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座標系

生命座標系


我的生命座標系


人,作為個體,千差萬別;而人類首先有共同性。

一篇文章,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在內容上有精神,在意識上有主旨;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封閉結構,在物質形態上它有邊界,在文化精神形態上,也有一個文化主題和格調。

一個生命,也如是;人類,也如是。

作為物質的身體形態的人,它的結構、格調等,那是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研究的方向。

做為精神、意識形態存在的生命,人類也是一個封閉式結構形態。

馬斯洛從需求的角度表達,需求層次理論包括七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美國E.R.希爾加德等著的《心理學導論》1982)。佛洛依德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表達,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佛教、道家也要各自的思想表達。

在繼承前人思想學說的基礎上,我們願意選擇座標作為表達式,建立一個生命座標系,也許更能描述人類這個封閉的精神意識結構形態,在這個座標系裡更能清晰地找到具體時空下個體生命的意識點及其對鏡形態。

以意識為橫座標,一頭是物,功名利祿意識,一頭是意識之“無”,之“空”,是無極。以意識行為和生命鏡像為縱座標,一頭是“物”意的鏡像,一頭是“無”意的鏡像。


我的生命座標系

他在想什麼?

在生命座標系裡,在橫座標上有兩個極端的意識形態的人。一個是極端物質意識人,為物質可以放棄一切的人。在縱座標上或對鏡,一定表現為鬼,是魔,一定是無惡不作,予取予奪。一個是極端沒有物質意識,放棄一切外物以及由此產生的慾望的人,這叫“無我”“虛空”,也叫“無極”。在縱座標上,一定表現為神,是佛,一定是無為而無不為。

在橫座標上看,人有兩種生命走向。一種是向“無”,一種向“物”;也就是說,一種人生命的格調趨於向“無”,一種人生命的格調趨向於向“物”。至於生命個體,就在生命座標系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找到各自的點,在縱座標上去尋覓特定時空下意識的對鏡或具體表現或具體生命情境。

在這個生命座標系裡,可以尋覓過去的座標,可以找到現在的位置,預測後天鏡像,看到明天走向。也就是說,在這生命的座標系裡,可以知道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可以站在後天看明天,回顧過去,確定今天的生命。

在這個生命的座標系裡,可以看人生百態;可以看出過去,透視現在,預測未來。


我的生命座標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