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所有景點不收費:這座建懸崖上的神祕古寺,“與世隔絕”


青海之旅,我一直忘不了玉樹。這個平均海拔在4200米的地方,不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古蹟,從來沒有門票一說。面對大自然的風光與歷史遺留下的古蹟,玉樹人的質樸和善良,似乎要將大美玉樹毫無保留的展現給世間。

不論是大自然的饋贈還是先人的遺產,面對如此豐富的旅遊資源,玉樹人為何對全國遊客進行免費開放?他們的回答令人動容——還記得玉樹曾經發生過的大地震嗎?玉樹為了感恩全國同胞的援助,決定全境景區不收門票,而且是永遠免費。因而,我對玉樹之旅始終難忘。

對於玉樹,有太多風景讓我難忘,其中一座尕爾寺記憶猶新。僻靜的尕爾寺藏在懸崖峭壁之上,是藏教白教最大的一座寺院。位於玉樹州囊謙縣白扎鄉的巴麥村,和西藏交界的地方。

寺廟周邊環境十分優美,以其安靜與曠野使得尕爾寺像是藏在現代都市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中。這裡沒有紛擾、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現代化建設,只有高山、峽谷、森林、僧人與靈之萬物。放眼望去,心曠神怡。

如果沒有當地人的帶領,我想我是不會找到這座隱蔽的古寺,可能也不會知道尕爾寺的存在。這座寺廟坐落在一座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上,分上寺和下寺。山的北面是奇峰怪崖、寒風料峭,但南邊不僅是溫暖向陽,緩坡之上還有草地和森林。

周圍的山峰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山坡上飽經風霜的勁松古柏林,將寺院高高聳起。天地之間,不見人間紛紜複雜,只有一片寧靜致遠,在這與世隔絕的高山草林之巔,尕爾寺的存在如此神秘,令人驚詫。古寺將近1000年的歷史,傳說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行。

如前面所言,寺廟分上寺和下寺。上寺是僧人修行之所,下寺是居士生活的地方。站在上寺,向四處、向遠方望去,只見群山變低,萬木覺遠,路若蛇舞,房似盒形,水如明鏡,雲如流煙,如此親臨其境,自生百感。

尕爾寺的最神秘的一件歷史文物,是一對奇特的轉經輪,傳說為文成公主進藏嫁給松贊干布時帶的嫁妝。這對轉經輪可以說是鎮寺之寶。

雖然不知道這對轉經輪為何安置在了尕爾寺,但這對轉經輪非同一般。與我們在藏區見到的轉經筒都不一樣,這是一對可以自行轉動的轉經輪,且晝夜不分,時刻轉動。

據寺廟的僧人介紹說,這對轉經輪安置在尕爾寺後,當時的僧人為了體現轉經輪的尊貴和身份地位,於是取來了一張虎皮進行裝飾。但沒想到,轉經輪突然停止了轉動。僧人意識到不對,趕緊取走虎皮,但轉經輪再也沒有自行轉動。

從此以後,這對轉經輪以人工轉動的方式進行轉動,晝夜不停,輪流值班,使其常轉不息。並伴隨著酥油燈,為世人祈福,與生活在高原深處的玉樹人共同度過千秋風雨。

儘管這都是傳說,但人們對這轉經輪有著無比崇高的敬畏態度。每一個走進經堂內藏民們都會虔誠敬拜。在這裡,除了僧人和少數人家,幾乎是沒有其它人,遊客更是稀少。大概正是這偏遠的地理位置,顯得尕爾寺像是一處世外桃源。

這裡環境非常美麗,僧人和村民過著清閒自在的修行生活,在無人打擾的“避世”環境裡,不論是修行還是生活,都呈現了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更體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自然共處。

在這群山環繞的林間,時常是看見野生動物出沒寺院和村落之間,人們與動物之間不僅相處和諧,更是用行動了體現了生命平等的思想境界。在這座高山上,除了人類,還有獼猴、石羊、獐子、梅花鹿、麋鹿、狐狸、狼、雪豹等多種高等動物以及數種鳥類。

人類與動物的和睦共處這一景象,我曾在川西亞青寺也見過,但不論是亞青寺還是尕爾寺,不論是僧人還是普通人,是修行還是生活,萬物皆有靈,萬物皆是這片土地上的共生群體。

因而,我對尕爾寺始終難忘。站在山林間的任何一隅,遠望四處,世界放佛就在這裡,又彷彿是在視線之外。在我心裡,尕爾寺已經不是旅途中的一段風景那麼簡單,它有獨特的風光,充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如果想好好感受這裡的文化風俗,欣賞這裡的自然風光,與動物和諧相處,最好暫停腳步,住上幾天。可以去巴麥鄉借住,也可以留宿寺院,提前是寺院有閒置房屋,並且得到僧人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