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威海數百座老洋房傳奇故事,一座洋房一段歷史

有些英國人經常會說,英國當年放棄了威海其實是給了中國發展壯大的一次機會,看看地圖就知道英國人當年強佔威海的原因,控制了威海也就控制了中國的東海、黃海、渤海,威海的名字也是由“威震東海”四字而得名。我不禁會想如果當年並未收回威海,如果如今威海仍然高高懸掛著大英帝國的米字旗,那麼中國是否還能像如今發展的那麼強盛呢?

威海數百座老洋房傳奇故事,一座洋房一段歷史


《收回威海衛塔記》威海衛塔原塔正面上方題“收回威海衛紀念塔”8個大字,下刻《收回威海衛紀念塔記》共862字;南面刻孫中山書三民主義條幅;北面刻《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20條及“協定”6條,共2900餘字,皆陰刻魏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年威海也有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左上角是一如既往的大英帝國米字旗,右下方是天堂鳥,寓意是英國人發現的最美的地方。

威海數百座老洋房傳奇故事,一座洋房一段歷史


威海的老洋房有的是國家文物保護項目,有的是省市級文物保護項目,它們是歷史留給威海人寶貴的文化財產,不管是在建築,還是在文化方面,都對威海有著深遠的影響,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威海都有哪些老洋房吧。

威海現存的數百棟老洋房主要分佈於北山路、育華路、東山路、環海路一線、合慶灣北岸和市區南部以及劉公島上

四眼樓坐落在威海環海路7號,黃泥溝附近。此處為英租時期海軍司令的避暑別墅也是大名鼎鼎的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的故居,建於1898年,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其頂層前部石牆上有四個圓孔,好像整座樓的四個眼睛,故而得名。現在“四眼樓”已經改為一所茶樓,紅燈籠高高掛起,古樸典雅。在這裡,一幅幅英租時期老照片點綴其間,人們在品茶之餘,還能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威海數百座老洋房傳奇故事,一座洋房一段歷史


如果你路過東山賓館大門,會在它的對面山坡上看到一座充滿異國風情的老洋房,那就是六角樓了。六角樓1902年建造,是威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威海市歷史優秀建築,最初是供旅華歐洲人避暑時租用的早期建築

威海數百座老洋房傳奇故事,一座洋房一段歷史


寬仁院坐落在威海市環翠區海濱北路南段的西側,始建於1902年,原為英商修建的別墅,後為天主教修道院和慈善機構所在地。解放後做過辦公室、招待所、職工宿舍、威海博物館等,現恢復為天主教堂。寬仁院建築精美,歷史悠久,2013年公佈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威海數百座老洋房傳奇故事,一座洋房一段歷史


如今威海是人居城之一,每一年的夏天都會吸引很多國內外遊客來此避暑度假。如果不是看到這些楊樓,也不會想起百年前的歷史,讓我們銘記歷史,感恩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