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馬太效應”揭開武大郎悲劇命運背後的真相

每次讀到《水滸傳》中武大郎的悲劇時,總讓我感覺尤其壓抑、悲憤!老實巴交的武大郎不招誰、不惹誰,偏偏厄運不斷,不僅愛若性命的嬌妻潘金蓮被惡霸西門慶誘姦,自己跑去捉姦,卻被妻子攛掇西門慶踢成重傷,最後甚至還被妻子和西門慶、王婆聯手毒死,死後又被毀屍滅跡。武大郎的命運可以說是悲慘到了極致!倘若不是弟弟武松有非凡的膽識、勇武和智慧,並且抱著赴死的決心為他報仇,只怕武大郎永無沉冤昭雪之日。

武大郎的悲劇總是引起我的深思:為什麼西門慶敢如此橫行無忌?為什麼潘金蓮在西門慶面前如此輕易淪陷?為什麼王婆不遺餘力地助紂為虐?為什麼武大郎的命運會如此悲慘到了極致?我苦思良久,終於找到了答案,“馬太效應”可以揭開武大郎悲劇命運背後的真相。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一種叫做“馬太效應”的社會心理現象: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了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反之,那些處於弱勢的個體、群體或地區,則越來越處於不利地位,導致變得越來越弱。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武大郎的悲劇命運背後,其實,正是“馬太效應”這雙無形之手操控的結果。

《水滸傳》:“馬太效應”揭開武大郎悲劇命運背後的真相

武松鬥殺西門慶

馬太效應讓西門慶橫行無忌

西門慶原來是破落戶財主,一方面,表明他出身於財主之家,出身和家境好過了大多數的普通人家,這讓他有了出人頭地的硬件基礎;另一方面,他這財主之家也衰敗了些,不比從前,這讓他有了出人頭地的極大慾望。

西門慶起家於一家生藥鋪,如果按正常途徑,要靠一家生藥鋪發家,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至少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西門慶之所以成為西門慶,就在於他“不走尋常路”,倘若靠誠實勞動、合法經營,那他也就成不了《水滸傳》中那個臭名昭著的惡霸西門慶了。

西門慶依靠一家生藥鋪,後來得以發跡,成為陽穀縣臭名昭著、無人敢惹的惡霸,靠的就是他的非常手段。

(西門慶)從小也是一個奸詐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來暴發跡,專在縣裡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事過錢,排陷官吏。因此,滿縣人都饒讓他些個。

西門慶的手段就是現實版的“厚黑”:奸詐,專門幹些陷害人的勾當。依靠下作的手段和歹毒的心腸算計他人,從中漁利。更兼他還有一身好武藝,讓人玩手段玩不過他,打又打不過他,別說普通百姓,就連官吏都讓他三分,時日一久,西門慶就成了陽穀縣臭名昭著、無人敢惹的惡霸。

當陽谷縣的人都從內心把西門慶定位為臭名昭著、無人敢惹的惡霸以後,就更加無人敢惹西門慶了。從事實上來說,西門慶就是陽穀縣著名的成功人士了,儘管從道德和名聲的角度來說,西門慶是讓人鄙夷的,但從實力和能量上來說,西門慶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積累優勢。

基於這種馬太效應,西門慶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在陽穀縣內橫行無忌。所以他才敢明目張膽勾引潘金蓮這個有夫之婦,才敢囂張地把來捉姦武大郎踢成重傷,才敢幫著潘金蓮毒殺武大郎,並最後幫著潘金蓮對武大郎毀屍滅跡。

《水滸傳》:“馬太效應”揭開武大郎悲劇命運背後的真相

武大郎

馬太效應讓潘金蓮在西門慶面前輕易淪陷

西門慶和潘金蓮的相識純屬偶然。正是冬殘春暖時節,潘金蓮估摸著武大郎該賣完炊餅回家了,便像往日一樣,用叉杆叉開簾子。不料,潘金蓮一時手滑,叉杆倒下,正好打在一個從她家簾子旁經過的路人頭巾上,這人正要發作,看到美貌嬌豔的潘金蓮,立時笑臉相迎,兩人就此相識,這人就是西門慶。

雖說《水滸傳》中潘金蓮被刻畫成生性淫蕩的女人,但她再怎麼生性淫蕩,也不至於一見西門慶就有了要和他勾搭成奸的想法。後來潘金蓮之所以會和西門慶勾搭成奸,更大程度上是由於西門慶聯手王婆對潘金蓮設下了溫柔陷阱,讓她一步一步掉進了陷阱之中的。

西門慶乍見潘金蓮,就被潘金蓮的美貌嬌豔迷得神魂顛倒、茶飯不思,就生出了想要勾引潘金蓮的淫慾之心。從見了潘金蓮這一面到天黑,西門慶先後三次徘徊在王婆家茶坊門口,第二天一大早又是如此。這時候,西門慶勾引潘金蓮的想法已經完全成熟了。

接下來,西門慶便和王婆就如何勾引潘金蓮之事達成一致。在王婆的極力挑逗、慫恿和唆使下,西門慶堅信勾引潘金蓮之事完全可以實現,他便按照王婆面授機宜的十個步驟,慢慢試探潘金蓮的反應。

果然王婆不出所料,潘金蓮在得知了西門慶的身份後,欲拒還迎,半推半就地掉進了西門慶和王婆為她設置的溫柔陷阱之中。就連王婆都說,勾引潘金蓮的這十個步驟中,只要潘金蓮有拒絕之意,西門慶勾引潘金蓮之事就要休了。

在此,又是馬太效應發生作用,讓潘金蓮在西門慶面前輕易淪陷:一方面,作為男人,西門慶和武大郎反差懸殊的對比,讓生性淫蕩的潘金蓮自然而然倒向西門慶;另一方面,從實力來說,西門慶和武大郎相比有著太多的對比優勢。基於這種判斷,潘金蓮認為即便和西門慶勾搭成奸也萬無一失,西門慶完全能夠控制住局面。

《水滸傳》:“馬太效應”揭開武大郎悲劇命運背後的真相

潘金蓮

馬太效應讓王婆不遺餘力地助紂為虐

王婆本就不是善類,表面上開著茶坊,但她的茶坊一天到晚生意冷清,可見她並不是把茶坊作為正經生意來經營,她靠的是茶坊掩蓋之下見不得人的勾當賺錢。比如,挑逗、攛掇、慫恿、撮合西門慶和潘金蓮勾搭成奸,她再從中漁利。

王婆難道不知道西門慶是何許人嗎?難道不知道西門慶主動勾引有夫之婦是很無恥的事情嗎?但王婆完全無視這些,她只相信,幫助西門慶是有利可圖的事情,能夠讓她從中得到不少好處;她更相信,以西門慶的實力和淫威,她幫西門慶也不會有什麼風險,不至於惹火燒身。

這也還是馬太效應在發揮作用,促使王婆拋棄道德的約束,不遺餘力地幫助西門慶勾搭有夫之婦,並最後促成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勾搭成奸;也促使她忽略甚至直接無視了幹這種缺德事帶來的風險,因為王婆相信,在陽穀縣,誰能和西門慶抗衡呢?更何況是武大郎這種連普通人都不如的弱者。

當西門慶和潘金蓮終於勾搭成奸以後,王婆也如願以償地獲得了西門慶承諾的回報。但這個時候,西門慶和潘金蓮又有了新的慾望,他們不滿足於這種躲躲閃閃的勾搭成奸,他們想要做長久夫妻,而武大郎正是妨礙他們做長久夫妻的最大障礙。

依舊是馬太效應發揮作用,讓王婆做出了一個錯誤的,也是致命的判斷:她認為既然已經把武大郎踢成重傷,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結果了武大郎的性命,在王婆看來武大郎這種人就像個螻蟻,弄死他不過是捏死只螻蟻而已,因為後面有西門慶罩著。

西門慶和潘金蓮果然按照王婆的策劃,毒殺了武大郎,接下來又面臨一個新問題,武大郎是死了,但他的弟弟打虎英雄武松馬上要回來了,怎樣才能不落下把柄在武松手裡,讓武松找不到武大郎被毒死的蛛絲馬跡呢?

那就是串通團頭何九叔,對武大郎毀屍滅跡,而王婆堅信這事兒有西門慶出馬,一定能擺平。強大的馬太效應,最後讓王婆相信,即便是打虎英雄武松,在西門慶面前也不頂事兒。

《水滸傳》:“馬太效應”揭開武大郎悲劇命運背後的真相

王婆

結語:武大郎的悲劇背後,有“馬太效應”的無形之手在操控

老實巴交的武大郎從不招惹誰,卻接連遭遇厄運:視若性命的嬌妻潘金蓮被惡霸西門慶誘姦,他去捉姦,反被妻子慫恿西門慶一腳踢成重傷;本指望妻子潘金蓮能看在自己奄奄一息的可憐遭遇份上,回心轉意,他寧願將此事瞞過弟弟武松;但最終卻迎來被妻子潘金蓮毒死,死後還被毀屍滅跡的悲慘命運。武大郎的遭遇的確令讀者壓抑、悲憤。

為什麼武大郎的命運會如此悲慘到了極致?就因為在武大郎的悲劇背後,有“馬太效應”這雙無形之手在操控:

西門慶自信於自己作為強者的強大,視武大郎如草芥,草菅人命,雖然也曾擔心武松會找上門來,但他依舊自信於自己的強大,因為他連衙門的知縣都能擺平,又怎麼會把一個步兵都頭武松放在眼裡呢?

潘金蓮迷戀於西門慶這個強者的魅力和能量,她相信只要傍著西門慶,就能滿足她對男人的所有慾望和想象,包括肉慾、金錢、地位和人身安全。所以,潘金蓮會毫不猶豫地和西門慶勾搭成奸,毫不猶豫地毒死武大郎,毫不猶豫地把武大郎毀屍滅跡。

王婆迷信於西門慶這個強者的強大,和西門慶一樣,她也視武大郎如草芥,草菅人命,也不擔心武松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為她始終相信,有強大的西門慶在,就是打虎英雄武松又能怎樣?

西門慶、潘金蓮和王婆都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打虎英雄”武松並不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他偏偏有著過人的智慧和膽識,竟然被他打破了“馬太效應”的牽制,另闢蹊徑,找到突破口,不但殺了潘金蓮、西門慶,把王婆押解官府,成功為哥哥武大郎報了大仇;而且付出的代價是最小的——脊杖四十、刺配孟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