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3月2日,孩子第一天上網課,因為父母都要上班,所以提前跟他交代好,只要按步驟打開電視,然後跟著上課就行了。結果,大概是因為有線電視自動更新導致頻道變了,孩子看到的卻是同一時間段播出的另外頻道的高中化學課。

當媽媽下班一回到家,就聽到孩子在抱怨:第一天的網課就看不懂,但是還是認真地做了筆記 。

吳女士看了兒子的“課堂筆記”後,哭笑不得,忍不住發了個朋友圈。“看看我兒子今天上課記的筆記吧!小學一年級的他堅持上了一上午高二化學課,還堅決不調臺!”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原來這個1年級的萌娃打開的是高二的化學網課……因為調錯電視頻道,學了大半天的高二化學課,“啥也聽不懂”的他居然還認真做了筆記......

雖然深奧難懂的課程也讓家中老人覺得不對勁,“一看課程不對,讓他趕緊調臺,但孩子堅決不換,說媽媽說了,就這個臺,不會錯的!”

最後,這位一年級的小萌娃堅持聽完了高二的化學“網課”,並且認真做了筆記。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很多網友看後,都說笑抽了。有人說,看見孩子的筆記,我笑抽過去了!好可愛,認真學習,好孩子。以後絕對是學霸!

還有人說,我兒子也饒有興趣地聽了初二物理阻力那一課。還做了當堂作業,都做對了。是不是可以提前學了。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說到“提前培養”,這讓我想到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的關於孩子的“超前教育”問題,很多老師覺得超前教育不好,對孩子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很多父母也很困惑,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超前教育”呢?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01.“超前教育”會導致孩子厭學

我有一位朋友,性格特別要強。她堅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小就給孩子上各種培優課程。3年花了10萬多塊,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甚至在孩子5歲時就學完了小學二年級課程。

朋友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時成績還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滑了下來,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開始厭學、上課走神、不寫作業了。

後來在與老師溝通中,朋友才逐漸認識到,原來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因為提前學過課本,所以成績比別人優秀,但恰恰因為這些知識他已經掌握了,才造成他上課更容易走神,對學習也缺乏興趣,慢慢反而養成了不注意聽課的壞習慣。

上二年級後,孩子“老本”吃完了,學習慾望又不強,學習習慣也不好,所以感覺越來越吃力。

這位朋友說,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孩子上小學後再跟著老師的進度按部就班地學習了。現在,她很後悔當初讓孩子“超前學習”的決定。


有位作家說過,

學習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遠的孩子多是因為熱愛。遵循孩子的天性,什麼年齡學習什麼知識,孩子自會成材。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02.很多對孩子有“超前”意願的家長,他們只是一廂情願

生活中,這樣的家長有很多。記得去年,上海有一位5歲小男孩的入學簡歷被大家捧上了熱搜,讓很多大人都自愧不如。

才5歲的小男孩,就讀過“萬卷書”,認識了幾千字;行過“萬里路”,走遍全國各地,還曾出國旅行。

而且他愛好廣泛,文史藝術、數理運動等幾乎樣樣兼備。據瞭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一定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樣優秀的孩子,真是羨煞家長們。誰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家長,讓孩子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迫切地想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讓孩子立刻變成天才。可是父母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真的有效嗎?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03.對神童”追求,只會讓家長們“拔苗助長”


侄子報的一個象棋興趣班,就是因為班裡有個小朋友報了象棋班。用嫂子的話說就是:“別人家孩子都在學習,自己家孩子無所事事,那可不行!”

在教育孩子上,很多父母都是被推著走的,“別人家孩子”成為了他們焦慮的源頭。但他們早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因時施教。

兒童發展有自身規律,打破這一規律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在兒童時期,就過早地學習幾年以後才能接觸的內容,並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反而會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陳鶴琴說:

“讓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沒有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但千萬別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04.讓孩子擁有好的習慣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

第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生活習慣會讓人受益終生。兒童時期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會讓孩子在長大後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比如,有的孩子上初中了還是會丟三落四,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東西亂糟糟的。這樣的壞習慣,長大後很難糾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第二、喜歡閱讀的習慣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而終身學習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讓孩子可以自發地從各種書籍裡汲取營養。在兒童時期培養閱讀習慣,會比成年後再培養容易得多。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孩子會把閱讀當成樂趣。

“線上教學”首日,1年級小學生上了高二化學課,還認真寫了筆記

第三、良好的抗挫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通常孩子會用哭、鬧、耍脾氣的方式來解決。這時候,作為父母,要積極培養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勇敢解決困難的能力。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想讓孩子將來上學會有好成績,父母要在孩子兒童階段,激發孩子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第五、獨立的好習慣

對父母過強的依賴,會讓孩子一直處在父母的庇護下,不願長大,最後成為“媽寶”。父母要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比如學會照顧自己、整理內務,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在學校、社會上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等。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神童,不需要對自家孩子進行所謂的“超前教育”!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的點,讓孩子擁有一些好習慣比對孩子“拔苗助長”更重要!

人生的路很長,家長們不要著急,要學會讓孩子自己慢慢來。您說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