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腸鏡,直視下的檢查!5年前做過,現在會不會有腸癌呢?

結腸鏡是篩查腸癌的金標準,也是其它篩查之後的終極版。5年前做過腸鏡檢查,現在有沒有腸癌的可能呢?一般情況下可能性不大,但任何事情不能絕對,況且人體是複雜的,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呢?

腸鏡,直視下的檢查!5年前做過,現在會不會有腸癌呢?


腸癌發生發展一般過程

腸癌發生發展大概有三種途徑,腺瘤途徑、炎性途徑、家族遺傳途徑(非癌症直接遺傳,遺傳易突變的基因),其中腺瘤途徑是最主要的,大約佔到85%左右。

腸癌腺瘤途徑大概過程是,正常腸粘膜→炎性、或增生性息肉→腺瘤(低級別、高級別內瘤變)→原位癌→浸潤癌。其中炎性息肉一般沒事,而增生性息肉是有可能變成腺瘤的,腺瘤發展到原位癌一般需要5-15年的時間,經過低級別內瘤變、高級別內瘤變,而往往把高級別內瘤變看作原位癌來處理。

如果一切按“正常”過程,腸鏡5年前診斷沒事,現在也應該沒事,一般情況下癌是不能“飛躍”的!

腸鏡,直視下的檢查!5年前做過,現在會不會有腸癌呢?


檢查過程遺漏病灶

很多人以為腸鏡檢查就和照鏡子一樣清楚,禿子頭上的蝨子嗎?其實還有一些差距。結腸有“袋”,就如蓮菜一節一節的,在腸腔內就如過山車,存在褶褶皺皺,直徑約1cm的內鏡檢查時不可能360度旋轉、無死角,這樣就有可能遺漏病灶。曾有資料顯示內鏡檢查總體上假陰性、遺漏病灶的情況大約是5%-10%,與檢查者技術、設備都有關。

腸道是濃縮糞便的地方,如果檢查前腸道準備很差,也是遺漏病灶的原因之一。

腺瘤復發、惡變!

腸息肉複發率很高,腺瘤更高,大約50%的病人兩年之內或許復發!而腺瘤、癌前病變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有低級別內瘤變、也有高級別內瘤變。手術干預後病理情況接近癌,這種情況下或許5年內就有復發、惡變的可能!因此一些病人在息肉、腺瘤治療後要求短時間內複查,是必須的。

腸鏡,直視下的檢查!5年前做過,現在會不會有腸癌呢?


目前我們國家人均壽命76歲,日本是84歲,遠遠高於我們!為什麼?其中癌症的原因不能忽視。我們國家惡性腫瘤前5名除了肺癌,其它的都是消化道腫瘤,尤其是結直腸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發病率不降反升,而早期腸癌往往沒有什麼症狀,晚期生存狀況太糟糕,這樣就拉了人均壽命的後腿!

什麼時間開始腸鏡篩查呢?最遲也應該在45歲之前做1次,為什麼呢?從息肉到腸癌一般過程需要5-15年,而腸癌高發年齡是55歲左右,這就需要提前5-15年!對於一級親屬患有腸癌的情況,尤其患病時年齡小,更加需要提前檢查腸鏡!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