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成龍他還有一個英文名字叫“jack chen”

在2016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jack chen”已經是東方功夫的代名詞。不同於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他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中不一樣的英雄形象。

沒有拯救世界的小人物一樣可以是英雄。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成龍第一次在電影中上鏡是1963年的《永恆的愛》。

時間讓他無數的作品成為了經典,可是對電影依然保持著熱情的他並沒有選擇功成身退。當年過60的成龍身體無法支撐高強度的打戲後,他多次嘗試轉型,卻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尤其是去年春節檔的《神探蒲松齡》一部奇幻鉅製7天檔期內僅收穫1.28億票房,甚至不到兒童動畫片《熊出沒·原始時代》票房的三分之一。

多次折羽而歸的成龍今年的春節檔又帶來了他的新作《急先鋒》。

導演唐季禮,主演成龍,這是他們的第九次合作,二人合作的電影《紅番區》曾經票房橫掃全球,更是開創了內地“春節檔”這一概念。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急先鋒》劇照

曾經的成龍二字便是票房的保證,可如今在“不要命”組合重新聚首,成龍再度挑戰高難度動作戲,這些噱頭加持下的《急先鋒》依然沒有被視作春節檔票房冠軍的最有利競爭者。

這背後是成龍的無奈,更是曾經風光無限的香港電影日漸式微的縮影。

今天就以成龍為主線說一說香港電影的興衰,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香港電影以武俠題材起家,後因李小龍的功夫電影而被世人皆知,這兩種都屬於動作電影的範疇。
早期的香港動作電影與戲劇表演有著很深的淵源,當時為了追求更真實的打鬥場面,劇組便邀請戲劇出身的武術演員負責設計電影中的武術動作,這便是如今武術指導的前身,此時的成龍還是“七小福”戲班中的元樓,“七小福”的師傅于占元便是當時香港武術指導中南派的代表人物,當演員把這些脫胎於戲劇的武術動作帶入到電影中時,令觀眾耳目一新,香港電影也因此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七小福”合影

時間來到1973年,巨星李小龍突然離世,這給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李小龍將“中國功夫”推向了世界,把香港電影帶到了一個頂峰,同時也拔高了觀眾的口味。

所有人都在期待著下一個李小龍的出現,每一部動作電影都在模仿著李小龍的風格來製作,電影公司急切的想要培養出一個李小龍的接班人,當時的成龍便是其中之一。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李小龍

成龍在公司的安排下拍了許多“李小龍式”的電影,結果反響平平,在多次票房失利後公司對成龍也失去了耐心,此時正在韓國拍攝的《風雨雙流星》中成龍的主角位置也被公司請來救場的武打巨星王羽所取代,成龍則是出演了反派男二。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1978年,成龍迎來了轉機,當時思遠影業的老闆吳思遠孤注一擲,請來了武術指導袁和平,“借”來了成龍準備拍一部“不一樣”的動作電影,袁和平是香港武術指導北派代表人物袁小田的兒子,他請來了自已經退隱在家的老爸出山給成龍搭戲,電影《蛇形刁手》橫空出世,並大獲成功,讓成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蛇形刁手》劇照

憑藉著《蛇形刁手》的成功,原班人馬繼續打造了《醉拳》,這部電影曾經火遍了整個東南亞,日本格鬥遊戲《拳皇》的醉酒老頭鎮元齋的原型便是袁小田在《醉拳》裡扮演的角色,影響力可想而知。

這兩次成功更是成就了後李小龍時代成龍的地位,一代功夫巨星就此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1980年這位東方功夫巨星的崛起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彼時的好萊塢李小龍的東方功夫熱潮還沒有褪去,成龍被當做李小龍的接班人接到了好萊塢的邀請,與最初在香港時的困境一樣,成龍被當做是李小龍的替代品,而此時已形成了自己風格的成龍與好萊塢給他的角色風格,格格不入,好萊塢在更意的是特效而不是他所擅長的功夫特技,

經歷了《殺手壕》與《威龍猛探》的兩次水土不服之後,他決定退出好萊塢。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1985年成龍為觀眾帶來了足以載入影史的《警察故事》系列,從《警察故事》系列開始成龍的功夫熱潮席捲全球,與此同時香港電影也進入了黃金時代。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警察故事》劇照

到了90年代成龍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期,成龍與唐季禮合作的《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紅番區》接連創造了多項票房記錄,即便是在被好萊塢統治的北美地區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紅番區》這部影片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當時選擇在內地的春節期間上映,從而開創了內地“春節檔”的概念,同時期的香港電影更是百家齊放,武俠片、警匪片、黑幫片、喜劇片、殭屍片,無數的經典誕生於那個被稱作“東方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北美地區華語電影票房榜TOP10

1998年成龍再次收到了好萊塢的邀請,不過這次是以巨星的身份,多部動作鉅製以他為主角拍攝,其中最成功的《尖峰時刻1》收穫票房約2.44億美元,排在98年北美票房的全年第7名,之後的《尖峰時刻2》總票房約3.47億美元 排在當年北美票房榜第5位,打敗了同時期的《速度與激情》、《古墓麗影》、《珍珠港》等大片。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當時不只是成龍,吳宇森、周潤發、李連杰、黃志強、于仁泰這些香港電影圈的佼佼者都相繼來到了好萊塢發展,人才紛紛出走卻又後繼無人導致了香港電影行業的青黃不接,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當時的香港雖然被稱作“東方好萊塢”,但市場的體量太小已經限制了個人的發展,想要更進一步只能選擇去更大的市場。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尖峰時刻》劇照

此時的香港電影行業也已開始走了下坡路。

在成龍等巨星紛紛投奔好萊塢之後,本土市場也逐漸被外部市場攻佔,本土電影質量下降,整體票房萎縮,

下圖數據是1991至2000年十年間本土票房榜前十名的票房合計走勢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1991-2000年香港本土票房榜TOP10合計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整體票房從94年開始下降,尤其是在96年開始香港電影人逐漸流向好萊塢,票房逐漸跌至低谷。

之後的香港電影業也嘗試了自救,02年的《無間道》應運而生,《無間道》全年票房突破5500萬,在03年的金像獎上更是獲得了16項提名並最終獲得7個重要獎項,可是一部影片的成功並不能阻止票房整體的下滑趨勢,在好萊塢大製作的衝擊下本土影片開始潰敗,

本土影星也開始紛紛轉戰潛力無限的內陸市場。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無間道》劇照

04年經歷了《環遊世界八十天》票房口碑雙輸的成龍回到了香港,面對沒落的電影行業,他做出了和本土影星一樣的選擇來到內陸市場發展,先後帶來了《新警察故事》、《神話》、《寶貝計劃》等內地觀眾熟知的影片。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多方面的。

  • 被好萊塢為代表的的工業電影擊潰

本土市場的侷限了香港電影的發展,曾經的香港電影輻射著整個東南亞,可是當韓國,日本建立起了自己的電影文化,大陸本土電影行業崛起,印度的寶萊塢虎視眈眈,在文化無法輸出的情況下,本土市場太小限制了電影的投資,面對好萊塢動輒上億美金投入的現代工業化電影,單純的武打場面顯得毫無招架之力。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 急功近利,缺少經營理念導致的題材枯竭

香港電影在巔峰時期變現速度很快,很多公司為了商業目的最短7天便能拍出一部電影,早期的從業人員又大多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缺少經營理念,過度的壓榨警匪、功夫、武俠等題材,觀眾在最初的驚豔過後便是審美疲勞,要知道香港電影的巔峰便來自當初對功夫電影的創新。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 從業人員流失,後繼無人

成龍等巨星相繼轉戰好萊塢與內地市場,缺少了星味的電影票房更加難以保障,市場佔有率的下降更加減少了新人出頭的機會,並且香港電影行業又有著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如今師傅自己都吃不飽飯,帶會徒弟反而會餓死師傅,惡性循環也導致了後繼無人的現象。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隨著近年來包括成龍在內的一眾香港影星爛片頻出,曾經被奉為精品的港片口碑如今也降到了低谷。面對這樣的困境,香港電影還會有出路嗎?
其實早在2000年就有過答案,2000年誕生了華語武俠片的巔峰之作《臥虎藏龍》,香港,臺灣,中國大陸,美國四方合拍,來自臺灣的導演李安,港式的題材製作,彙集兩岸三地的演員,

整合了華語電影圈的《臥虎藏龍》一舉奪得奧斯卡3大獎項。雖然《臥虎藏龍》不完全屬於香港電影,但它在很多人心中就是那個帶著“港味”的武俠片。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臥虎藏龍》劇照

其實如今大多數港片也都在走這條整合各自優質資源的路,翻看近年來的香港電影,基本每一部都會有內地資本的介入,可是隨著投入的加大,評分卻在下降,翻看影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隨著資本的介入現在的港片失去了“港味”,更多的特效,更大的場面換來的是對市場的迎合,少了那一份“真”。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電影《神探蒲松齡》劇照

當資本只換來了特效,觀眾等來的不是期盼的“真”,再這樣消磨下去,大概觀眾最終會完全失去了期待。香港電影需要創新加入新元素,通過整合華語影壇各方的優勢,以資源更多的內陸市場為依託,保留自有的特色,拍出大製作卻不失“港味”的電影。

當66歲的成龍不得不去“拼命”,沒落的香港電影未來的路在哪裡?

我相信未來整合了華語電影圈資源的港片還能再度迎來輝煌,那些行業內頂尖的香港電影人才還在努力著,陳可辛,林超賢等香港導演近年來的表現都十分亮眼,在這個春節檔他們的新作也都有著衝擊票房冠軍的實力。

也期待成龍的《急先鋒》在這個春節檔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