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昨夜重溫影視經典《機器人總動員》,讓好久沒有流淚的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來。

它不像《龍貓》那樣初看平平無奇,回味一下痛徹肺腑;不像《瘋狂動物城》那樣大家團結努力過上幸福的生活,它更多的時候像我午夜時剛剛沏好的檸檬茶,酸酸甜甜、回味無窮,像我當年第一次初戀,是那樣猝不及防,來不及開始就已經結束。機器人瓦力比當年的我過得幸福,那時的我活得還不如一個機器人。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影片《機器人總動員》是2008年一部由安德魯·斯坦頓編導的科幻動畫電影。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進行製作,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電影公司負責發行。安德魯·斯坦頓執導,本·貝爾特、艾麗莎·奈特和傑夫·格爾林等聯袂獻聲配音。

故事講述了地球上的清掃型機器人瓦力偶遇並愛上了機器人夏娃後,追隨她進入太空歷險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的全球票房累計超過5.3億美元,曾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至今,豆瓣上一共有85萬多人參與評價,給出了9.3的高分,是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2名。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機器人總動員》是那種經得起時間沖刷的經典,驀然回首十一年彈指一揮間,大浪淘沙衝去泥沙,留下經典永駐人間。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講,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這麼一部主角是機器人的默片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平淡卻引人入勝的劇情

公元2700年,地球早就被人類禍害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已經到了無法居住的地步。於是BNL公司就提出了一項解決方案,他們的計劃就是製造出大量處理垃圾的機器人整理地球上的垃圾,然後再利用飛船將垃圾批量運往太空丟棄。而在機器人處理地球上生活垃圾的同時,人類可以乘坐飛船前往太空基地“真理號”生活。他們本想5年之後,當人類乘坐的飛船正式返回地球時,地球將會恢復成青山綠水,美麗富饒的模樣。但是當初的計劃早就已經失敗,時間已經過去了遠遠不止5年,人類已經快忘掉自己曾經美麗的家園——地球了。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當初被留在地球上整理垃圾的其中一個機器人,也是現如今地球上唯一一個依舊在工作的機器人瓦力。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垃圾收集起來壓縮成型,再將一箱箱的垃圾整理在一起準備運往外太空丟棄。垃圾已經堆積成了一座座高塔但是運輸垃圾的飛船,卻早已停止工作。瓦力繼續在這個似乎已經被遺忘了的角落,勤勤懇懇地在垃圾堆中忙碌著,轉眼就過去了幾百年的時間,寂寞與孤獨變成了圍繞著他的永恆的主題。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瓦力住在一個垃圾收集倉裡,進門前他會像人類換下鞋子一樣,卸下自己的履帶。它會更換掉自己身上破損的零件,每天早上起床時會因為電量不足而有滿滿的起床氣。瓦力有著人類孩童般單純的情感。它喜歡邊播放音樂邊工作、喜歡把垃圾桶當作揹包、喜歡收集垃圾裡的小玩意兒,喜歡抬頭仰望浩瀚的星空,就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著不知疲倦的做著毫無意義的工作。也許是獨自生活得太久,瓦力對老電影中的浪漫畫面非常著迷,尤其是男女主角牽手的場景讓瓦力深深陶醉。

瓦力依然在忙碌著,突然有一天有一駕神秘的飛船降落在瓦力家附近。這時飛船在地球上放置一個被激活了的白色機器人伊娃。伊娃剛被喚醒,就不停的掃描周圍的環境,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可是搜尋了很久還是一無所獲。伊娃的到來,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寂靜。瓦力從第一眼看到伊娃時的眼中就閃爍著驚喜和興奮的光芒。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瓦力經常躲在遠處偷偷觀察伊娃,並且用垃圾擺出造型,想要博得她的歡心。但是瓦力常常弄巧成拙,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已。伊娃也因為尋找結果不如意而大發脾氣。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在伊娃失落時瓦力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得靠近她,緊張得連自己名字都叫錯了,看起來是如此的滑稽可笑。當沙塵暴來了時,瓦力拉著伊娃來到自己的住處,他向伊娃展示自己蒐集來的各種有趣的小玩意兒,把自己最喜歡的老電影放給她看。瓦力想要去握住伊娃的手,伊娃卻避開了瓦力。瓦力在情急之下拿出自己偶然發現的一株植物想要討伊娃的歡心,然而伊娃在掃描到綠色植物之後,就突然被強制進入了休眠狀態。此時的瓦力是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儘管這樣瓦力還是選擇默默得陪著她,希望有一天她能醒來,和她十指相扣,共同抵抗世界的孤獨。在伊娃沒有醒來的每一天裡,瓦力陪她一起看迷人的夕陽,小心翼翼地牽著她的手,看盡世間的悲涼,無畏也無悔。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沒過多久,伊娃被帶走,瓦力讓蟑螂留在地球上,自己則爬上了飛船,隨著飛船一起升空了。此時地球上就只剩下一隻蟑螂。飛船穿過了被人造衛星填滿了的大氣層、途經荒蕪的月球、從熾熱的太陽附近掠過、在土星美麗的光環中穿梭,瓦力目睹了這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場景。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接著飛船飛離太陽系來到了“真理號”上。瓦力來到了飛船內部看到了艙內的宏偉景象,每一個人類都躺在懸浮的座椅上,衣食住行,全由機器人服務。兩個人之間即使觸手可及,也還是要依靠眼前的屏幕溝通。因為長時間在太空中沒有鍛鍊,導致人類的體型已經肥胖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程度,摔倒之後只能依靠機器人的幫助才能重新回到座椅上。人類只需要這麼活著就好了,從出生開始就躺在定製的座椅上,吃的是統一的簡易包裝食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每天做的事就是躺著,然後過完人生一輩子。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船長送伊娃去地球尋找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那麼植物的存活可以證明地球上的環境已經適合人類生存了。當船長了解了地球應有的樣子和現在的狀況之後,船長決定啟動返航程序,帶領所有的人類返回地球,重建家園。可是這一命令卻遭到機械舵手AUTO的強制反對。

原來BNL公司認定地球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於是就給AUTO下達了阻止飛船返航的是高隱藏命令。那怕現在地球上已經可以重新適合人類居住,可是奧拓依舊堅持要執行自己最初得到的使命任務。於是AUTO把船長軟禁在控制室裡,把伊娃和瓦力扔進了處理廢棄垃圾的通道里準備丟棄。這對瓦力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瓦力的芯片被燒燬,只有地球上才有可以更換的零件。幸好在一群機器人的幫助下,船長打敗了AUTO,啟動飛船返航程序。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回到地球后,伊娃就急忙帶著瓦力回到他之前的住處,利用收集回來的零件替換掉他身上受損的零件。伊娃修好了瓦力,但是瓦力卻失去了記憶,他變得不認識伊娃。伊娃拿起喚醒他記憶的東西給他看,可瓦力把那些東西全都壓成了垃圾,瓦力變成了一個只會處理垃圾的機器人。伊娃看著瓦力,不斷的叫著他的名字,然而瓦力卻兩眼空洞,只是靜靜地看著伊娃。

伊娃牽著瓦力的手,就像當初他在風雨中陪著她一樣。伊娃放他最喜歡的歌給他聽,想要喚醒他的記憶,但似乎並沒有什麼用。正當伊娃準備離開時,瓦力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就像初戀中的男孩一樣,瓦力深情地看著伊娃那雙美麗漂亮的眼睛,永遠看不夠。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引起熱議的三重對比

一、地球的毀滅與新生

在電影悠揚的旋律聲中,我看到了地球被人類深深傷害之後病入膏肓的模樣。當然環境也不會崩壞到那個地步,那是連我自己都無法相信的事。電影中,地球被大量的生活垃圾所覆蓋,空氣中瀰漫著沙塵,一眼望去遠處的高樓不是昔日的摩天大樓,而是由一箱箱垃圾堆積成的高塔。城市中還保留著人類生活的痕跡,但是空蕩的超市和廣場卻不見一個人影。原來當初人類還在地球上生活的時候,BNL公司壟斷了地球上的各個產業,造成了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人類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只好迫不得已地離開家園,成為星空的流浪兒。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這部影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保護環境刻不容緩,不然我們每個人都將深受其害。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看很多美國大片都是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是當我們面對環境汙染的時候,卻需要我們所有人攜起手來,共同面對環境汙染的挑戰。

如果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土壤,水體都遭到了汙染,那我們發展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本影片對人類的慾望與素質充滿了深深的嘲諷,就像電影裡面糟糕透頂的畫面,無不記錄著人類對地球犯下的累累罪行。瓦力找的那株綠色植物就像黑暗中的光亮,照亮了人類渴望返回家園的眼眸。影片帶給我強大的衝擊力,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一定不會讓悲劇上演。地球一定是我們永遠的最美麗最溫馨的家園。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二、平凡而偉大的愛

本影片的主題正如導演安德魯•斯丹頓所說:“環保與冒險是這部電影的外殼,影片真正想表現的是人類那種非理性的,以及不可遏制的愛。”

本影片的情節很是老套,愛情也太平凡不過。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技術宅男瓦力逆襲高冷女神伊娃的故事。瓦力在經過寂寞空虛冷之後,終於迎來了渾身金光閃閃卻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女神伊娃。笨拙的瓦力先不管在試探伊娃的過程中,是如何的尷尬難堪。總之,瓦力成功地引起了伊娃的注意。在伊娃進入休眠模式後,瓦力感覺終於真正地擁有了伊娃,帶著對外界毫無知覺的女神到處遊玩。他們一起泛舟,一起看迷人的夕陽。最後真理號返回地球,伊娃想盡千方百計要喚起瓦力的記憶,但都失敗了。正當伊娃無比的失望準備離去時,瓦力又奇蹟般地回來了。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愛情是如此的平凡,但是又透著偉大的愛。當伊娃被飛船帶離地球時,瓦力趴在飛船的外殼上,如此奮不顧身地去追求愛情。那一刻他已經忘了那無聊的工作,也許瓦力並沒有忘掉BNL公司下達的壓縮整理垃圾的指令。但是作為機器人的瓦力心中泛起了漣漪,他不能離開伊娃,那怕就此殞命也在所不惜。這份偉大的愛情,讓人動容,讓人會不考慮後果而無所顧忌地去愛,也許正因為這種純粹的愛打動了我們,讓我們潸然淚下。

影片最後,瓦力為了人類能重返地球而身受重傷。這種為了全人類的幸福而受傷的舉動,又讓影片拔高了不少。在瓦力失憶之後,伊娃不再像女神了,而像一位普普通通的少女照顧自己心愛的人。這份偉大的愛牽掛了所有人的心,當瓦力恢復了記憶,能準確地喊出伊娃的名字時,我們就知道皮克斯給了這份偉大的愛一個溫暖的結尾。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三、人類成為了機器人,機器人變成了活人

在《機器人總動員》裡的人類早已經變得肥胖不堪,讓我們不忍直視,連站立起來都成了奢望。人類漸漸地失去了創造力,靈魂和情感也在進一步退化,和一般的動物幾乎沒什麼區別了。我為此而感到悲哀,覺得人類只有永遠保持一顆旺盛的進取心,那麼我們才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反觀之,機器人伊娃和瓦力他們才是真正的活人。機器人有了人類的情感,顯得是那樣的溫馨和浪漫。當瓦力面對伊娃時,那份侷促和不安,連自己的名字都叫錯了的一幕,讓我莞爾一笑。是的,當我們面對我們喜歡的人時,可能我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們也許說話會結結巴巴、也許手會碰倒水杯、也許走路會碰到門上,也許會撞倒花瓶。雖然我們的表現很狼狽,但是這份情感是如此的真實細膩,是如此的難能可貴。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當影片最後瓦力恢復記憶時,他緊緊地牽著伊娃的手,流露出無限的愛意和柔情。機器人也明白了牽手的意義,那就是想要今生一起走。不管歲月如何流逝,我們每每想起最初的牽手,都會情不自禁地露出溫柔的笑顏。瓦力和伊娃的牽手,在表面上是一種身體的聯接,而在內在上,則是心靈的靠近。它更像是一個愛的儀式,雖然簡單但卻神聖而意義非凡。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每一個人都從瓦力之中看到了“自己”

《機器人總動員》是安德魯·斯坦頓2008年上映的作品,電影充滿童趣又深刻感人,在輕鬆搞笑的氛圍中,很多人看到了科技的交流、看到了啟示錄的風格,看到了背後蘊涵的意義,然而我卻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看完影片,我笑中帶淚。《機器人總動員》最後留給我的是淡淡的憂傷。

我覺得瓦力就是我自己。瓦力開始時候的孤獨寂寞,就像我最開始找工作時,心裡始終是充滿不安和焦躁的。那份孤獨和寂寞,特別在午夜時,就像毒蛇一樣啃噬我的心。工作地點的偏遠,生活環境的簡陋,再加上處於舉目無親的境地,我都不清楚我是如何度過那段難熬的歲月的。我一個人工作、一個人睡覺、一個人開心,一個人哭泣。這就像瓦力一個人日復一日地整理垃圾重複單調的工作,始終是一個人默默地生活著。

瓦力在面對自己心愛女神時的靦腆和笨拙,這種情狀又和我那時在面對自己喜愛的女生時的那種笨拙的情狀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喜歡的女生面前,手腳擱在那兒都不自在、不知道眼睛該看向何處,也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只有支支吾吾地說些連自己都不明白的話語。我到現在都嚴重懷疑,當時我的智商應該是負數,是的,絕對是負數。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當伊娃離開時,瓦力奮不顧身地趴在飛船船舷外,發誓要去追隨伊娃,就是這份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敲開了女神的心扉。這份勇敢的愛和我當時也是何等的相似啊。當心愛的女孩回到離我一千多公里遠的老家了,我開始時並沒有太大的觸動。可是有一天深夜,我偶然又看到了電影《大話西遊》,當我聽到電影插曲《一生所愛》時,這蕩氣迴腸的歌聲讓我潸然淚下。第二天我就去買了火車票,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趕去了她家,幸好老天待我不薄。我發誓我不會再失去她了。

也許我們不停地埋頭趕路,錯過了沿途美好的風景。我們都從最開始的孤獨寂寞再到遇見時的怦然心動,或許你把握住了,把握住了最開始的純真和感動;或許你失去了,失去了最開始的浪漫和天真,最後只剩一聲無奈的唏噓。凋零的夢,讓無數人淚眼婆娑,也許多年以後的初戀會進入你的夢境,但是那時的你卻只能做一個舞臺外的凋零者。

深度解析:為什麼《機器人總動員》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我們就這樣看著瓦力和伊娃的牽手,付出,快樂,而有淡淡的憂傷。

作者:冰糖談情感,文學優質創作達人,起點中文網作者。品細膩情感,悟百態人生。請和我一道用文學的浪漫去聆聽花開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