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寶藏男孩":大二發表3篇頂刊論文,成績穩坐第一,文武雙全、獲獎無數!

他是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本科生"優秀學生標兵"、"感恩中國"近現代科學家獎學金獲得者;他博聞強記,榮獲國家獎學金,機械89級校友一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稱號,連續2年獲得錢學森班學業成績第一名;他明德博學,是擁有國際視野的學術新星,大二即有3篇頂刊、頂會論文在投發表;他砥礪奮進,曾赴國外交流研修,獲得A+與A的優異成績,和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交流切磋,並獲得科研大師的推薦和認可;他文武雙全,擔任校英語演說協會演講隊隊長,效力於籃球院隊,是體育優秀的運動健兒,也是領導力強、樂於奉獻的優秀學生幹部。他,就是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書院自動化錢71班學生劉少騰。

交大

以勤奮書寫奮鬥情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交大是個英才彙集之地,想要在這裡脫穎而出,就要比別人更加刻苦。劉少騰深知每一個機遇到來的同時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充分發展自我。大到各項學術競賽,小到課程的分組彙報,他都勇挑重擔,不斷磨礪自己。

前進的過程中,劉少騰發現自己並沒有所謂的"天才大腦",甚至對有些知識的接收會比同學慢些。做實驗時,其他同學已經做到第5步,而他卻還停留在第2步。"我告訴自己:沒關係啊,既然實驗做得慢,那就提前預習弄清原理,多和老師交流;既然做題慢,那就認真把每道題都研究透徹。"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意識到與期待中的自己仍有差距,大一那段時光裡,劉少騰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跑步之後便投入專業課預習、英語學習等緊張有序的安排中,"用最勤奮的努力填滿最迷茫的時光"是他給自己的激勵箴言,而連續2學年錢學森班智育排名第一、國家獎學金、數學建模、數學競賽省級獎項等多項優異的成績,則是對劉少騰的辛勤付出最好的回報。

交大

以協作培育科研碩果

大二下學期,劉少騰獲得了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交流機會。提及那段交流經歷,他感慨萬千:"的確很忙碌,語言和生活習慣方面也有些許不適應,但確實收穫很多。我在忙碌中找到了價值,並不斷前進。 "

交流期間,劉少騰參與了導師的NExT++多媒體實驗室暑期科研項目,並以第三作者的身份發表了此項目的相關頂刊論文。面對這項成就,劉少騰自覺難以獨攬榮耀,反覆強調集體協作的重要性,"一個好的項目首先需要可行的創意點,然後是合理執行。在這個龐大的項目中,每個人都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因全組成員的齊心協力,即使困難重重,劉少騰也時常被集體中繼續前行的動力鞭策;也正因"心繫同一個項目"的共同期待,整個團隊才能走得更遠。"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這是劉少騰對於集體主義的理解。

交大

以奉獻充實難忘時光

不打遊戲,很少追動漫,這樣的生活在他人眼中或許有點無聊,但這樣的選擇卻讓劉少騰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充實的社團活動,把課餘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他擔任校英語演說協會演講隊隊長的同時還效力於錢院籃球隊,在學生組織裡也經常能看到劉少騰忙碌的身影。

在同學們口中,他一直被稱作"少騰大佬"。前3個學期,錢班多數時間在一起上課,劉少騰作為學委,一方面工作認真負責,從不拖泥帶水;另一方面,面對同學們學業上的問題,他也從不推脫,總是盡力為大家講解。小組合作時,這位"大佬"還露出了自己的另一面:穩重中帶著俏皮,發言時自信滿滿。

"能盡己之力對同學們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感覺很好。"劉少騰覺得,參加志願活動是在服務他人的同時,磨礪自己的一個最好途徑。

交大

以笑顏面對世事沉浮

"其實去年我就參加過標兵選拔,但差了一點,沒能成功。"劉少騰笑笑,泰然又感慨。標兵選拔要求嚴苛,而錢學森書院又強者如雲,想突破重圍脫穎而出實屬不易。當時,劉少騰以一名之差落後,從而與代表書院進行全校角逐的機會失之交臂,失落、難過的情緒自然而然,但他很快調整心態,選擇把這種遺憾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既然我已經達到了標兵評選標準,明年我一定能行。"接下來的一年,劉少騰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最終收穫了這份榮譽。

回顧邁向標兵路的點點滴滴,劉少騰始終覺得積極樂觀的心態,集體的力量帶給自己的成長最大,"感謝大家的幫助,感謝我的對手,更感謝努力堅韌的我自己。"

交大

對於"學生四重境界",劉少騰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達到最好的標化成績不應該是學生唯一的追求。在自己認為'酷'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做成更多的事情應當是'好學生'的下一個目標。除此之外,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對社會責任、家國天下進行充分的思考,雖然不一定要得到和教科書上一模一樣的答案,但是應當力求給出自己的理解、付諸自己的行動。在這個境界之上,還應當嘗試去思考和理解自然、美麗和愛,同樣給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這個就是我對學生的四重境界的解讀。"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西安交通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