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做空聯想鬧劇,是華爾街新的髒套路

上週聯想被做空是一次標誌性的事件,意味著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國際做空勢力對中概股的狙擊策略改變了,開創了一個無調研分析,只靠小機構造謠,大機構傳謠的做空新時代。

為什麼這麼說?過去對中國企業屢屢下手的渾水、香櫞雖然偶有失手,但整體都是按規矩來,比如最近渾水狙擊瑞幸咖啡,弄出了89頁的報告,比如Grizzly狙擊跟誰學,59頁報告。雖然兩次做空都失敗了,但是看著有備而來,氣勢磅礴對不對?

可對聯想展開狙擊的Bucephalus,全部工作只有發幾條推特預告,發個幾分鐘的視頻……就完了,報告呢?這是金融機構還是B站up主?最搞笑的是,開始還信誓旦旦的發推宣稱聯想欺詐(原文:Its starting to look like fraud),卻在視頻發佈後發推說“We are not saying its fraud“(我們沒有說過這是欺詐)。

這場做空聯想鬧劇,是華爾街新的髒套路

一場鬧劇!

事實上,這家嘴炮機構Bucephalus從來沒有過什麼成功案例,在推特上做空聯想之前常年保持0贊0評的記錄,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在中文互聯網上甚至從未出現過,他是怎麼把做空聯想炒成一個大新聞的?

戲法解開後,答案很簡單,這是華爾街屢次做空中國企業失敗後新的髒套路。

1、第一步,多機構參與預熱

Bucephalus發佈做空推特的日期是2月25日,但早在五天之前的2月20日,聯想發佈最新季度財報後的12小時內,這家機構就向彭博、雅虎、BNN等媒體爆料,說他們將聯想的評級定為“賣出”。

類似Bucephalus的小機構多如牛毛,絕大部分沒有實錘的“爆料”都會被雅虎等媒體直接忽略,而這一次,彭博、雅虎、BNN等媒體不約而同的公佈了這一消息,彭博財經還聯線採訪了這個機構在香港的發言人。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這些財經媒體

從未就聯想財報採訪過這家機構,這種突如其來的關注背後,恐怕很難用巧合來解釋。

2、第二步,小咖標題黨,大咖放大

2月25日,美國西部時間22:33分,Bucephalus在推特上發文,認為聯想財報欺詐,並將在24小時內發佈視頻研報給出依據。5分鐘後,著名做空機構渾水轉發該條推文,並引用定性的一句“看起來是欺詐”。

欺詐,嚇不嚇人?5分鐘轉發,速不速度?渾水在做空機構中大名鼎鼎,Bucephalus岌岌無名,此前渾水從未直接轉發過此機構推文,這一次卻在沒看到任何信息的情況下,用最快的速度轉發一個“預告”,恐怕也很難用偶然來解釋。

渾水轉發後,眾多中英文財經媒體開始以“Bucephalus認為聯想財報欺詐,渾水轉發”為標題,進行了轉載和跟進報道。在中文互聯網上,甚至出現了大量的“渾水做空聯想”新聞。

3、第三步,股價下跌,小咖認慫

原本Bucephalus的做空視頻應該在預告24小時內發佈,但是該機構在預告後的24小時卻選擇了沉默,同日,聯想股票下跌了5%。2月27日,在延遲10多個小時後,這家機構終於發出了眾人翹首以盼的做空視頻。

但這個視頻使用了大量不實數據。比如在視頻旁白裡,稱聯想每季度最後一個月月度銷售增長40-45%,但視頻中配圖不符,且聯想官方財報和第三方調研機構均未公佈過閱讀相關數據。該機構在視頻中,還認為聯想沒有披露真實負債信息和渠道壓貨,但沒有提供任何信源。

這種信口胡來的視頻自然讓吃瓜群眾和諸多金融機構從業者不滿,在下午16:42分,Bucephalus發了那條自打其臉的推文,否認其兩天前的推文內容,稱自己沒說過聯想欺詐……

當天,聯想集團為此緊急發佈聲明,並召開了CFO和投資機構和分析師的電話會,明確澄清相關問題後,得到了瑞士信貸銀行、大和證券、美林證券等頂級投資機構的力挺,花旗證券甚至在26號就提前表示支持聯想,這一“莫須有”的做空風波才宣告結束。

總結:這只是一次技術演練

縱觀整個事件發生的邏輯和順序,顯然這是一次大規模的,有預謀但漏洞明顯的做空攻擊。細究下,就會發現幾個耐人尋味的細節:

一是為何彭博社等頂級財經媒體,會在20號重視一個不入流做空機構的爆料?換做渾水或者香櫞或許還有道理。其次是,渾水轉發配合的時間和定性評語實在太刻意。最後是,該機構的視頻研報漏洞百出,但為何還有大量英文財經媒體轉發和跟進報道,並因此引發了中文媒體的關注?

一個可能性最大的答案是,這是一次“髒套路”的技術演練,這個髒套路是什麼?

用小機構造謠,大機構和海外媒體放大,利用中外信息差製造恐慌,影響中國境內的散戶投資者,從而引發股價下跌,繼而套利。

代價呢?雖然小機構Bucephalus的信譽崩盤,但這家機構本身就沒什麼信譽可言,下一次換個機構即可;大機構渾水只是轉發,在法律層面信譽層面都沒有太大損傷;媒體們只是報道,何罪之有?

顯然,這個精心為港股準備的套路又髒又狠,一向老實巴交財務上無可指責的聯想都能中招,換做其他港股上市的企業,收益顯然更大,華爾街在一連串在美股狙擊中概股失敗後,能夠想出這種玩法,不僅讓人感嘆,真是創造力驚人。

不出意外的話,港股上市的中資企業,應該都在目標之內,在貿易爭端和疫情的背景之下,禿鷲們的行動會更多更頻繁,希望都做好警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