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沿江比沿海更有前途?為何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眾的港口城市?

作為我國經濟的第二強省,江蘇也是典型的沿海省份。


不過有意思的是,作為沿海省份的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反而是南部的長江沿岸地帶,沿海城市中除連雲港之外,其他城市如鹽城、南通的知名度都不算高,和其他省份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的情況截然不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個人認為有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江蘇的沿海地區環境較差。


作為橫跨南北方的省份,江蘇在我國曆史上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親河黃河的影響。


自春秋以來黃土高原的不斷破壞,黃河的含沙量急劇增加,終於在下游形成地上懸河。


而黃河的大規模改道自公元前602年就已經開始。


漢武帝時期的公元前132年,黃河在河南濮陽西南決口,黃河向東南方向注入淮河。


此後數千年時間裡,黃河不斷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份之間搖擺。


明朝隆慶年間,水利工程師潘季馴治理黃河,黃河下游河道固定在開封、蘭考、商丘、徐州、宿遷、淮陰一線,江蘇省成為黃河入海口。


沿江比沿海更有前途?為何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眾的港口城市?


雖然黃河自1855年重新北流注入渤海,但1938年常凱申下令扒開花園口大堤,造成黃河再次南流注入淮河,直到1947年迴歸北道。


長期的奪淮入海,使得江蘇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黃河的入海口,大量泥沙的下洩使得江蘇沿海地區灘塗廣佈,泥質海岸根本就沒有建設深水良港的條件。


事實上不僅是江蘇省,連長江下游的上海也是如此,長江在泥沙含量雖然不如黃河,但對下游的淤積作用同樣明顯,上海的洋山港也是在距離上海很遠的浙江省區域。


沒有優良港口也就意味著缺少發展的有利條件,所以江蘇省沒有特別出名的濱海城市。


沿江比沿海更有前途?為何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眾的港口城市?


當然僅僅是自然條件的限制,就否認江蘇發展濱海城市的前景顯然是不夠妥當的,因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同樣是可以人為改善的,例如唐山的曹妃甸港。而江蘇省之所以沒有這樣做和江蘇省歷史上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自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南移以來,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長江中下游區域就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加上隋朝時期開拓的大運河以江南為起點,途徑揚州、鎮江等地,這使得交通便利的江蘇省南部更加發達。


沿江比沿海更有前途?為何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眾的港口城市?


而1840年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我國最先開埠的城市之一,再加上近代以來京杭大運河的阻塞和廢弛,這使得靠近上海的江蘇省南部區域再次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地帶。


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今日的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依然是長江沿岸地帶,所以沿海地區在江蘇省內並不耀眼。


而從近現代的沿海地區發展規律來看,因為上海這個遠東第一大城的存在,使得毗鄰上海的江蘇沿海地區更加相形見絀。


加上一直以來江蘇省重沿江而輕沿海的發展思路,使得沿海區域陸地交通條件始終滯後,反過來又嚴重影響了江蘇濱海地區的崛起。


沿江比沿海更有前途?為何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眾的港口城市?


在上海這個超級港口的耀眼光芒下,江蘇濱海區域想要突圍並不容易。


所以江蘇至今沒有特別出名的濱海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