01.22 是誰“偷走”了你的基金收益?

經過去年的基金市場,投資者感觸最深的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究其原因,大部分朋友表示:“漲一點就跑了,拿不住…

是誰“偷走”了你的基金收益?

今天小歐結合海通證券《公募權益類基金中長期業績點評報告》,和大家算筆賬——為什麼基民不賺錢?有些操作真的會“偷走”投資收益,甚至還會徒增不必要的成本。


1、頻繁“追漲殺跌”


有多少朋友希望自己是“股仙”上身,可以完美做到低買高賣,賺得金缽滿盆,於是面對起起伏伏的市場,會表現為:

市場上漲,追高,萬一錯過行情怎麼辦?

市場下跌,贖回,萬一跌的更慘怎麼辦?

海通證券統計的近15年數據顯示,基金投資者的申贖行為存在明顯的“追漲殺跌”特徵。

是誰“偷走”了你的基金收益?

(數據來源wind,截至日期:2019.12.31)

對比權益開放式基金每季度份額變動與股票市場走勢:在市場上漲階段,2006-2007 年、2009 年、2015 年4 季度、2016 年2、3 季度,以及2019 年市場,權益基金整體表現出持續的淨申購,並且伴隨著市場達到階段高點,基金的淨申購量也達到階段的頂峰,2015年6月30日的淨申購量是近15年最高值,而當年6月12日也是市場(以上證綜指為代表)達到當時牛市最高點的時候,投資者追高行為明顯。

在2008 年、2015 年3 季度、2016 年1 季度等市場下跌階段,權益基金整體表現出淨贖回,且在市場的階段性底部區域,贖回量在2015年9月30日達到高點。當年5178點暴跌後,市場投資情緒低迷,基金也大量淨贖回。

不過,投資者這種“越漲越買,越跌越贖”的操作,在市場快速變化時,頻繁操作,遇到市場下跌就容易導致虧損,也會使得投資成本不斷增加。不信,接著往下看↓


2、頻繁操作的高成本


基金投資中,風險和收益是相伴而行,未來投資是盈利or虧損,存在不確定性,但確定的是,申贖有成本,只要進行投資,就會有成本損失。那麼我們頻繁買賣基金,這個成本損失有多大呢?


按照申贖一次0.5%、1%、1.5%和2%(無費率優惠時正常的費率水平),測算不同換倉頻率下,基民將會被計提的確定性成本損失。

是誰“偷走”了你的基金收益?

對於月度換倉的投資者來說,若按照申贖一次0.5%的極度優惠費率計算成本,每年平均支付5.84%的成本,隨著基金申贖費率的增加,每年增加的成本越高,所以短期頻繁申贖下,基金成本損失大。


既然短期操作,持有的基金不賺錢,也會造成投資成本增加,那麼堅持長期投資,效果有多好呢?


基金長期堅持:低成本、收益或更高


基金投資也需堅持,長期投資,收益或更高。

➤ 長期堅持,基金投資成本低

我們還是查看上面表3的數據,如果拉長投資週期,對比季度換倉、半年度換倉、年度換倉,在相同申贖費率下,隨著持有時間越長,損耗的成本越低。


按2%申贖費率看,月度換倉平均每年支付的成本是21.53%,年度換倉支付2%,而投資10年,平均每年支付0.8%的成本,表明投資週期越長,降低換倉頻率後,成本的影響顯著降低。

➤ 長期堅持,基金收益或更高

雖然股市起起伏伏,但主動權益基金,長期持有能帶來不錯回報。分別統計持有周期為3 年或5 年高倉位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權益倉位下限為60%的混合型基金),選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成立的基金,考察持有3年、5年收益。

是誰“偷走”了你的基金收益?

是誰“偷走”了你的基金收益?

持有滿3 年的收益情況,有超過一半的概率,累計收益的中位數超過50%;持有滿5 年的基金的累計收益中位數全部超過15%,且大部分累計收益都超過50%(見灰色柱子)。整體來看,長期持有主動權益基金能夠大概率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累計收益。

最後小歐總結下,時間是投資的朋友,頻繁申購不僅賺不到錢,還會增加投資成本,投資中申贖成本的影響不容小覷。

短期持有、高換手,即便有費率優惠,投資收益也會大打折扣,而降低換手、長期持有能夠顯著降低投資成本,立足長期投資,從上述過去的數據看,基金的收益大概率盈利不錯。


參考資料:海通證券《公募權益類基金中長期業績點評報告》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認真閱讀相關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