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太監劉瑾之死

“凌遲”與炮烙等一樣,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法。史載受凌識之刑的人都非常痛苦,而有詳細記錄的就有明朝時太監劉瑾的受刑過程。

明朝大太監劉瑾之死


劉瑾,興平(今屬陝西)人。興平埋有漢武帝的一具柘骨,同時是楊貴妃繳死之地,因而遠近聞名。明武宗朱厚照還是太子時,劉瑾是他身邊的隨侍小太監。等到朱厚照做了皇帝,劉瑾深得寵愛,權傾野,炙手可熱,被人稱為“千歲”。後來大臣楊一清等人利用太監之間的矛盾,設下計策,讓太監張永嚮明武宗奏劾劉瑾十七大罪,被激怒的朱厚照親自帶人抄了劉瑾的家,搜出了玉璽、鎧甲、弓弩等犯禁品;黃金二十四萬錠又五萬七千八百兩,元寶五百萬錠又一百五十八萬三千六百兩,寶石兩鬥;劉瑾常拿在手中的摺扇裡,發現有兩把鋒利的匕首。“劉瑾這個奴才果真有造反之心”,朱厚照怒不可遏地說道,於是詔令將劉瑾凌遲處死。

明朝大太監劉瑾之死


監斬官之一、刑部河南主事張文麟將行刑的整個過程筆錄了下來。

明朝大太監劉瑾之死


依照律法,劉瑾被判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先割三百五十七刀。行刑時,劍子手從劉瑾胸膛左右動刀,割至十刀,一歇一吆喝,吆喝是怕劉瑾昏死,凌遲達不到預期效果,休息一會兒,等他甦醒,再割第二個十刀。第一日行刑完,天已黃昏,劉瑾被押回獄中,鬆綁後,劉瑾醒來,吃了他一生中最後一頓晚餐,整整喝了兩大碗稀粥!第二天繼續用刑,因為前一天劉瑾在大喊大叫中洩露了不少宮中禁秘,於是第二天在他嘴裡塞了一顆大核桃。依舊採用前一天方法,誰知割了幾十刀後,劉瑾一命鳴呼,未能割足三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