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人對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滿的時候,可以借兩種方法來改變它:一種是改善生活狀態,另外一種是改善自己的精神狀態;前者往往是不容易達成的,後者則往往可能達成。

——愛默生

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的確,也只能如此,要麼改變,要麼接受。

人上了些年紀就會懂得,這個世界,你能改變的少之又少,而你要不得不接納的則太多太多。

新冠肺炎,你能改變嗎?罵吃野味的,怨天尤人有意義嗎?對於非科研人員非醫護人員,我們能做的就是承受,承受這場災難的損失,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保護好自己,盡最大努力不被別人傳染,不傳染別人,就是貢獻了。

面對現實,心存理想,大致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史鐵生說:

有一回記者問到我的職業,我說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這不是調偑,我這四十八年大約有一半時間用於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來,成群結隊好像都相中我這身體是一處樂園。

人生就像一輛剎不住的車,一路飛奔,健康狀況也是每況愈下。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言: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


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這遊歷當然是有風險,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嗎?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誇耀。不過,但凡遊歷總有酬報:異地他鄉增長見識,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險阻錘鍊意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

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

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

史鐵生: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當然,第二種解決困境的方法,也要適可而止,用多用過頭了,就會變成阿Q了,成了精神勝利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