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點播,艱難“探路”

超前點播,艱難“探路”

文 │ 星星

超前點播或將成為常態,蔓延到越來越多的劇集當中。

2月28日,愛奇藝公佈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在未來,我們會把這種模式(超前點播)作為一種常態,一種經常的播出方式。”

自從《陳情令》以1.56億的收入成績,對超前點播進行成功試驗後,“超前點播”便被視為會員體系進行升級再造的重要手段。2019年末,《慶餘年》在高熱度之下再度試水,在劇集中段開啟,50元定價,讓用戶“措手不及”,一度引發爭議。

在質疑聲中,愛奇藝、騰訊視頻紛紛回應,表示未來希望能更多的考慮到用戶的心理,做好排播的設計和告知工作。這都在預示著,“超前點播”是一條會一直走的路。2020年初《愛情公寓5》《三生三世枕上書》《大主宰》等紛紛加碼,而此刻,觀眾對其的態度也更加溫和。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面對會員增速放緩與內容的高投入,視頻網站陷入兩難。在內容層面上,通過自制、分賬在保證內容供給的同時降低投入,另一方面,在現有會員體系下不斷尋找下一盈利點,而超前點播,這種讓已經成為會員的用戶通過付更多的錢,享受到比普通會員更多內容的方式,被視為提升ARPU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從《陳情令》《慶餘年》到《三生三世枕上書》,超前點播正一點點蔓延。

當下,用戶對於“超前點播”的態度是否已經發生了轉變,“超前點播”是否對劇集具有“普適性”,能否成為長期拉動會員收入的增長點?

試水之後,小步提速

起初,這只是一場收割粉絲的試水行為。

去年8月,《陳情令》開始試水,《沒有秘密的你》《明月照我心》《從前有座靈劍山》開始跟上,直到12月11日《慶餘年》開啟,將超前點播一下推至風口浪尖,5個月的時間,5部劇集接連“跟風”。而2020年1月,《愛情公寓5》《將夜2》《三生三世枕上書》《大主宰》4部劇集,均開啟了超前點播。根據骨朵數據顯示,在2月的網絡劇熱度排行榜中,這四部劇均佔據榜單前十。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不同於以往的逼近大結局付費,自《慶餘年》之後,劇集行進至中段開啟超前點播,成為標配。無論是數量還是方式,此刻的“超前點播”確實是小步提速了。而且相比於之前《慶餘年》在開啟超前點播後的質疑聲不斷,此刻用戶對於“超前點播”的態度,也溫和了許多,不少人表示願意買單。特別是疫情期間,用戶對線上娛樂內容的渴求,讓視頻平臺流量出現了一個波峰,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當下超前點播的成片試水。

據統計,從《陳情令》開始至今,開啟超前點播的劇集數量已達10部,包括《慶餘年》《大主宰》在內的6部劇集傳統嚴格意義上的IP改編作品,改編自韓劇《聽見你的聲音》的《沒有秘密的你》,漫改劇《從前有座靈劍山》,這似乎在顯露著

大IP+強陣容的劇集,成為超前點播的“資本”。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在目前看來,超前點播比較適合在大IP、大流量陣容的劇集上進行,像《慶餘年》具有強大的書粉基礎,願意為其買單,《三生三世枕上書》則有前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積累了不少劇粉,而《大主宰》依靠主演強大的流量,自然也不遜色。“我覺得(超前點播)是一種更像是對劇粉的收割,或者說劇中角色的粉絲,而不是單純的一個觀眾思維產品。”

從爭議到溫和,從間斷出現到密集排播,超前點播加速了。

“早前,用戶面對超前點播,反彈情緒明顯,而現在恰好相反,行業裡的討論比較多,追劇用戶比較平靜。”一位業內人士觀察到。而投資人曹海濤也表示,目前看來,如果方法得當,用戶對於超前點播基本上是能夠接受的。

“超前點播歸根到底可以看做是會員體系下的一個分支,就像買機票一樣,既有商務艙也有經濟艙,用戶可以自行挑選。早前超前點播遭遇大範圍的抵制在於,沒有提前與用戶進行商量,而更像是在劇集火了之後,想要坐地起價,這種割韭菜的方式,讓用戶感受到了不適。如今,各平臺在有了《慶餘年》的經歷後,都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溝通上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是曹海濤從市場角度做出的理解。

在《三生三世枕上書》播出前,官微便在追劇日曆中對用戶進行了提前告知,此刻用戶對於超前點播的討論聲也漸漸溫和。這似乎都在顯示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於超前點播更多的是秉持著“願者上鉤”的心態。

成色幾何?

根據骨朵統計的播放量與彈幕數來看,《陳情令》《慶餘年》的表現相對來說是比較成功的。雖然《慶餘年》先後經歷了盜版、爭議,但在開啟超前點播後的幾天,播放量、彈幕數量都較之前出現了小幅度的波動上升。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作為一種為內容付費的方式,超前點播必須要有優質的內容作保,才能形成不斷持續的付費,這一點毋庸置疑。“《慶餘年》應該是超前點播中表現最好的,不僅改編成功,還帶有一定的懸疑元素。”不少業內人士一致認為。

下一階段將發生什麼故事,誰是真正的主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用戶為了一氣呵成追劇進行付費。縱觀近幾年,無論是劇集市場,還是電影市場,這類內容一直都不乏受眾。在美國HBO、NETFLIX兩大平臺中,這種帶有強烈元素驅動的劇集也不在少數,吸引用戶急迫從頭追到尾,從而進行訂閱。根據數據顯示,今年三大視頻平臺的懸疑劇儲備約為30部,其中不乏《古董局中局2》《風暴舞》等大IP、強陣容的劇集。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但“超前點播的轉化率究竟是怎麼樣?”業內人士表示出了擔憂。

2018年,愛奇藝通過大數據發現長劇的棄劇率越來越高,對於45集以上的電視劇,2016年的觀眾棄劇率是47%,2017年是50%,2018第一季度增長至56%。在網劇市場上,真正有人願意從頭追到尾的網劇僅在少數。而超前點播無疑是針對長劇定製的產品,對劇本身的要求也更高。用戶在起初可能被陣容吸引,但隨著演員表演、人物設計、故事情節的走向不符合預期,劇集高開低走,棄劇用戶不在少數。

“我覺得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在一部劇中,偏死忠粉的觀眾是超前點播的排頭兵,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態度,作為第一批被收割的用戶,其態度與行為決定了,能否影響更大圈層的用戶願意被收割。如在《慶餘年》裡最開始進行付費提前觀看的那批人,他們對於購買之後的態度是需要去調查的。”

在骨朵的瞭解中,大多數網友對於超前點播還是比較謹慎的。“既然有免費的,為什麼我還要去花錢看,而且劇好像也沒有特別好看。”一位網友告訴骨朵。

與此同時,盜版已經成為影視市場不可忽視的頑疾。從《慶餘年》再到前段時間大火的臺劇《想見你》,一些有熱度的劇集似乎都逃脫不了被“盜”的命運,甚至被一些網友調侃,“片子火不火,就看有沒有盜版。”對於超前點播來說,防“盜”更難。超前點播剛開啟,第二天劇集資源便被流出,錄完壓縮,用戶直接在手機上互相傳播,甚至不少網站,能夠直接免費開啟超前點播內容。

此刻的“超前點播”看似迎來了“加速”時刻,讓視頻平臺流量出現了一個波峰,但與這段時間用戶對線上娛樂內容的渴求不無關係。

小劇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大劇大多數開啟超前點播,倒逼了不少用戶進行購買。但這種二次購買的動力能否持續則強烈依賴內容本身,而且受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除了少數經濟條件好、死忠粉之外,大多數用戶對於內容的二次付費還未曾行動。在短期內,超前點播恐怕難以讓用戶大範圍接受。

最快速的自救手段

雖然圈內圈外對於超前點播爭議不止,其發展道阻且長,但對於視頻平臺而言,勢在必行。

根據愛奇藝公佈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顯示,2019全年愛奇藝會員服務營收達144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6%,其中Q4會員服務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21%,佔總營收75億元的52%,成為第一大營收來源。按照會員收入/訂閱會員數公式計算,2019年會員ARPU值為135.0元。單用戶平均收入(ARPU)方面,愛奇藝第四季度為12.0元/月。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從目前來看採取這種模式的劇集相對比較少,所以對總收入佔比不高,不過這種模式是成功的。“在未來,我們會把這種模式作為一種常態的播出方式。目前,超前點播對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以後是重要提升ARPU值的方式。”

億級會員時代到來後,會員增速放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而會員收入,顯而易見地成為支撐視頻平臺發展的那條最強壯的大腿。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內,對於會員付費的探索,都沒有一個更為行之有效的方式。

美國的流媒體巨頭Netflix,面對高額的內容成本投入,在去年1月上調服務費,從每月的10.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6元)上升至12.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90元)。相較於國外,國內會員費用較低是不爭的事實,但縱觀國內各大視頻平臺,既沒有像Netflix一樣,擁有大量獨播的內容,與源源不斷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也沒有一套完備的會員服務體系。一旦一家視頻平臺提高價格,勢必將損害其用戶體驗感,逼迫用戶向其他視頻平臺轉移。因此雖然屢屢傳出提高會員單價,但各大視頻平臺遲遲都未採取行動。想要在短期內在會員上提高收入,此時的超前點播勢在必行。

2019年8月7日,《陳情令》開啟大結局“超前點映”,第二天中午,超250萬用戶獲得超前點播特權,按照30元6集的標準計算,僅憑最後6集,《陳情令》便吸金約7500萬,早前也有相關人員透露,《陳情令》“超前觀影”的7500萬元收入分成,應該都歸於騰訊視頻所有,但相關細節和後續,對方並未透露。隨後,騰訊視頻關閉了超前點播購買用戶的數據顯示,但在《陳情令》所舉辦的慶功宴上也傳出,超前點播收入達1.56億。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如今超前點播大多都選擇在接近中後期開啟,定價穩定在單集3元。而《大主宰》《誰都渴望遇見你》也同步開啟了25元解鎖大結局。在財報中,關於《慶餘年》超前點播的數字並未有所提及,一位業內人士向骨朵做了一個粗略的計算,假設最後15集開啟超前點播,按照3元每集的價格,用戶會持續購買的情況進行計算,平均每部開啟超前點播的劇集,大約在會員的基礎上可多獲得45元左右的收入。

前期在互聯網的流量思維下,通過免費、較低的會員付費進行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不再回來,面對早前大手筆投入下的虧損,此刻的視頻網站通過試水分賬等形式,縮減開支,不斷挖掘會員體系下的更多可能,而面對億級用戶直接整體提升會員價格,則更容易引起不滿,已經試水的超前點播是最快捷,同時也是最安全的選擇。

向平衡探路

視頻平臺亟待超前點播成為會員體系下,再度增長的重要手段,而要想讓“超前點播”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需要一部部爆款的助力。

用戶願意為內容付費,但只會為真正好的片子買單,唯有一部真正的爆款作品出現,才能帶動整個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入局者進入,走向常態,這既包含更多的用戶,也包含更多的平臺。“目前超前點播正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兩大會員破億的平臺進行,

只有當幾大平臺全部都開展這一模式時,才能認為超前點播成氣候了,想讓大家加入很簡單,就是看爆款的數量。”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2013年Netflix上線自制劇《紙牌屋》,付費會員一次性全集的方式,讓Netflix的付費會員在當年淨增一千一百萬,市值也從70美元一路高漲突破300美元。2015年,《盜墓筆記》上線,在VIP看全集的形式下,憑藉優質內容吸引了大量用戶充值,5分鐘內,播放請求達到1.6億,開通會員請求破百萬,愛奇藝服務器出現宕機,愛奇藝VIP會員增速環比增長了100%。《盜墓筆記》引爆了會員付費,完成了從TOB到TOC的躍遷。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在視頻市場,內容為王的邏輯亙古不變。在尋一部部“好”劇的同時,也是視頻平臺不斷調整超前點播、尋找平衡的過程。

“當下視頻平臺或許應該去尋找一個平衡值。超前點播已經打開了切口,在溝通上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之後便是要去嘗試,尋一個平衡,不斷的調整,把超前點播調整成一個對觀眾、對平臺、粉絲而言,都可以接受的產品,與此同時,付費機制、排播方式也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和嘗試,這樣產品選擇更豐富,更人性化,讓超前點播對觀眾而言更具備可接受性。”愛夢影業CEO雷鳴如此認為。

目前超前點播還處在一個嘗試的階段。在初期試水時,市場對於超前點播的反彈聲音較大,但第一波購買的用戶體驗感如何,會不會在下一部劇中進行持續付費,有沒有養成超前點播的習慣,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2020年,隨著超前點播的大範圍試水,用戶的態度趨於溫和,視頻平臺要做的便是根據觀眾的反應對產品進行調整。

超前点播,艰难“探路”

無須過分看好,也不必過分唱衰,超前點播需要一個契機。如何通過供給優秀作品實現態度轉變,勾起用戶迫切追劇的心裡,完成付費行為,同時根據用戶的反饋逐步調整成對用戶、平臺、用戶、觀眾平衡的產品,仍需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