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據新聞報道,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正在席捲東非和亞歐大陸。


有4000億隻蝗蟲已經抵達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往年的6000萬倍,並有不斷向東北部蔓延的趨勢。

蝗蟲掠過之地,農作物幾乎顆粒無收,此次蝗災,直接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到50%。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飛蝗遮天蔽日從空中和陸地飛過,搶走了幾千萬人糧食,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他們的數量可能呈指數增長,據稱9個月後將增加到8000倍。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同時,這種沙漠蝗蟲的蔓延,是可以越過大洋的。


非洲沙漠蝗蟲不同於我們平時見到的蝗蟲,它們可以一邊吃一邊產卵,一隻能生100只小蝗蟲,一天能飛150公里。

這個飛行距離,甚至超過了多數的鳥類。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在大批蝗蟲逼近中日韓時,蝗災沒怎麼上熱搜,倒是“蝗蟲的剋星珍珠雞”佔據了頭條。

其實早在6年前,我們就研究出了對付蝗蟲的最好方法,只能說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無限的。

今天,番茄君就扒出了2014年這部CCTV7農業與軍事頻道《科技苑》欄目的一集紀錄片——《牧雞治蝗》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蝗蟲,俗名螞蚱,一隻成年蝗蟲一天可以吃掉超過自身體重三倍的食物,把這個數量換算到人身上,相當於一個人一天吃掉半頭牛。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別看蝗蟲啃食草葉非常帶感,這幫傢伙還有個挑食的毛病,他們特別喜歡莖葉最鮮嫩的中間部分,所以對糧食和作物的危害非常大。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而且一旦繁殖環境好了,它們很容易聚在一起演變成災害。所以從古至今,人類都想盡了各種辦法來對付它們。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雖然沒被算在“四害”裡,但為了治理蝗蟲,中國人民可謂傾盡了全力。

鞋底子拍,草耙子耙……怎樣防治蝗蟲,對擁有巨大人口體量的中國來說,自古就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其實從2001年起,在治蝗的方法裡,就多了一種特別的“生物”方法,這種方法不但對環境沒有危害,還能同時增加農戶的收入。

主角,是“雞”。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準確說,這種方法,是被“逼”出來的。

河北草原曾發生過一場蝗災,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也未倖免於難。據工作人員回憶,當時每平方米的蝗蟲密度達到200多頭。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每平方米超過30頭即是重度危害,200多頭是什麼概念?

作物幾乎什麼都剩不下,全都會被蝗蟲啃食完。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3000萬元。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為了讓這種慘劇不再出現,豐寧縣的工作人員準備防患於未然。

一般防治蝗蟲有兩種方法:化學和生物。

化學就是噴灑殺蟲劑,但因為化學藥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很大,得不償失,所以現在已經漸漸棄用了。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而生態防治,除了通過微生物,就是通過人工招引粉紅椋鳥,牧雞,牧鴨等方式。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至此,防治蝗災中,雞哥終於隆重出場。

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禽,雞的習性大家再熟悉不過。而跟牧馬牧羊一樣,牧雞成了當地農戶除蝗增收的主要項目。

最早的牧雞治蝗,其實只是一種嘗試。後來人們漸漸發現,牧雞不僅能除掉蝗蟲,雞還因為放牧而變得肉質更加緊實鮮嫩,能賣個好價錢,同時還能收蛋,簡直“一雞多得”。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關於牧雞,有三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所有品種的雞都適合放牧治蝗嗎?

第二,什麼時候牧雞治蝗效果最好?

第三,雞怎樣聽從人類的指揮去吃蝗蟲然後再回來?

面對這三個問題,勤勞而又智慧的河北勞動人民給出了最優解。

首先,他們引進了華北柴雞作為治蝗雞種,這種雞爪子大,行走矯健,奔跑速度快,“雞肉”發達,生性好鬥,還是肉蛋兩用品種。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其次,什麼時候放牧治蝗呢?

這要取決於蝗蟲的發育期——據科學家研究,2-3齡的蝗蟲食量小、翅膀不健全,危害小,因此是最佳防治期。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但小雞剛生下來是無法承擔治蝗任務的,最好治蝗年齡的雞是90日齡雞,所以要想辦法將蝗蟲最佳防治期和雞的最佳年齡匹配起來。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通過這樣的適配,就能做出“牧雞治蝗時間表”。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蝗蟲活動期大約是6-8月的90天,選擇60日齡的柴雞作為治蝗主力軍。

60天后先放到草原上,適應作戰環境,75天后訓練牧雞聽從指揮,90天后就實戰了——計劃周密詳盡,整個過程也就是150天,治蝗之後的牧雞還可以拿到市場上售賣。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但是要成為戰鬥雞可不容易,一樣要經過培訓的。

農戶們模仿馴獸師,當起了“馴雞師”,辦起了“培訓班”。一期培訓大概需要500-1000只60天大的雞學員,而放牧員就是它們的指揮官。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雞學員們使用的方法是:集中培訓。

把它們拉到野外,搭起帳篷作為“臨時宿舍”——帳篷不僅起到了“宿舍”的作用,這其實也是放牧員的培訓方法之一:它們會馴化雞群根據帳篷的位置,在帳篷周邊半徑500米的地方活動。

這樣牧雞便不至於跑丟。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讓雞學員聽話也很簡單,一個哨子足夠了。


因為這些雞生性散漫,放牧員的調度能力就十分重要。必須要訓練到雞群聽到哨聲就立即緊急集合,圍繞在放牧員周圍。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為了形成慣性,放牧員在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吹哨教它們聚攏。

同時哨聲的長度、頻率還都要保持一致,以免雞產生混淆。

說話間這名研究員吹了一聲,旁邊的雞果然都奔他來了。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感受一下訓練完雞群的出動的氣勢!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像不像浩浩蕩蕩打滿雞血的士兵。

萬事俱備,只欠治蝗,哪個區域有蝗災,只要放牧員帶著自己的戰鬥雞群,一聲哨響,蝗蟲萬兩!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一隻成年“牧”雞一天能吃掉70多頭蝗蟲,它們能力強,聽管束,本事大,而且可以隨時移動。

當哪個地方出現蝗災的時候,“流動戰鬥雞”們就在放牧員的引導下聚集起來,齊心滅蝗。

它們在五天就能完成1000畝的治蝗任務。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2012年,國家農業部發動河北、內蒙古、甘肅等十個地區進行牧雞治蝗,全國有1.25萬農牧戶出動了近300萬隻雞,對1400多萬畝草原蝗蟲進行了治理,共減少牧草直接經濟損失1.27億元,戶均減災1萬多元,戶均增收近6500元。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當然,牧雞針對的是比較低矮的草原,如果牧草較高,就輪到脖子更長的鴨軍出場了。

早在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時,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曾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牧雞、牧鴨治蝗的背後,真正厲害的,還是那些工作在農業一線的科研工作者和牧民們。

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養好了雞鴨,還治理了蝗災,保持生態平衡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可謂一舉多得。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為人類治蝗的雞鴨們,免不了在兩年後被端上餐桌的命運。

作為人類,我們欣喜。

可對於雞鴨,那曾經做戰鬥雞的“一腔雞情”,終究還是錯付了。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想不到,公雞是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主力軍,這才是“戰鬥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