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審美眼光也不同,所以對美的定義也有很大變化。比如唐朝時期的人都以胖為美,所以那時的女子為了顯得身材圓潤,都在不停的努力增肥。像唐人這樣的愛美方式,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正常的。在古代,還有很多女子為了漂亮,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特別是下面要講的第一種愛美方式,實在令人感到喪心病狂。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束腰

在剛剛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流行著一種現在看來頗為殘忍的審美觀念。當時的女子為了突出苗條、纖細的身材,會主動在腰部佩戴束腰。這種束腰也叫纏腰布,以鯨骨或鐵絲作為支撐,一圈一圈纏繞在腰部。雖然這種做法可以讓腰部顯得更加纖細,但是也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傷害。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古代的歐洲女子為了擁有苗條身材,會把束腰緊緊箍紮在腰部。因為佩戴的時間太久,經常會在兩肋勒出長而深的傷口,這些傷口深入肌膚,甚至會致人死亡。在19世紀的歐洲,曾經發生過多起因束腰致死的事件。一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這種愛美方式太過於喪心病狂,這種在歐洲流行了數百年的陋習才得以終止。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長頸

在泰國北部與緬甸交界的湄宏順鎮,生活著一個神奇的少數民族——長頸族,他們是由喀倫族的一支巴東族組成。顧名思義,長頸族人當然是以長頸為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在脖子上戴銅圈的習俗。當地的女子從五六歲起,每年都會在脖子上套一個銅圈,最多可達25個。這些銅圈根據大小不同,重量通常能達到5至10公斤。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表面上看起來,這種套銅圈的方式拉長的是脖子,實際上是銅圈的重量把她們的肩膀壓低了。當這些銅圈去掉時,她們的脖子也會縮成正常狀態。長期佩戴這些沉重的銅圈,給她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當地的氣溫本來就很炎熱,這些銅圈更是熱得​燙人,甚至會燙傷她們的皮膚。為了防止燙傷,她們不得不經常用水來給脖子降溫。

長頸族的這種愛美方式無疑也是非常殘酷的,但是因為很多外地遊客千里迢迢趕來就為了參觀她們這種奇特的風俗,所以當地的女子至今仍然保持著這種古老而殘酷的風俗。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纏足

在清朝剛剛入關時,就先後頒佈了三道命令:剃髮、易服、禁纏足,可是一直到清朝滅亡,都沒能改變禁足的陋習。這是因為從宋朝開始,纏足就逐漸成為當時的主流審美。在很多宋朝的詩詞中,都對這種畸形的美稱讚不已。比如宋朝大文豪蘇軾,他甚至專門寫了一首詞叫《菩薩蠻·詠足》,這也是歷史上第一首專門描寫女子纏足的詩詞: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從蘇軾的這首詞可以看出,宋人對小腳的迷戀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就連宋朝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留下了“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這樣婉約風十足的詞句。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其實,宋朝以前的女子是很少纏足的。以現存的歷史資料來看,纏足應該是始於宋朝中期,並且在宋朝理學的推波助瀾下,到明朝時期達到頂峰。清朝初期,雖然順治、康熙曾經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甚至規定有抗旨纏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可是這時候的纏足之風已經是難以制止了。

纏足的危害有多大?清朝文學家李汝珍在《鏡花緣》中曾經這樣寫到:

吾聞尊處向有婦女纏足之說。始纏之時,其女百般痛苦,撫足哀號,甚至皮腐肉敗,鮮血淋漓。當此之際,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種種疾病,由此而生。


古代女子為了漂亮,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第一個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李汝珍的這段話可以說是一點都不誇張。現在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小時候就經歷過這種痛苦。對她們而言,被迫纏足是她們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雖然歷史上曾經多次禁纏足,但是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徹底廢除這種殘酷陋習。雖然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種以傷害身體為代價的美,實在不值得提倡。特別是對現代的人來說,這一點還是非常值得引以為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