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中的“馬太效應”

大家好!我是小財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想過,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嗎?是為了不愁錢花,隨便買買買?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養老存錢?又或者,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不用上班,也有錢花?其實,很少有人真正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錢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嘟些東西?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錢”背後的含義。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嗎?

理財中的“馬太效應”


在未來窮人將會越來越窮,而富人將會越來越富。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得貧富差距,接下來.就從我們生活中與錢緊密相關的教育、醫療還有投資理財,這三個方面,來給大家講一講存在的巨大貧富差距,以及為什麼我會說未來世界,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理財中的“馬太效應”


一、我們常說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同的孩子,起跑線相差究竟有多遠? 2 017 年文科狀元熊軒昂,他的父母都是高收入群體。接受採訪時,他的發言,曾經引發了“寒門難出貴子”的大討論。他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農食無憂,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澎湃新聞在 2 017 年對全國 31 個省份的 60 餘名高考狀元,進行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80%的狀元是城鎮戶口,只有20%的的是農村戶口。教肓的差距,大到超乎你的想象。知乎上一個本科學生,說他剛入學校的第一節 社會學概論課,老師讓他們填了一張問卷。上面有兩個問題是:“你父母親的職業”和“你上大學以前到 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收完問卷後,老師對他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這所大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觫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 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 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擁有了上述這些東西。後來老師公佈了調查問卷的結果,調查結果顯示:能夠上好大學的學生,絕大部分父母都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社會地 位,他們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肓資源。

理財中的“馬太效應”


二、對於每個人,一生中都躲不過生老病死,無論小痛小病,還是大病 重病,都躲不開去醫院這件事兒。舉個例子,一個月收入1萬的年輕人,這應該是支撐日常生活 7K平還可以的收入,如果突然有一天,他的家庭成員中有人不 幸罹患了癌症,他將面臨什麼樣的情況?有沒有救?有救,這沒有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救,有沒有錢救?從住什麼醫院,到用什麼藥物,甚至能不能讓最好的醫生來治 療,以上每一個問題都關乎用錢的多少。最終,不論就醫結果是什麼,他的家庭財富都會被掏空大半, 甚至歸零,更嚴重的,還可能背上負債,就是我們常說的“因 病返貧”。而相反,如果是一個富裕家庭的人生病了,情況又會是怎樣 呢?他不僅能取得更好的醫療效果,還可能只需要花很少的錢 治療,而原因,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早已給自己和家庭買了充足的保險。比如高端醫療險,每年的花費可能需要上萬元,但是能享受到100%全覆蓋的高端醫療頂目,還可以去國外治療,享受頂級醫 療資源。所以,財富的差距,其實遠遠不止是收入和社會地位,更大的 差別體現在,有錢能讓人擁有更多的“隱形福利”。

理財中的“馬太效應”


三、我們再來說一下人普通人和有錢人在對待投資這件事上的 巨大區別。很多人一提到理財,一提到投資,就覺得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自己沒錢,就沒這個需求,其實,分析自己的財務有什麼 問題、規劃自己的開支,包括給自己買合適的保險,都屬於理財。對於有錢人來說,投資是一種思維,一種習慣,就像《窮爸爸 富爸爸》中所說的一樣:一筆小錢,可以通過精明的、好的投 資變成一筆大錢。比如前面所說的高端醫療保險,用一筆保費買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生病了,花費可以很少甚至不花 錢。而一個“月光族”,他的生活開支就佔據了絕大部分,很難剩 下錢,更不會想投資這個問題,就算想到了,也可能因為短期 內看不到投資的回報而覺得沒用,最終放棄投資。所以,在對待投資理財上,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差距很大。好了,教肓、醫療、投資這三方面的貧富差距,已經講完了。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問大家為什麼賺 錢了吧?”因為現實太殘酷,我們想要好的教肓、醫療、投資資 源,就需要更多的錢。而能讓人實現貧富跨越的方法,在每個時代都不相同。而現在,捫心自問:你有什麼資本,改變自己或者下一代的生 活水平呢?總是嚷嚷著沒錢沒人脈的你,卻從不學習一點投資理財知識, 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況隨時都會因為一個意外變成財務危機。

一句話:讓理財成為你跨越貧富的一個機會!

理財中的“馬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