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通常寶寶到了1歲零幾個月就會獨立行走了,這時候的他們大動作更加精細,會彎腰拿東西,懂得運用物體當做他們玩耍的工具,開始在遊戲中初步具備分別和發現的能力,與大人的互動也更豐富。可是有些家長們發現,自家的娃雖然會走了,可是特別不願意走,不是說學步期的娃都特別喜歡練習走這個新技能嗎?很多這時期的娃都是家長想抱都不給抱,怎麼自家的娃那麼“懶”,再不練習豈不是比不上別家孩子,心裡難免有些著急。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其實啊寶寶不願意走,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生理性的、病理性的、心理性的,以及父母養育習慣不當等四大方面。

1、生理性原因:

月齡小,易疲憊。有些寶寶會走的時間比較早,可能十來個月就會扶著東西顫顫悠悠地嘗試向前走了,但由於較早扶站行走的寶寶爬爬期通常都比較短,寶寶的骨骼和肌肉發育都沒有達到行走的標準,以至於寶寶走起路來會覺得很累,感到腿部痠痛,那麼寶寶就不愛走了。如果是寶寶月齡還小,家長們不妨讓寶寶繼續爬行,珍惜爬行期能打下很好的行走基礎。不要認為寶寶早走路早就是發育好、更聰明的標誌。很多家長就是有這樣錯誤的認知,再加上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就過早的讓寶寶參與學步,殊不知這種做法容易給寶寶下身帶來過重的負擔,使寶寶迫於上身壓力習慣於撐開腿來支撐上身的力量,久而久之就容易變成八字腳。隨著寶寶漸漸長大,腿部力量雖說已經進步許多,但長時間的行走也是走不動的,這時候帶寶寶出門的時候就可以帶上嬰兒推車,當寶寶累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坐在車裡休息,避免了養成寶寶走一會兒又抱一會兒的壞習慣。

寶寶缺鈣。這時候就要多曬太陽,遵從醫囑補充微量元素。

脾虛。中醫人為寶寶的脾胃吸收功能不好,會影響寶寶的食慾和消化能力,寶寶容易長得消瘦,肌肉力量發育也容易不達標,體能就容易弱。但小寶寶不太適合過早的藥補,可以嘗試身體按摩的方式改善。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2、病理性原因:

寶媽懷孕時不注意或發生生產異常時,寶寶的腦部神經可能發生損傷,以至於腦部發育比較滯後。如果寶寶各項大動作質量也不是很好,長時間的腳尖點地無法腳跟碰地,家長們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腳背與小腳之間的角度,如果大於70度的寶寶,建議儘早的尋求醫生的幫助,讓更專業的醫生來判斷寶寶是否需要康復治療來介入恢復。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3、心理性的原因:

如果家長牽扶寶寶,寶寶沒有行走上的問題,那麼可能是寶寶心理上比較抗拒。比如說寶寶在學步時磕碰摔倒遇到挫折導致不夠自信呀,本身就性格膽小呀,或者是對父母過於依賴呀,胖寶寶懶惰呀,等等,這類情況的就需要父母加倍鼓勵,用一些小技巧的給予指導練習。

給予寶寶最積極的鼓勵。

家長們可以站在寶寶兩三米的距離,對寶寶說“寶寶快過來”,只要寶寶走到跟前就用最大的笑容,歡快愉悅的聲音音加倍的鼓勵寶寶,通過鼓掌或者摸摸寶寶頭的方式,表達滿心的歡喜,讓寶寶感受到你的誇獎以及言語中傳達的愛意,就會增加寶寶學步行走的安全感與成就感。如果寶寶摔倒了也不要著急地扶抱,而是鼓勵寶寶自己爬起來,讓寶寶適應這點小挫折,這樣哪怕家長不在身邊,也能很好面對。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多陪寶寶做防摔練習。家長陪寶寶一起把蹲下起身當遊戲,讓寶寶在遊玩中掌握提升站立平衡感,同時用軟枕或是紙皮在空地上設置不同坡度和高度適中的障礙物,讓寶寶學會單腳跨越障礙物。家長們也可以多引導寶寶不同方向的走動,變化身體的角度行走,這樣寶寶就可以越走越穩,越走越自信。

增加走路的趣味性。如果只是單純的走路,寶寶們可能會覺得無聊,家長們可以多跟寶寶互動,和寶寶一起看周圍的花花草草,增加類似數步子的小遊戲,讓寶寶覺得走路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4、養育方式不當:

除了以上幾種原因,最後就要從家長們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家長們對寶寶過於保護和疼愛,擔心寶寶累了,走沒兩步就抱起來,怕寶寶摔了,磕碰了,每當寶寶輕輕磕碰摔倒時,就大驚小怪地查看寶寶,恨不得摔疼的是自己而不是自己寶貝的娃。這種心理雖說可以理解,但寶寶的抗挫能力以及寶寶對家長的依賴感就會比較強,家長們學不會放手,反而是害了寶寶。如果實在擔心,那就在在家裡的爬行墊範圍內多練習,這樣牽出去的時候就走得比較穩當。不過寶寶總有一天會長大獨立面對這個社會,成長中總會要遇到挫折,早點讓寶寶體驗屬於符合年紀的冒險與磕碰,寶寶的心理素質才會越來越強大。

寶寶學步期不愛走怎麼辦?四大原因需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