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處世智慧:求人辦事,牢記這兩條天規,人生會越來越順

在歷史上,猶太人經歷過漫長的苦難史,流浪的足跡遍佈全球眾多國家。作為外來者,沒背景沒資源的猶太人在融入和生存的過程中,積累起了許多處世智慧,很值得我們學習。以下就分享猶太人求人辦事的兩條天規,一旦掌握,沒背景沒資源,也能辦成事;牢記這兩條天規,人生會越來越順。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求人辦事,牢記這兩條天規,人生會越來越順

一、求人辦事時,必須向女人一樣溫柔

一位拉比(猶太智者)曾說:“要求別人做事時,必須要像女人一樣的溫柔。”

猶太人認為,有些事情自己是無法辦到的,需要求別人的幫忙。這時,態度就很重要,雖然說不一定非要低三下四,但一定要擺對位置,誠懇謙虛地求人家,才能把事情辦好,猶太人所說的“像女人一樣的溫柔”,就是這個意思。

猶太人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教導人們怎樣求人辦事:

有個猶太富翁生了十個兒子,他保證自己去世的時候會給每個兒子100第納(一種貨幣單位)。不過,在猶太富翁生病快要死去的時候,他給兒子們準備的1000第納因為種種緣故失去了50第納,只剩下了950第納。所以,他給了前面9個兒子每人100個第納,對最小的兒子說:“我只剩下50第納了,還必須拿出30個第納作喪葬費。所以,只能給你20個。不過,我有10個朋友,準備都給你,他們比100個第納好用多了。”

猶太富翁把最小的兒子介紹給朋友們,然後很快死去,被埋葬了。富翁死後,其他九個兒子各自謀生,最小的兒子也慢慢地花掉了父親留給他的20個第納。當他剩下最後一個第納的時候,他決定向父親的十個朋友請求幫助,於是,他一一拜訪這些人,態度誠懇謙虛,並用最後一個第納邀請他們一起吃飯。

這些人一起吃啊喝啊,紛紛說道:“在十兄弟中,他是唯一還記得我們的人,他只剩下一個第納了,還請我們吃飯。讓我們對他仁慈一些,報答他對我們的好意吧。”

於是,他們每個人給了富翁的小兒子一隻懷了牛犢的母牛和一些錢。母牛產下小牛,富翁的小兒子賣了小牛,開始用換回來的錢做生意,逐漸富了起來。

《猶太法典》上寫著:“希望完成自己所能的是人,希望完成自己所希望的是神。”但是,猶太人又認為,無論要完成自己所能的,還是想完成自己所希望的,都有求助於人的時候,這時,必須謙虛,善待人家,像女人一樣溫柔,這樣才會有求必應。

二、求人辦事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有一則這樣的猶太寓言故事:

說是一個瞎子提著燈籠在黑漆漆的路上行走。來往的人看到他是個瞎子,於是便問他:“你是個瞎子,幹嗎還提著燈籠呀,這不是浪費嗎?”

瞎子微笑著回答:“因為我打了燈籠,眼睛不瞎的人才能看到我。”

這個猶太瞎子顯然是非常聰明的。因為一個人獨自走在一條路上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對於瞎子來說,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樣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很小,遠小於被別人撞倒的可能性。而平時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因為看不清路而將別人撞倒。為此,瞎子亮起了燈籠,以便讓每個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並避免讓對方撞倒自己。

猶太人這種切換思路的智慧是從幾千年的流浪經歷中總結出來的。作為弱小的外來者,猶太人為了能夠保護自己,能夠求得生存空間,只有靠“瞎子打燈籠”這種辦法,讓各國的統治者看到自己對他們的價值,從而求得這些統治者給自己生存的空間 。

“瞎子打燈籠”所體現出來的正是猶太人求人辦事的一種大智慧。在具體求人辦事的過程中,猶太人總是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主動地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為別人先亮起“燈籠”,以至於人們都疏忽了他們的目的性,心甘情願地幫助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