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灣區“國字牌”農業科創平臺的篤行日記

號外!號外!

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最新消息!

▲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宣傳片

推進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創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自啟動建設以來,重點在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政策創設等方面大膽探索,進展顯著,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充分肯定,被評價為“起步晚、起點高;機制新、效果好”,作為華南區的“大區域中心”,立足廣東、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帶動整個華南區。

01、整合彙集資源

中心重點對省內科研院校、專家教授團隊、科技部門和全省21地市6.7萬家涉農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進行了大宣講、大輪訓。

  • 平臺已匯聚160餘家科研機構(單位)3.2萬名專家教授的
    427000餘項科研成果信息,構建起覆蓋全農業領域的51個省級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19位院士顧問專家團、4096名律師組成的廣東省農業律師聯盟;
  • 吸納華南區200多個省市產業聯盟(協會)近67000家農業經營主體加盟;
  • 在科學家、企業家、要素平臺間搭建起400餘個微信群,涵蓋服務超10萬法人,構建起“產學研”的快捷通道;
  • 已匯聚3000餘個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圃(庫)、首批啟動5家大科研單位(大型企業)1000餘臺大型儀器的共享平臺;
  • 建立了廣東省農業主體聯盟,並制定聯盟章程。

02、助推成果轉化交易

  1. 以柯木塱核心區建設為重點,跨界整合全省科技創新資源,已舉辦“種業”“信息化”“交易與金融”等770多場各類資源對接會,促成4280家企業(單位)達成2330餘項合作,吸引400家新型創新機構及企業入駐;
  2. 啟動18家科研、企業單位首批“十大要素平臺”建設,彙集8家銀行和14個平臺的306億元產業發展促進基金;
  3. 盤活天河區、黃埔區等近50萬平方米閒置物業加盟平臺打造農業產業雙創基地,已完成第6批入駐科研單位、要素平臺、轉化基地的編碼掛牌;
  4. 構建起“農業科技”商貿合作的數字中臺系統直通服務逾30萬家商脈終端;
  5. 截至目前,共有來自美國、印度、泰國、以色列、日本、荷蘭、馬來西亞等40多批次國外代表團,以及臺灣、香港、澳門、廣西、海南、福建、江西、湖南等19省區來訪,積極尋求入駐或嫁接合作。
  • 2019年6月29日,水稻矮化育種60週年紀念暨水稻產業科技大會在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隆重開幕,展示廣東水稻發展歷程和成就,打造廣東水稻產業科技發展交流平臺,推廣廣東絲苗米品牌,促進糧食生產安全、穩定、創新發展。
  • 2019年11月10日,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舉辦科技交易融資大會,科技項目登臺路演,對接相關投融資機構與企業,達成簽約合作。
  • 2019年12月12日,在廣東種業博覽會暨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科技交易大會,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通過傳統工藝技改招標、科技創新技術招標與融資、農業科技交易融資模式展、科技成果交易大會、雙新雙創資源對接會等方式,提出市場需求,引導科研方向,助推科技成果轉化交易。

03、創新運作機制

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特色鮮明,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實行五“二”運作機制

  • 服務科學家和企業家兩大群體;
  • 堅持“集科技、集資本、集人才;重產業、重轉化、重撬動”的“集”“重”兩大原則;
  • 做好“科技成果孵化”和“應急攻關創新”兩大職能;
  • 催化“共享”與“交易轉化”兩類合作,通過打造技術資源平臺實現創新體系聯盟的共享合作,通過交易所平臺實現科技成果交易轉化,促進科學家和企業的無縫精準對接;
  • 對入駐科研團隊提供項目和平臺資金的支持,對進園孵化企業提供創新基金和疊加基金的支持。

同時,中心探索“圍點搭環”模式,不侷限於截面地撮合“科學家”和“企業家”科技成果轉化,圍繞雙方合作,構建起了產出來、賣出去、活起來、全鏈條的要素匯聚、資源匹配的閉環支撐體系。

在部、省、市領導多方關懷指導下,

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創建工作推進順利~

號外!號外!灣區“國字牌”農業科創平臺的篤行日記

一是機構編制基本落實,省編委已批覆同意設立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為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正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下一步將辦理機構設立登記等相關手續。

二是建立省市區聯動工作機制,為加速創建工作,設立省市區聯動工作機制,成立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省市區聯動工作小組會議,由省農業農村廳黃斌民副廳長擔任組長,省科技廳何棣華巡視員、廣州市農業農村局袁桂揚局長、天河區人民政府陳加猛區長擔任副組長;2019年11月27日召開省市區聯動工作小組第一次會議,為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創建在土地規劃調整、辦公場地硬件建設、水電設施配套保障、政策創新創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難題予以協調解決落實。

三是平臺建設初顯成效,資源要素匯聚激活嫁接效應明顯。平臺協助承擔我省51個科技創新團隊的管理工作,組建了由400餘家經營主體組成的主體聯盟,銜接服務企業家與科學家;同時配套農業律師法律服務、資金基金融資投資服務、儀器共享、物業入駐、物流服務等多方要素資源,“圍點搭環”模式對科技成果轉化及雙新雙創提供全鏈條服務。

看了以上成績單,

留言區等你~

號外!號外!灣區“國字牌”農業科創平臺的篤行日記

更多相關內容:

https://www.toutiao.com/i6800187225637126667/?group_id=6800187225637126667

來源: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