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本書共5部,這是第二部

戴氏心意拳械繫列目錄

戴氏心意拳......................,,,,.4

戴氏心意拳步法縱橫談............10

習練戴氏心意拳之我見............14

心意拳之我見........................16

心意拳樁功釋義....................17

勁力衍變是心意拳實戰之魂......21

戴氏心意三棍........................23

戴氏心意六合槍....................29

戴氏心意槍法基本功..............40

戴氏心意子路槍....................43

戴氏心意拳兵器基本功—抖棍..52

戴氏心意金剛棍....................57

戴氏心意螳螂棍....................73

戴氏心意麟角刀....................81

戴氏心意閉穴橛....................86

戴氏心意鐵筷子....................95

戴氏心意六合棍...................100

戴氏心意六合刀....................106

戴氏心意連環拳....................111

戴氏心意十三刀.....................116

戴氏心意六合劍.....................121

戴氏心意六合鞭杆..................129

戴氏心意拳五行十大形系列文章.137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門............158

祁縣戴氏心意拳史話................161

戴氏心意進退六劍...................165

戴氏心意鳳翅鎲......................170

戴氏心意拳九大膀法初探..........175

戴氏心意拳的勁力篇................178

戴氏意拳步法述略..................180

戴氏心意拳的內容與特點.........182

戴氏心意拳

四把英雄非等閒,五行六合變勢難,

學者要得真消息,全在動靜兩字間。

一、動作名稱

1、預備勢 2、起勢 3、六合勢 4、按頭勢 5、一寸二踐右橫拳 6、右鷂入林膀回身 7、右挑頂 8、退

步左鷹抓 9、右斬手炮10、並步右單點 11、右通天炮(車行如風)12、進步左刀輪手13、圓步右橫拳14、

左橫拳15、左鷂入林膀回身 16、左挑頂 17、退步右鷹抓 18、左斬手炮19、並步左單點 20、左通天炮

(車行如風) 21、右刀輪手 22、左橫拳 23、左鷂入林膀回身 24、左挑頂25、退步右鷹抓26、左斬手

炮 27、並步左單點 28、左通天炮(車行如風) 29、右刀輪手30、左橫拳31、收勢

二、動作說明

1、預備勢

兩腳並步站立,兩腳尖向前對齊,兩手摟抱在丹田處,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兩手心勞宮穴與氣海穴

相對,口微閉叩齒,舌頂上顎,下頜微收,意守丹田,目視前方(圖1)。

2、起勢

(1)接上勢,兩腿屈膝下蹲束身,兩腿兩膝相併夾緊,同時隨束身和兩臂外旋,兩手翻轉下落,變為

兩手心向前,十指向下,兩掌外緣相併靠在一起,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

(2)動作不停,兩腳下蹬,兩腿伸直展身,同時兩手隨兩臂內旋,翻轉上起摟抱至丹田處,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3)。

要點:a、束身的同時,必須做到抱肩、裹胯、縮尾、含胸、拔背、提肛,使身形如竹瓦,束身後鼻尖、膝尖與腳尖,上下對齊,成一垂線。

b、展身時,兩腳心(湧泉穴)下釘,頭頂(百會穴)上頂,有踩塌地和頂破天之意,身軀中正直立,

不可左斜右歪,前俯後仰;頭頸正直,虛靈頂勁,不可僵滯。

3、六合勢

接上勢,右腳向右橫跨一步,腳尖內扣90度落地做主,右腿屈膝下蹲束身,上體隨之左轉,左腳跟回

至右腳前,腳尖外擺90度上蹺虛懸,成為右單重步;同時右手心與左臂外側相摩上起至左肩窩處,左手隨左臂內旋下落至左膝內側,變為手心向外,指尖向下,與左膝相平,頭微抬,目視前方(圖4)。

要點:轉體束身與橫跨左轉步,要勁靈、快速、步穩。

4、按頭勢

(1)接上勢,左腳向前上一步落地做主,左腿屈膝下蹲束身,右腳跟進提起至左膝內側,腳尖上蹺,

成為左金雞獨立步。同時左手翻轉上起至胸前,變為手心向上,與乳相平,右手經體前的中線處順下弧翻轉上起至髮際處,變為手心向後,指向下,頭微抬,目視前方(圖5)。

(2)動作不停,右腳後退一步落地做主,右腿屈膝下蹲束身,左腳跟回至右腳前,腳尖上蹺虛懸,成

左單重步。同時右手由髮際經百會、玉枕、啞門,從耳後順弧翻轉押落至體前,低於心窩一拳,變為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手翻轉下落收回洞中(注:丹田為洞中,亦稱虎窩。嘴為洞口);頭微抬,目視前方(圖6)。

(3)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後蹬,右腿繃直展身,成為左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微向右轉,左手順下弧

伸出至體前,變為柳葉掌,高於心窩一拳,左臂微屈,右拳收回洞中,右臂屈肘靠在右肋;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7)。

要點:進步要快,膝頂要狠,退步束身要勁靈、束快、步穩。進退、起落要連貫協調,一氣呵成。

5、一寸二踐右橫拳

(1)接上勢,左腳前寸一步,右腳向前邁進一大步落地做主,左腳及時跟進至右腳前,腳尖上蹺虛懸,成為右單重步,拳掌姿勢不變,頭微抬,目視前方(圖8)。

(2)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後蹬,右腿繃直展身,成左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左轉向前和右臂腕內旋,使右拳順下弧擰轉打出至體前,成為稜捶,高於心窩一拳。左掌心護在右前臂內側,掌指向前,與右腕相齊,兩臂微屈,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9)。

要點:寸步大,踐步要遠,出拳要有螺旋擰轉之勁。

6、右鷂入林膀回身

(1)接上勢,兩腳以腳跟為軸扭轉,左腳尖內扣180 度落地做主,左腿屈膝下蹲束身,右腳尖外擺

180 度上蹺虛懸。同時隨經右向後轉體束身和左臂內旋,右拳臂外旋,左掌護右拳順弧翻轉下落至左膝外

側,右拳變為拳心向左,拳面向下,與膝相平。左掌繼續護在右前臂內側,頭微抬,目視前方(圖10、11)。

(2)右腳前寸一步,左腳跟進至右腳內側,兩腿屈膝下蹲束身,成為並步。同時右拳變為柳葉掌,掌

心向左,指向下,左手心與右臂相摩上起護在右肩窩處,頭微抬,目視前方(圖12)。

要點:轉體束身,右膀必須外擺下塌,再隨上步時膀尖上起頂擊對方心窩,並且要連貫協調、靈活。

7、右挑頂

接上勢,右腳上一步,左腳後蹬,左腿繃直展身,成為右虎步。同時隨上體右轉向前,右掌順弧向前

上挑,與髮際相平,右臂伸直,左手經胸腹按落至襠部,變為手心向下,指向右,兩掌十指大揸,成為扇形掌,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13)。

要點:上挑下按要同時進行,下按之掌要勁達掌心,上挑之掌要勁達肩、臂與指段。

8、退步左鷹抓

(1)接上勢,右腳提起,變為腳尖向下,腳面繃直,經左膝內側後退一步落地做主,右腿屈膝下蹲束

身;左腳跟回至右腳前,腳尖上蹺虛懸,成為右單重步。同時左掌隨左臂腕外旋,經胸腹翻轉上起至右肩窩處,變為掌心向左、指向上,與肩相平;右掌姿勢不變,頭微抬,目視前方(圖14、15)。

(2)左腳向前上一步,成為左虎步。同時左掌背與右臂的內側相摩前伸至與右掌指相齊時,然後隨兩

臂腕內旋,兩掌順弧向前翻轉抓落至襠部,變為左掌抱右拳,兩臂向下伸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16、

17)。

要點:兩掌翻轉抓捉對方頭與胸面部時,必須勁達兩掌指段,並且連貫協調,一氣呵成。

9、右斬手炮

(1)接上勢,左腳前寸一步落地,右腳跟進至左腳內側,兩腿屈膝下蹲束身,成為並步;同時上體隨

之左轉和左臂內旋,右臂腕外旋,左手護在右拳輪處,經胸腹翻轉上起至右腮處,右拳變為拳眼向前,拳面向上,與嘴相平,頭微抬,目視前方(圖18)。

(2)動作不停,右腳向前上一步,成為右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右轉向前和右拳臂內旋,左掌護右拳順

上弧向前翻轉斬落至體前,低於心窩一拳,右拳變為立拳,左掌護在右前臂內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19)。

要點:右拳橫裹翻滾上起與嘴平,勁達拳面,斬截砸落低於心,勁達拳輪。手眼身法步要連貫協調,

一氣呵成。

10、並步右單步點

接上勢,右腳前寸一步落地,左腳跟進至右腳內側,兩腿屈膝下蹲束身,成為並步;同時左掌護右拳

隨兩臂內旋打落至膝前,右拳變為拳面向下與膝相平。左掌護在右拳背,變為掌指向下,與右拳面相平,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0)。

要點:上步快,出拳狠,勁達拳面擊打對方丹田處。

11、右通天炮(車行如風)

接上勢,左腳向前上一步落地做主,左腿屈膝下蹲束身,右腳跟進至左膝內側,腳尖上蹺與膝相平,

成為左金雞獨立步,同時左掌與右拳隨兩臂外旋,順弧向前翻轉上起,擊打對方胸面部,右拳變為拳心向後,拳面向上,高與眼平,左掌背靠在右前臂內側,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1)。

要點:要上步快、膝頂狠、步法穩,勁達拳面和膝尖。

12、進步左刀輪手

接上勢,右腳向前踩進一步落地,成為右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微向右轉,右拳順弧向前押落收回至洞

中,左掌順上弧翻轉劈落至體前,低於心窩一拳,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22)。

要點:右拳臂押落化解彼勢,左掌劈擊對方胸面部時,要勁達掌外緣。

13、圓步右橫拳

(1)接上勢,右腳隨束身提起至左膝內側,變為腳尖向下,腳面繃直,然後落地做主;右腿屈膝下蹲

束身。左腳同時提起移至右腳前,腳尖上蹺虛懸,成為右單重步,拳掌姿勢不變,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3)。

(2)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後跟、右腿繃直展身,成為左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微向左轉向前,右臂內

旋,右拳順下弧擰轉打出至體前,變為稜捶,高於心窩一拳。左掌護在右前臂內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24)。

要點:挨步與束展身法及出拳,要連貫協調、步穩,一氣呵成。

14、左橫拳

(1)接上勢,左腳前寸一步落地做主,左腿屈膝下蹲束身,右腳跟進至左腳前,腳尖上蹺虛懸,成為

左單重步,同時,上體隨之繼續微向左轉和左臂外旋,右臂內旋,右拳向左滾扣下落,略低於腹臍,左掌翻轉收回至洞中變為拳,拳心向上,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5)。

(2)右腳向前上一步,成為右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微向右轉和左臂內旋,左拳順下弧擰轉打出至體前,變為稜捶,高於心窩一拳,右拳變為掌護在左前臂內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26)。

要點:手眼身法步,要連貫協調、一氣呵成。

15、左鷂入林膀回身

(1)接上勢,兩腳以腳跟為軸扭轉,右腳尖內扣180 度落地做主,右腿屈膝下蹲束身,左腳尖外擺

180 度上蹺虛懸,同時隨左向後轉體束身和右臂內旋,左臂外旋,右掌護左拳順弧翻轉下落至右膝外側,左拳變為拳心向右,拳面向下,右掌繼續護在左前臂內側,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7、28)。

(2)左腳前寸一步,右腳跟進至左腳內側,兩腿屈膝下蹲束身,成為並步,同時,左拳變為柳葉掌,

掌心向右,指向下,右手心與左臂內側相摩上起護在左肩窩處,頭微抬,目視前方(圖29)。

要點:同上6中的解釋。

16、左挑頂

接上勢,左腳上一步,右腳後蹬,右腿繃直展身,成為左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左轉向前,左掌順弧向

前上挑至與髮際相平,左臂伸直;右手經胸腹按落至襠部,變為手心向下,指向左,兩掌十指大揸,成為扇形掌。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30)。

要點:同上7中的解釋。

17、退步右鷹抓

(1)接上勢,左腳提起,變為腳尖向下,腳面繃直,經右膝內側後退一步落地做主;右腳跟回至左腳

前,腳尖上蹺虛懸,成為左單重步,同時右掌隨右臂外旋,經胸腹翻轉上起至左肩窩處,變為掌心向右,指向上,高與肩平。左掌臂姿勢不變,頭微抬,目視前方(圖31、32)。

(2)右腳向前上一步,左腳後蹬,左腿繃直展身,成為右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右轉,右掌背與左臂內

側相摩前伸至與左掌指相齊時,然後隨兩腕臂內旋,兩掌順弧向前翻轉抓落至襠部,變為右掌抱左拳,兩臂向下伸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33、34)。

要點:同上8中的解釋。

18、左斬手炮

(1)接上勢,右腳前寸一步,左腳跟進至右腳內側,兩腿屈膝下蹲束身,成為並步;同時上體隨右轉

和右臂內旋,左拳臂外旋,右手變為柳葉掌護在左拳輪處,經胸腹翻轉上起至左腮處,左拳變為拳眼向前,拳面向上,與嘴相平、頭微抬,目視前方(圖35)。

(2)左腳向前上一步,成為左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左轉向前和左拳臂內旋,右掌護左拳順上弧向前翻

轉斬落至體前,低於心窩一拳,左拳變為立拳,右掌護在左前臂內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圖36)。

要點:同上9中的解釋。

19、並步左單點

接上勢,左腳前寸一步落地,右腳跟進至左腳內側,兩腿屈膝下蹲束身,成為並步,同時右掌護左拳,

隨兩臂內旋打落至膝前,左拳變為拳面向下,高與膝平,右掌護在左拳背,變為掌指向下,與左拳面相平,頭微抬,目視前方(圖37)。

要點:同上10中的解釋。

20、左通天炮(車行如風)

接上勢,右腳向前上一步,左腳跟進提起至右膝內側,腳尖上蹺,與膝相平,成為右金雞獨立步,同

時右掌與左拳隨兩臂外旋,順弧向前翻轉上起,擊打對方胸面部,左拳變為拳心向後,拳面向上,與眼相平,左掌背靠在右肘彎的內側,頭微抬,目視前方(圖38)。

要點:同上11中的解釋。

21、右刀輪手

接上勢,左腳後退一步落地做主,右腳跟回至左腳前,腳尖上蹺虛懸,成為左單重步,同時上體隨之

微向左轉,左拳順弧押落收回至洞中,右掌順上弧翻轉劈落至體前,低於心窩一拳,頭微抬,目視前方(圖39)。

要點:退步要遠,步子要穩,左拳臂回收要有裹押勁,右掌劈落要勁達掌外緣。

22、左橫拳

接上勢,右腳向前上一步,成為右虎步,同時上體隨之微向右轉向前和左臂內旋,左拳順下弧擰轉打

出至體前,變為稜捶,高於心窩一拳;右掌護在左前臂內側,下頜微收,目視前方(40)。

23、左鷂入林膀回身

24、左挑頂

25、退步右鷹抓

26、左斬手炮

27、並步左單點

28、左通天炮(車行如風)

29、右刀輪手

30、左橫拳

23—30的動作,與上15—22 中動作解釋相同(圖41—54)。

31、收勢

(1)接上勢,左腳倒撤一步,腳尖外擺90度落地,右腳跟回至左腳內側,腳尖內扣90度落地,兩腳

相併站立,成為並步。同時上體隨之左轉,左拳右掌收回至洞中,左拳變為掌,兩掌摟抱至丹田處,目視前方(同圖1)。

(2)、(3)的動作與前2起勢中(1)、(2)的解釋相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 戴氏心意拳步法縱橫談

王毅 陳振家郭謹通陳晉福

任何一門拳種都講究手、眼、身、法、步,戴氏心意拳也不例外,並且對步法的運用更有其獨到之處,

拳諺雲:“三年猴猴,兩年步”。足見戴家拳步法之重要。習練戴氏心意拳講究以拳步俱到者為上,步到拳不到者為中,拳到步不到者為下。

一、戴氏心意拳步法分類及練法

(一)寸步。步何以“寸”為名?因步之前進,不能超過一尺之外,故名寸步。其法均由在前之足引

之。欲上後足,前足宜先寸,而後方上後足;即使不上後足,而欲身法就前,僅寸前足亦可。至其所以寸之故,不外慾步法活動,拳勢勇猛,身法就前。不只虎步、地盤步有寸,其他步法亦可加寸步。“寸”為戴氏步法之總要,也是拳法的總要。因為步法是拳法的基礎,而寸步又是步法中之精華,其居十六詮之首。

寸步口訣如下:

手抱丹田身軀正,右腳後拖至腳跟;

腳尖微側指頂跟,重心壓在後腳心;

後腿微彎呈圓形,前腿微曲要虛靈;

腳掌上蹺翻腳心,抬頭弓腰似猴形;

兩腿彎處膝頂膝,兩手至膝束勢成;

到此為止算束身,身做展身往前行;

重心前移前腿出,腳掌抓地要毒狠;

前後距離一腳半,腳向內扣同向引;

前弓後直為虎步,到此步法算完成。

(二)虎步。即雄勢,展身時之步,取人時之步。此步系前弓後直,前後腳趾均向前,非若長三步之

前後步法均系斜形,亦非“丁”字步之前橫後直。練此種步法上身須下坐,兩胯須夾緊,頭須帶上虎豹頭

之勁為要,更要丹田有射勁。此步出足總要含上前撲的意思。撲時足要上翻起,落時足要滿踏地,若能撲得猛、催得快,可將人踐得向前射出。但撲時,步不可太大,大則後足跟不宜頂,則抖擻不靈,而反生後足前拖和後足跟離地失根之弊。虎步前腿之膝至足要正而直,其膝鋒要與足尖相齊不可突出。胯至膝之一節系斜直,其後腿之全部要斜直而硬,不可有彎。所謂全部者,即胯至膝,膝至足。虎步未出之前須寸,

既出之後,若不退須墊。虎步出步時,前步上時小,後步上時要大;如果前步上時大,則後步上時須小。

所以為此者,恐均上的大則抖擻不靈,恐均上的小則步踩不進,而身法不能就前。內中所謂步大步小者,即步之老嫩。

(三)墊步。即跟步,為後足緊跟前足步。其所以墊者,防誤事。

左打左,左足若在前,右足後墊後作主,左足即起,而虛懸其足尖,仍出左足。左足若在後,左(右)

足墊前,虛其足尖,亦仍出左(右)足。這是踩中門,扣裹之步法。即我之左,扣敵之左。右打右,仿其理,而反其式。若打中門,不分左右踩時,則墊後足於前足之後,仍出前足。但墊足之前,前足須寸,墊上方有勢。若踩外門時,不外扌那左,右踩右;扌那右,左踩左。扌那左,右踩右時,左足向前左側方寸步作主。右足墊前,即起時虛懸其足尖,仍出右足。如扌那右,左踩左時,仿其理,而反其式。但步仍如此扌那閃,其手法,須用摩精摸鏡。內中後腳作主者,為身勢穩,前足虛懸者,為出步靈,但虛懸其足尖,並不虛懸其足跟,如虛懸其足跟,則勢法不穩。然足跟雖不虛懸,亦不宜用勁作主,僅虛點地即可。若功力大者,即使全足虛懸亦可,故後足謂元帥,前足為先鋒。其中須注意的是,在未墊步之前為展勢,既墊之後為舒勢,若出時,由舒而變為展。又凡足尖虛懸之勢,均為舒勢,務必合膝。合膝者,前腿之彎合在

後腿之膝。無論如何,步法倘腳尖虛懸時,其足指必上翻,不持虛懸時為自然之態。即起時亦上翻,之所以要上翻,為前進步靈。

(四)雞步。以輕靈為主,能練至足下無聲,引進時帶有風勁者則佳。雞步上身須前搶,走時好像竊

盜偷物的樣子,其步之起落向上作半橢圓形,其姿勢,身如竹瓦。其出腿,是從肚裡掏出,掏時身下,落時身起,兩胯要夾緊,兩腿要合,而不可開,如剪子股然。出時,其足必超過在地的腿之膝,其前足一落,

後足即起而掏出,如此循環前進。但其足之落,系先落足跟漸次踩至足稍方有勁,其中特別強調,身體要合成一塊,氣要提住。內中所謂肚裡掏腿,其要領是就掏就出之意,並不是掏畢然後出。

雞步,又名寒雞步,因為天氣寒冷,雞之行動遲滯,其步之度數合於拳術上的格式。蓋天寒,雞不欲

雙足在地,故一腳俯落,而其它之一足即緊貼其落地之腿,起而藏入腹內,其爪大,向上從嗉下蹬出,其所以如此,一則以取曖,一則以護嗉,這種形象,有似乎兩腿緊夾,從肚裡掏腿,防小腹之意,故名此種

步為雞步。

(五)車輪步。這種步法的應用以猛為妙,然欲猛,非加寸步不可,至其所以要猛,因其去的勇,則

退時自然扎得穩。此種步法,上身宜向前稍彎為要。此種步為活動的步法,若有隙可進,則踩中門而入,若無隙可進,則退還原地。起時,起腿之膝,務必與心齊,而其膝尖寧向裡不可向外,其足要與未起之腿之膝相齊而緊合。其足尖,寧向上斜,不可向下斜,其未起之腿,進時,先著足跟,漸次踩至足尖,而變

為虎步之展勢。退時,及時退至原地作主。其先著地之足,即先寸步之足,亦隨之而退回原地,緊貼於作主之腳,而虛懸其足尖,變成舒勢。至退時,足之著地,先著足尖,漸次著至全足跟為要。其用也,不惟

身法勇猛,且可以暗用膝鋒頂穿敵人。此步好似獅子滾繡球之法,滾進去滾回來,宛若車輪。

(六)轉輪步。本與過足的踐步相仿,因其帶了車輪步的形象,故名轉輪步。此步用法與過足的踐步

相同,不過步輕,此步踐出即為虎步。

(七)長三步。上身與虎步、丁字步相仿,惟兩足均系斜形,為骨牌中長三之形。用法與虎步相同,

亦取人之步。

(八)踐步。此種步法有兩種練法,一是不過足踐,稱為快墊步,斯步後足跟步,墊於前足所立之處,

而虛懸其足尖;二是過足踐,又名疾步、跳躍步,斯步前步前寸,後足超越前足落地,而前足即墊於後足之前,虛懸其足尖,如墊前然。總之,過足為疾步,不過足為踐步,無論疾與踐,身法需要合緊,踐到時,猶需合膝,但未踐之前以寸為先,不可不知。

(九)串步。即前寸後墊之步,此種步法前足前寸,後足後墊,墊後,前足仍前寸,後腳仍後墊,如

此寸墊不停,即成串步。

(十)地盤步。此種步法主要是訓練身體的起落斜正,因此,非步法乃身法。因與步法有關,故屬於

步法之內,斯步身向作主之足外扭,作主之足,即前足也。前腿裡側外扭向前,滿足踏地作主,足系橫形。其尖向外,後足虛點地,其足尖向前,後膝務於前腿彎合緊,上身用勁下坐,此其法也。斯步若出前足,則後足預先用力作根,若出後足,則前足亦預先用力作根,但做地盤步之前須加寸步,其地盤始能得勁。

至其身法,即抱肩而下塌,胯夾而尾縮,上身雖宜向前斜,而頭反宜向上仰。此步是顧下三路之絕妙步法,且為練調膀打下良好的基礎。

(十一)退步。退步者,敵力過猛,前進不易,故須退讓,以避其鋒,而再乘時以行襲擊。退步通常

的練法,若左足在前,退左足於右足之後半步,右足即時退於左足之前側,而虛懸其足尖,成為舒勢。退右足之法,仿此,其手法、膀法與摩精摸鏡相仿,而內含調膀之意,但手無論怎麼摩摸,掌心不可外向。

至其所以如此退者,為身法靈活也。若欲進時,則出其虛懸之足。

(十二)轉步:防後面襲擊之步,須扌那前閃後。其方法左足者在前,左足前寸,將身右轉向後,同

時,將右足跟回貼於左足之側,虛懸其足尖,而即時向前出其右足。此時之前,即未轉身之後,但右足跟回之時,是舒勢,出步則成展勢。轉右仿此,左足在前,如寸足踐。依照上法亦可轉身,不過前法系轉身

防後之法,而後法系避敵後襲向前跋出危險,方轉身御之也。其手法,近則用膀,遠則用裹拳或其他手法。

左右轉法,若左足在前,向右轉時,左足前寸;身向右扭轉,同時,右足跟進,緊貼於左足之側,而虛懸其足尖,即出右足,以行攻擊。倘右足在前,向右轉時,當用地盤扭轉法,知此則左足在前,向左轉或向

右轉之法可以反而知。

(十三)龍蛇二行:龍蛇二行為上法之最優者,然二行之中,以蛇形為首,龍行次之,其兩手相隨,

謂之兄弟手。龍行雙手行進,蛇形單手行進。其足前進之時,不可高於地七寸,即不可超過自己的七寸骨,

其身法總要注意裹胯,縮尾,熊腰為要。其步法形為橢圓,前進時,一足向前側方斜進。進時,斜向前而

多側步,前足前進作主,後足墊上緊貼於前足之側,而虛懸其足尖。再進時,虛懸之足,作為前足方法如

前,但此步雖有側進之意,而其方向及足之位置仍然向前。以龍蛇之行,為左右趨避之步,身雖在左或右,

而因中間有敵在,故宜向前視。又此步以兩腿合緊為宜,如剪子股。龍行步法有三種,即行進的龍形,踩

步的龍形,扌那步的龍形。其手法,起要猛,有似車行入定。上身內收,似往後退,以騰出手之路,其拳之落用摸法。龍蛇二行須合膝。起手以虎窩,出手從洞口,用的是撥勁,易變太極拳之玉女穿梭式,其手

式為雞手。

(十四)摩精摸鏡:練摩摸二勁先需將全身合為一塊,還要有活潑之動作,更要意響連聲,即摩內五

行動,摸外五行隨。斯拳時時處處為預備姿勢,一動即敗。且斯拳最易變化他種手法,然以變膀為最便,

練時加上地盤,用時其膀有勁。上述所講的意響連聲指什麼?主要是說內外齊一,意到身到,又摩則明,

摸則靈,明屬心與眼,靈屬手與身。心本純一,有欲則雜,摩而去之,斯達精鏡,心本明鏡,有欲則暗,

摸而去之,復其本然。以明鏡之心,練精一二藝,而定能達上乘。其步法似龍蛇二行,不過龍蛇二行系前斜引進,而摩精摸鏡則四方八面均可隨意前進,且便於轉身退步之動作,所以,這是最重要的上法。斯拳

手法,兩手心向裡,一上一下,隨身之掃轉,循環運動,但有時其在下之手,掌心有向外之時,不可不知。
總之,龍蛇二行和摩精摸鏡挪為閃步法,輕動上法、直進上法,而摩摸可為退法或轉法。

(十五)恨步。有兩個作用,一則可以扎穩身勢,不易顛跌。二則可以用聲驚人,乘機襲擊敵人。其

具體練法為:前腳向兩側移動,後腳突然滿足踏地,重心下沉。但恨步之後不便再出,宜作主,出未恨之足。

(十六)敗步。即退卻之步。走時,足底步步抱土,向後發,挖土用力之點在足尖,其所以向後發土

者,以迷敵人之目,頭宜左捩看後,以防敵人之追擊。

(十七)趕步,趕外門之步。我之左足與敵之左足相抗時,我之左足挪於左方,右足彎進,踩敵人之

後右足。倘我之左足與敵之右足相抗時,我之右足向右直斜進,左足彎進,踩敵人之後左足。其練法,左足在前,左足挪左前側方,右足斜進,右足挪右前側方,左足斜進,此通法。趕步又名曰:避邊步。

(十八)閃步:有四種練法,一是半閃,左足在前,右足向前側方挪,左足向後側方拖拉,成了斜形。

二是十字閃,左足在前,右足上右前側方,左足向右後側方拖拉成了斜形。三是橫閃即側閃。左足在前,

左足挪前左側方,右足向後左側方大拖拉閃去,成了橫面;或上右足於右前側方,左足向後右側方大拖拉閃去,成了橫面。四是大閃,如果我面南,敵面北,我左足在前時,上我右足於敵人之左後側方,我之左

足隨勢向右大拖拉閃去,成了反斜形,此時我面向東北方向。此閃步之略要,內中各種變化,循此方法即可。

(十九)十字步,即大閃步法。由舒勢左足挪左,右足向右斜進,前後二足成直線。足指向前,左前

之足虛點地,而不著力,後足用力作主;而向前則退右足於後,右側作主。左足向右斜進,前後二足成直線,勢法如上,不過面向左前側方。

二、戴氏心意拳步法之應用

俗話說:“下節不明枉用功。”下節者即步法,戴家拳講究拳不可空動,必步在先而拳隨之,即拳拳有

步,寧使無拳不可無步。步步不離虎步,步內卻是雞腿,步步行動剪子股,剪子股勢為擒拿。

步法雖有種種,而各有應用之妙。如欲扌那,當用龍蛇二行;欲閃,則用閃步;欲顧四方八面,則用

摩精摸鏡;欲進退自如用車輪步;欲身勢就下,以顧下路,則用地盤步;欲轉身當用轉步;距敵遠用踐步,距敵近用寸步;欲拳勢勇猛,宜用寸步,追敵用雞步,退卻用敗步;退避用退步,欲追遠而活動,用轉輪步。至進步踩法,進中門,左踩右,右踩左;若進外門,則左踩左,右踩右。踩外門之法,先出之足斜線,

後墊之足是半長橢圓形,若進中門不分左右踩時,以前足趕前足,後足往裡深進,從敵人腿彎踩進為宜,如此則敵人之根拔矣。

步法以穩快為主,穩則不易顛跌,快則不失時機,而且不宜步大,步大則抖擻不靈。步法,前步為先

行,後步為元帥,左為先行,右為元帥。再者,束身進步,步法之總訣。步法左足前寸,右足墊至左足之側,停而不停,即出右足。右足墊時,先翻起足尖,右膝向前猛鑽,鑽時右膝要在左膝之下,目要相夾,此時為舒勢,出步則展。

  • 習練戴氏心意拳之我見

嶽存明

在《精武》雜誌184 期看到“蹲毛猴”、“三體式”比較的文章,文中提出心意拳在技術上和功理上尚

有不完善之處,尤其不適於中老年人修練,並有在“蹲毛猴”時出現血壓升高等症狀的問題。在此我想談

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學習心意拳者,在練功當中誤認為血壓會升高,這恐怕在修練當中身體已出了差錯。這是值得

重視的,如不及早糾正,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為此,在本文把我多年修練當中的體會與朋友們共同交流

交流。這還要從心意拳功理、功法上說起。

戴氏心意拳歷史悠久,乃中華民族武庫之瑰寶,在我國眾多拳種中,以其深奧的理論、絕妙的功法,

在武林中獨樹一幟。

戴氏心意拳,立於心、精於意,重神不重形,寓“無極”、“太極”之秘,“陰陽五行”之精,涵“動靜”、

“開合”、“虛實剛柔”之奇,走“周天之路”,以動物技巧為術,可謂巧中之妙、妙中有巧、巧妙俱合,謂

之戴氏心意拳之真髓。

戴氏心意拳以站樁功為基礎,講“六合”,練人的精、氣、神,強內勁,以意領氣,力發丹田,體現吞

吐、返弓、斜正、起落,講究“束、鑽、抖、擻、剎、採、撲、裹、束、絕”等勁法。

樁功分:養“丹田”(蹲毛猴)搬“搬丹田”。養“丹田”俗稱蹲猴猴,使身體呈“龍蛇”之形(嬰兒

狀),身體保持松靜狀態,下蹲內收,使任、督二脈交融,氣血暢通丹田。如此循環往返,達到壯全培內的

目的。長久鍛鍊,可達到外固形體而不散,內固根本而氣實的目的,此功叫築基功。

虎步搬丹田:虎步搬丹田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步法,體現雞腿、龍身、熊腰、猴背、鷹膀、虎豹頭。

歌訣:

束展身法腳生根,魂魄並重生丹田,

滾射丹田用意送,束展抖擻成返弓。

譜雲:

精養靈根氣養神,

元陽不走得氣真,

丹田養就千斤寶,

萬兩黃金不與人。

戴氏心意拳樁功,是大小周天的演練,拳法的靈魂。

內功經論:“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起雙穴,發勁循循”,“龜尾升氣,丹田練神”,“氣下於海、光

聚天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頭足上下,交接如神”。

此是根據天人相應、陰陽消長演變的,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故任、督本身是陰、陽調

節問題。在火候上講,武火為陽息,文火為陰息,是陰陽消長的關係,而且還要求一陽生時,開始進火,一陰生時,開始退火,前為含氣出入之途,後為腎氣升降之路,從而產生爆發力。此要下數年功夫。

修練好戴氏心意拳要走三步功夫:

1、重動:學拳者入門,慢練重動,該步慢則規則明,而勢法清,重則步法穩,而實力升。待慢練重動

後,必須快練重動,該步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化。要嚴振莊重、穩如泰山,起如虯龍昇天,落如

霹雷閃電,煥發先天勁源,體力充沛,這是練骨之功夫。

2、輕動:輕動是慢練柔勁,體現對拳法的規範和拳理的理解。心靜生柔,剛柔是對立的統一,剛柔相

濟,柔顧剛發,慢練柔勁、積柔成剛,這是練筋之功夫。

3、靈動:靈動是意入深境、體入神功、功夫昇華。譜雲:“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藝”。使人

的神、魂、魄、志、意達到高度的協調和統一,這是洗髓之功夫。


多年的實踐證明,只要依照心意拳理法和功法與遵循師父的教導去修練,才能練得通、練得精。

我的師父馬二牛,練樁功蹲猴猴時,用束展身法就能把人摔出丈餘外;練搬丹田功時,把磚踩得粉碎。

當時,他印堂發亮,似一面鏡,眼發神光似兩盞燈,發射丹田似牆倒,拳聲噫哈賽虎嘯。師父經常告誡弟子們說:“拳要練通練精,它的境界是,功小時三心發熱(頭心、手心、足心);功中時可以發氣;功大時可以發火。這就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道理”。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沒有一個因練心意拳血壓升高的,更沒有腰腿不利的。師父臨終時近九十歲,郭維翰再傳弟子郭和年終九十四高齡。在世第五代傳人王映海師叔,他已高達八十餘歲,出拳似風,兩腳生根,外來弟子不斷登門。一大批中老年第六代弟子活躍在祁縣武苑,真是可歌可觀。

  • 心意拳之我見

嶽存明

在《精武》185 期上看到:心意拳是否存在缺限?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修練心意拳者能否參加搏擊

比賽?文中說:首先心意拳缺乏腿法,因為內家拳的理念中有“抬腿半邊空的說法”,太極拳的幾下腿法也是“抬腿不過膝”……由此看來,抬腿半邊空的理念,無法適應現代搏擊。心意拳另一個弱點是較單調,多是直線移動。

我學習心意拳多年,所習所見,並非是本文說的那麼狹隘和侷限。應該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

交流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悟性。藝術是無窮盡的,對心意拳產生固步或獨樹一幟,將是自己練功的絆腳石。

我是祁縣溫曲人,武術源遠流長,很早被譽為“武術之鄉”的稱號。現在戴氏心意拳分三支,一支為

郭維翰再傳弟子範甲元所傳,另一支為戴魁弟子馬二牛所傳,還有一支為戴宏勳之女戴桂蘭所傳,總計有千餘徒弟。

範甲元一系非常重視練靜功、軟功。學拳者入門先教引氣法:在“靜中寓意,意中蓄氣,氣中蓄動,

動中氣衝,氣衝意送,既順氣路,側開氣竅,靜出光芒,動則飛騰”的理論指導下,先練軟功,揉腿、開腰。祖師曰:練拳不揉腿,等於胡日鬼;練拳不開腰,渾身都是空。練好軟功,能使筋骨靈通,氣血暢通。

這是練功的基礎,也是練輕功的開端。

內練腿的基本動作有旋風腳、二次腳、正面踢腿、外擺踢腿、裡勾踢腿、掃堂腿、連環腿等,此外還

有飛身勢等。我就親眼所見範甲元師傅踢了一個二次腳把屋簷下的燕子窩踢下來。他的弟子呂惠三指功在地上立起來能走一圈,踢了個旋風腳,騰空三尺餘高。可見,這個門下弟子的腿功是何等出色。

拳譜序曰:“……不輕易用腳踢,若用腳蹬,須全身合成一塊,從胸中踢出;往前一直而蹬;合膝而其

用勁,立點在腳跟之邊……方可免危機。”以上所序正好是心意拳龍形中的“龍蹬天”的修練法。

戴氏心意拳的步法有:虎步、墊步、寸步、搖步、疊步、串子步、七星步、雞腿步、挪閃步、滑步、

踐步……虎步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步法,是直線練法,從中拔功,這實乃入門初步。譜曰:“戴氏心意拳一正門、

二斜門、三地盤。前俯後仰,此勢不勁,左側右歪,皆身是病。正而是斜,斜而是正”。

馬二牛師傅教習:“摩摸二勁,內藏手法,挪閃步法,神出鬼沒”。“裹是吸,肘是託,地盤底錘陰中擊”

真實地說明心意拳不是單調的直線移動。

我在此就心意拳中的腿法、步法作了詳細闡述,相信對廣大讀者、習武者會有所啟悟的。至於心意拳

它是需要進一步改革還是需要自己狠下功夫修練,實在地說,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去參加這樣那樣的

比賽,將會一事無成。

  • 心意拳樁功釋義

曹繼植

心意拳的樁功叫“渾元樁”,有束有展,有吞有吐,有起有落,有斜有正,一切拳勢自此衍變,實為拳

法之母。

樁功精義

渾元樁是武當導引功法,屬龍門派心意門技法。據傳,此功法在張三峰開創內家拳之前由長春真人邱

處機所創。此功法以單純追求丹境而達到意在養生長壽為目的,講究“清靜無為,養生全形”,不僅有變僵為松,由松入柔,積柔成剛的外功練法,而且有煉性修真、培元固本、返樸歸真的內功心法,實屬強內壯外之全形功法。此功法立於心,精於意,重神不重形,重內不重外。寓無極、太極之秘,含虛實剛柔之奇,是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的修真大道。功法以束展為勢,輕靈柔順、圓活連綿、勢勢曲走、處處皆環。勁力變化講究曲蓄善變,纏絲順道,柔化剛發,功架盡合陰陽五行,同時講究以德為首,以養練功,注重修養。內練養生,貴化而不貴抗,尚意而不尚力。外功主於練“形”, 意在散架柔化,觸度綿力,靈活身法;內功主於練“氣”,旨在貫通全身經脈,氣循周身運轉,返還先天之純陽體,平泌後天之陰陽二氣,煉性修真,期達上乘丹境,以求得自身“精氣神”的充實,達到強身健體、性命雙修之目的。久練此功,勁力渾圓,此又是技擊之所求。

樁功意蘊

渾元樁取義於勁力功能的組合,旨在滋養本體,充實勁力,這就是“雞腿、龍身、熊腰、猴背、鷹膀、

虎豹頭”。雞腿穩固,根基深沉,單腿支撐如立木頂千斤,因而有“金雞獨立”之說。人之下肢是全身之根

節,根節穩固是行拳走勢之要害,故取“雞腿”之義;龍為神幻動物,身形矯健,亦柔亦剛,可騰躍凌空,能傲然暢遊,有“蒼龍神遊”之說,故取“龍身”要義;熊體碩大,巍然勢傲,腰軸扭動是其行動要樞,故取“熊腰”之義;猴背常呈曲弓之勢,或奔或躍皆自曲背展騰開始,曲則蓄勁,展則開張,故取“猴背”

要義;鷹抓獵捕食爪為本,抓取之前先用膀擊,鷹膀堅硬力在翅根,意在近戰“根”擊,故取抓擊之意;

虎豹王者風範,體態威嚴,虎視眈眈,仰俯多呈威懾神態,故取“虎豹頭”之義。綜觀而論,雞有獨立之

功,故為拳法之“腿”;龍有驚抖之法,故為拳法之“身”;熊有泰然之勁,故為拳法之“腰”;鷹有束翅之

術,故為拳法之“膀”;猴有縱靈之能,故為拳法之“背”;虎豹有威嚴之神,故為拳法之“頭”,六法渾然

一象,意指腿穩根基硬,身段若龍行,腰巍似熊踞,膀堅固自根,轉動靈如猴,虎豹出威神,六象聚一體,形神勢必真。

樁功構象

渾元樁乃六象融一,旨在煉精化氣養神蓄勁,滋養丹田功能。滋養就須“曲蓄”,展放才能爆發內勁,

所以渾元樁為“圓勢”構成,圓勢即腿微曲胸微涵,頭頸微仰,軀體呈曲縮半蹲勢,形同“猴子觀景”,所

以也叫“蹲猴勢”。按照拳法而論,“圓”內含陰陽,陰陽相合渾然一體。整個大圓實際上內含三個小圓:

腿微曲形成下圓,胸微涵形成中圓,頭微仰形成上圓。圓是五行的自然軌跡,相生相剋皆在其規律之中。

圓則滾,滾則進,必然在行拳走勢中形成上旋下旋,內旋外旋,平旋立旋,橫旋順旋。旋為形,滾為勁,動之如螺旋無堅不摧,起落似彈簧蓄勁呈威。看其攻攻中有防,觀其防防中有攻,身落手起束中進,身起手落展中擊。一切變化賴依圓的運轉,盡在陰陽轉換之中。


樁功練意

演練渾元樁旨在“深沉內勁,變化自如”,但須“三節要明,六合要真”。三節不明渾身空,六合不真

枉練功。三節即下肢為根節,胸腹為中節,上肢為梢節。三節乃人體周身部位之統稱,也是技擊的關鍵所在,渾元樁就是淬練三節壯實體魄,充分發揮周身的技擊功能。然而淬練三節還須銘記六合,才能形神合一達到形隨意功,功藝大成。六合分內三合和外三合,沒有內外六合,必然滾不成一股勁,合不成一股力,雜亂無章,難成正果。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心指大腦,意指意識,必須心神聚一,意識敏銳。而意識對動作的反射,若無充沛之內氣配合,丹田內勁難以催達四梢,所以意欲發,“氣”先行;有氣無力缺乏質的飛躍,欲速則不達,所以氣欲行,“力”為本。只有“意、氣、力”相聚相合,才能將精氣神淬練為剛柔勁,並將丹田之勁通達周身。外三合是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外三合是指肢體三節部位而言,從微觀角度分析,還有“節中之節”說。根節之三節分:胯、膝、足;中節之三節分丹田、心、胸;梢節之三節分肩、肘、手。三節六合是紮好底功之要害,不論練柔勁還是練剛勁,必須做到內外合一,不松不散,動作一致,才能整勁齊發,拳法嚴謹,技擊時突然發勁,勁力齊猛。

樁功內容

渾元樁包括蹲丹田、抱丹田、射丹田、砸丹田、養丹田。蹲丹田。下肢為人體之根,支撐軀體,承載負重。行拳走勢,奔騰爆發,也離不開下肢的繃蹬釘挺,所以增強下肢功能極其重要。蹲丹田注重“久蹲不起”,自然呼吸,氣沉丹田,腳心微提,意念吸取地氣,

腳汗溼透鞋底(言指古代布鞋),闖過憋脹疼麻,即不僵且感舒適。站個虎步,如同石柱入地,推不動,壓不倒,搏擊時就能穩如泰山應付自如。

抱丹田。抱丹田是加進手法的束展樁,身束手落,身展手起,束身垂手時手梢不過膝,展身回手時兩

手抱丹田,旨在氣沉丹田,抱而不露。用在拳法上則是手隨身走,步到手到,一觸即發,發而即收。手自丹田出,回手護丹田,培養身手步法的高度統一。

射丹田。射丹田是滋養丹田內勁爆發的功法。內勁的爆發是意識對動作的反射,能在一寸前,莫在一

寸後,手法變化在瞬間,內勁爆發在剎那,培養閃電般的應變能力。砸丹田。砸丹田是滋養丹田的側轉功能。心意拳的側轉是依賴丹田的側滾。丹田的側滾,牽引著手法

的瞬間變正為側,以斜打正,故曰“看斜而有正,看正而又斜”。對方正面攻來,我則側轉丹田避其鋒芒,但側轉時既防又砸,繼而轉守為攻。

養丹田。養丹田是身法與手法呈對立狀,即束身進步呈低進勢,而手法卻呈高起勢,步法低進,手法

高去,形同“獅子大張口”,既拔根又取梢。五種樁功均為束展身法(蹲丹田為一半)。束展有氣沉丹田、勁達周身之意,如同彈簧之性,束為壓簧,

展為繃彈,不同的是手法各有所求,抱丹田有手腳一致的相融性,射丹田有條件反射的突發性。砸丹田有攻防自如的靈變性,養丹田有低進高去的強攻性。從勁力路線分析,既有正斜相融的十字勁力,又有高低

落差的相合勁力,還有避中有打的反衝勁力。因而說,練好樁功,就等於入了拳門,悟透功能就等於認識了拳法,用好勁力就等於諳熟了心意拳。一句話,練好了樁功,就是夯實了拳法基礎。

樁功練法

蹲丹田。立正姿勢。兩腳併攏且齊。目平視,兩手抱丹田。左掌壓右掌,然後作束身動作。即頭微仰,

胸微涵,腿微曲,緩緩束蹲。隨著束身,兩臂微下垂,下垂時兩肩內扣促胸內涵,兩臂靠攏,臂轉內翻,

手心朝前,掌沿相挨,手梢垂至膝蓋。此時勢呈“猴子觀景”,體呈三圓聚一(頸項圓、胸背圓、腿彎圓)。

同時三尖(鼻尖、膝尖、腳尖)垂為一條線,保持不俯不仰重心平衡。蹲丹田時間不限,視體力自定。

然呼吸,肌肉放鬆,不可聚力。憋脹疼麻是正常現象,自然舒適是功力反應,蹲的時間越長功力越為深沉,

此乃蹲丹田的基本要求。

抱丹田。抱丹田是蹲丹田的延續發展,即既束又展。繼蹲勢緩緩地蹬腿起立,挺胸豎背,頭頂收頜,

隨之兩手扣抱于丹田,復原勢。

射丹田。身法依舊有束有展,但手法有所變化,打右射動作時,束身起右臂作前平抬勢,背面向上,

呈八字型手(拇食指叉翹,其它三指扣握),左手護於右肘彎裡側。展身時,右臂作翻轉塌踐反射勢,右肘

頭塌落至丹田處,再復射出去呈前衝狀,變背面向上。塌踐時,兩臂皆作翻扭動作,不論塌踐反射,左手始終不離右肘彎。打左射動作則束身時起左臂,以此類推。

砸丹田。束身為砸,展身為攻,以右砸勢為例。束身時平抬右臂,肘彎呈直角置於胸前,握虛拳。展

身時,丹田側轉向左,頭卻朝前,右肩頭左轉搶前,右臂砸於左下方,左手回拉呈左轉勢。展身時,雙拳翻擰擊之。打左砸勢時作反向動作。

養丹田。養丹田是身束而手起,身起而手落。束身之際,兩手從丹田處向上提,手背相併,手指朝上,

順著胸前提至口平,然後隨著展身翻轉手掌,背面向上,手心朝下,從胸前落至丹田。起手、回手呈立圓前滾狀。

樁功要領

要領:(1)三尖要齊。渾元樁呈圓勢,鼻尖、膝尖、腳尖垂直,如同一個大圓切為兩片,這就是陰陽

相融的明圓。三尖對齊則重心適中,既不前傾,又不後仰,氣可沉丹田,重心在腳心,勁力才可圓潤,發

功則能自如。(2)三心要震,三心指頂心百會穴、足心湧泉穴、手心勞宮穴。三穴乃人體之極端穴,震拂

端位穴則勁力充沛,儘可以氣催勁,勁達四梢,否則憋氣在身,勁力不暢,功夫難達上乘。如何震?束身時微提腳心,微曲手心,微縮頂心,意念三心吸氣,充盈體氣。展身時腳微蹬,頭微頂,手微挺。柔練柔震,剛練剛震。(3)剛柔要明。剛柔乃勁力,練其勁力也要用剛柔兩種法。“剛”的標準是“脆、猛、快、

實”,即乾脆、猛烈、快捷、實在;“柔”的標準是“輕、靈、勻、緩”,即輕柔、靈活、勻稱、緩慢。兩種

練法均在展身過程中得以反應,但需下肢的“繃蹬釘挺”作默契配合。(4)臀部要收。渾元樁呈圓勢,臀部就不可撅撩為坐姿,臀部不圓就將產生拽力,形不成丹田勁力的圓弧爆發。(5)涵胸收腹。涵胸收腹,

中節必呈凹勢,有利於封門閉戶,養丹蓄氣,展身爆發內勁才有相當的衝擊力。(6)沉肩垂肘。肩肘是上

肢的根節和中節,是技擊的重要部位,沉肩垂肘才能松靈兩節使用靈活。(7)松靈自然。演練樁功必須輕

松自然靈活關節,不能憋氣用力,要去僵變靈。只有退去本身膂力,才能孕育真正的功力。(8)運氣得法。

鼻吸口呼,束吸展呼是心意拳的運氣法,是陰陽之法,旨在以氣催勁,一氣呵成。(9)發音要脆。心意拳有柔化剛發之說,這就是打快勁(即發剛勁)腳要蹬,頭要頂,手要挺,而且意要斂,氣要足,力要猛。同

時要喊“呵”音,而且音要脆,聲要短,旨在煥發神威,勁達四梢。(10)眼神妙用。眼是洞察對方心理變化的監察神,也是反映拳法變化的屏幕,為牢牢掌握戰機,隨時變化拳法,我之兩眼必須緊盯對方兩眼。

為使“視點”不移,就需以頭的仰和俯來調節視角控制視點,使兩條視線相交,保持視點不移。故爾又稱

“眼與目合”。
樁功分靜練、動練兩大步驟。靜練即原地不動,開步則為動練,內容皆為抱、射、砸、養。動步為虛

靈步變虎步,不論靜練動練,還需熟練剛柔二法。淬練柔勁時,謹記“慢了慢了還嫌快”,淬練剛勁時,謹記“快了快了還嫌慢”,同時要注重剛柔相濟,積柔成剛。深沉內功,滋養丹田勁力。

練功歌訣

渾元樁意蘊深沉,練法卻不很複雜,身有束展起落,手有展出回拉,腿有曲展繃蹬,練功方法分原地

靜練和開步動練,不管靜練、動練。皆有剛柔兩種練法。為使初練者正確領會樁功的盤練,本人根據多年的實踐,編撰了練功全程歌訣,供初學者參考和引導:

手抱丹田身軀正二目平視腳並行

身定心寧無雜念輕鬆自然講虛靈

虎視眈眈不轉睛束身曲腿勢不停

含胸拔背肩內扣手膊相挨向下沉

指梢下垂至膝面邊垂邊翻見手心

守洞塵技不見痕收腹曲蹲呈圓形

收臀裹胯如忍便陰起陽蓋才有勁

舌抵上顎周天通頭要微仰頸要挺

束身吸氣沉丹田三圓聚一為束身

展身也要講虛靈徐徐起勢勁不停

挺項收頜頭微頂視點不移眼出神

展胸豎脊腳微蹬手抱丹田氣呼盡

繃蹬釘挺加微頂若打快勁發呵音

束勢注意三尖齊陰陽二勢銘記心

勁力衍變是心意拳實戰之魂

曹繼植

人之生命在氣血,拳之靈魂在勁捷。勁力越豐富,拳法越有生命力,勁力越藝術,生命力就越強盛。

太極拳以勁力上的纏連綿柔,瀟灑飄逸而風靡全球,少林拳以勁剛勢猛,氣勢磅礴,風行大江南北,心意拳則以富含科學意蘊,由內催外勁達四梢而享譽華夏。故曰勁力衍變是心意拳實戰之魂。

勁力運行之軌跡

勁力即內勁之力,是精氣神聚合為一的抽象“衍化物”,是意識對動作產生反射的紐帶,是拳法變化的

內在動力。靜若處子,動似電流,通過丹田的催動,它將使肢體產生生理性震動,可謂拳法之靈魂。

眾所周知,心意拳是由內催外以根帶梢之內功拳,拳法以“內向”為特徵,外形變化來自於內在動力

牽動,故在內勁上既講究內容又講究藝術,因而有無“法”不含勁,無勁不見“法”之說。形變是勁變的

表現,勁變是形變的母源,演練心意拳實質上是修煉內勁也。難怪老拳師如是說“一日可練三式,三年難悟一勁”。心意拳統稱勁變為“輻射”和“通達”,輻射係指勁力的走向,通達係指勁力的應用,故有“勁

向六說”和“勁用三法”之說。勁向六說是上□、下押、左旋、右轉、前擰、後拽。六說之中各具諸勁,

都是以勁向而言,可謂五花八門無所不有。上□勁叫“挫、□、掇、掀、提、劈、託、頂”。挫為旋轉式立

挫,□為翻滾式上□,掇為平旋式立掇,掀為直立式上掀,提為上提式提拉,劈為斜起式陡劈,託為平舉式上託,頂為衝立式上頂。上□八股勁皆以圓弧路線運轉,包括縱上和斜上,也可稱為起勁類。下押勁力

為“押、閘、扣、剁、斬”,勁力走向都是直下或斜落,各股勁力都內涵在相關的圓勢拳法中。左旋、右轉皆為橫向性勁力,內涵六勁,叫作疊包“裹”,斜裡“撥”,反向“別”,拗勁“挒”,兩邊“捋”,左右“搡”。

前擰勁力包括鑽、滾、剪、移、裡、擰。六股勁力皆為前衝性,叫作“前擊涵鑽易內傷,滾勁擊敵無遮攔,肘頭剪胸難脫逃,擰勁可穿萬重山,槓桿移動最省勁,裡劈肋間更難防”。勁力皆走圓弧路線,勁達勢至。

後拽勁力內涵撤、勾、拽、拉四股勁。撤為步向,卻涵撤勁,撤中有勾,一法二勁。拽拉涵於手法之內,扣彼腕頸,不動步為拽,步後撤為拉。二十多股勁力是精氣神聚合為一而外放之表現,有單一勁和複合勁

之說,不可孤立地認識或機械地理解,但勁力自轉於圓弧軌跡拳式之中卻是對勁力的共識。俗稱勁圓力足,勢圓勁足,內外融一是也。

勁力應用之法則

勁為拳法用,藝為勁澤潤,沒有藝術的勁力是無吸引力的藝術,只有在勁力的運用上從必然王國走向

自由王國,才能昇華拳法,奮發勁力,達到良性循環之目的。心意拳在勁力與拳法的匹配上可謂藝正勢圓,渾然一體。歸納起來有三大類:一是連環勁力。意指變中有變一氣呵成,在一式拳法中融入相關的多種勁力,使拳法更富於實戰效果,有助推之實質意義。如五行拳裡的劈拳,宏觀拳勢只是循著一個大圓行拳走勢,手法只在大圈裡沿弧形路線劈去。但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卻又在圓跡之中內涵四五股勁力,像火箭助推衛星節節送入軌道。起手先發“挫勁”,挫去直來之彼手,爾後繼轉“□勁”,在大破彼招後勁力轉為“掇”

勁和“斬”勁,掇其身,拔其根,斬勁落下取其勝果。一向多勁,一線多變,複合用勁,呈連環之勢,在

瞬間衍變而成,實現了拳經上的借人之力、順人之勁,以柔克剛,以勁吃勁。二是子母勁力。顧名思義是母生子,子附母,母子相融,不可分離,而且是沿著特定的軌跡相生相變,具體講就是自然的衍生,必然的組合,水到渠成,十月懷胎不能不生。如“射球勢”拳法,彼方直勁打來,我則用□勁破之,一手□破,另一手疾速擰擊敵身,這就是□勁生擰勁,□擰幾乎同時至,□為上□,勁力滾向斜上方,擰為前滾,勁朝前,兩股勁互為依存,均含滾意,雖說攻擊部位不同,卻同屬滾勁系族,故曰子母勁力。第三是跟補勁力。拳法有異,勁力有別。彼來我往是常見現象,為了決勝對方,必然各展其技,這就要在拳法上引發出諸多變化,也就是勁力上的繁衍生變,不同拳法的勁力相變,而且是迥然不同的變化就是跟補之意。如劈拳不能擊倒對方,馬上用連珠炮追擊,或者變招單點擊其腹部,這就是前擰勁力對上□勁力的跟補。對方打我下盤,我以下押勁力制敵,倘若無效馬上變作前擰或後拽制敵,前擰或後拽就跟補了下押勁力。為使勁力使用形象化、通俗化,更含立體感,前輩還將勁力用法叫作“滾架法、塌落法、捋邊法、後撤法、哥弟手、串子手”等。

勁力體悟之精義

如上所述,勁力是一種生物力,是運用意氣力融煉精氣神變作聚于丹田的剛柔勁力,看不見摸不著,

只有在丹田的牽動下而催動著肢體的運動,實是肢體的動力源。沒有它的作用,意識不能反射於動作,肢體將失去生理功能,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依賴勁力。“丹田一動渾身動,內勁一發勁無窮,看其肢體觸人,實則內勁作用也”。欲使拳術進入深層次境界,研究拳法必先研究勁力運動。心意拳之所以脆猛快

實短毒疾狠,就在於內勁明且有藝術性,並且拳勢構型相合於勁力軌跡,勁圓對勢圓,自然加必然,讓勁力圓跡運行在拳勢圓跡之中,這就是心意拳講究勢圓的內核精義。倘若勁力循圓而勢式呈方矩之勢,必將

產生“勢”與“力”的衝突和對立,勁力不能助勢,還會適得其反呈斷水之源,終因阻氣挫勁而傷肢體。

心意拳有束有展,有吞有吐,形似波濤,起伏不斷,自然而科學地形成體勢呈圓、走勢形圓、勁力趨圓,圓勢中蓄勁,圓勢中爆發,三圓融合渾然一體。正如拳經所云:“渾元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悟真形,真形內藏真精神,精神神藏氣輕輕,如向真心求真形,需要真心合心形,真形合來有真訣,合道真訣得徹靈。”

勁力修煉之核心

如何精練內勁,至徹至靈,至關重要者是內外六合,沒有內三合和外三合之六合,必然滾不成一股勁,

合不成一股力,散亂寞然,難得正果,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心指大腦、意指意識,

必須心神聚一,意識敏銳,謂之心與意合;而思維對動作的反射若無充沛之氣配合,丹田之勁難以催達四

梢,所以意欲發,氣先行,謂之意與氣合;有氣無力則缺乏質的飛躍,也是欲速則不達,所以氣欲行,力為先,謂之氣與力合。只有意氣力的聚合,才能將精氣神熔練為剛柔勁力,並通過丹田滾動而使內勁通達

四梢。概念雖可分解,認識卻不可牽強,內三合之實質含義是意念斂結,思維集中,精氣神融為一體,受大腦統一指揮,這就是拳經所云“心意誠於中”之哲理。外三合則是“肢體形於外”的客觀反映。外三合

指四肢外形部位,肩胯是肢體根節,根節合一,穩如泰山,既可固己,又可抵敵,謂之肩與胯合;肘、膝是肢體之中節,中節相合則可左右逢源,抵前擋後,謂之肘與膝合;手、足是肢體之梢節,梢節相合可手

腳並用,陣前禦敵,謂之手與足合。而三節合一皆呈眾志成城所向披靡之勢,在技擊戰鬥中,身貼身可用

根節擊敵,臂靠臂則用中節抵擋,手接手即用梢節對壘。內外合一即指神形聚一由內催外,使思維反射動作,呈“思維—內勁—動作”反射公式,六合聚一,內勁才能爆發奏效。欲練此功先講樁,即“渾元樁”。

渾元樁有束有展,有開有合,束為展的延伸,開為合的發展,曲腿、弓背、仰頭為束,腳蹬、身起、頭頂為展。束展相變為陰陽相生,勁力不斷循序漸進,功到自然成,經歷“重動—輕動—靈動”三個階段方可出神入化,爐火純青。

戴氏心意三棍

王映海王毅 王喜成

編者按:戴氏心意拳是我國傳統的優秀拳種之一,她是由清乾隆年間山西省祁縣小韓村人戴龍邦所創。

戴家為祁縣歷代名門望族。據戴氏家譜記載,戴家共有七人為官,大至巡邊大臣,小至七品縣令。戴

家人丁興旺,官商一體,不論為官經商,還是勞作務農,上馬舉槍樣樣通,下馬步戰路路精,能文能武,

文武雙全。生於1720年的戴龍邦就是戴家的一名佼佼者。他自幼嗜好武術,青年時已武藝精湛,在當地頗

有名氣。在河南省餘旗鎮開設鏢局,堅持習武練功,以武會友,謙虛好學,廣交武術名家,博採眾長。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最終編創出了獨特功法的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的崛起和晉商的興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山西省青年作家王進曾說,晉商如果沒有戴家

拳的保駕護航,大約只能在本鄉本土做買賣,不會把生意做出娘子關,戴家拳如果沒有晉商的發跡,也只能在家裡鍛鍊鍛鍊身體。正是由於戴氏心意拳獨特的技擊功能在對晉商發展初期起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也給戴家帶來了災難,得罪了土豪盜強血染戴門,戴家便封了拳門,再不外傳。到了第四代戴奎無後才打破了戴家密不外傳的陳規,將此藝流傳開來。先是祁縣,後又走出雁門關傳至包頭城。

今天,戴氏心意第五代傳人、山西省形拳協會顧問、祁縣戴龍邦拳法研究會會長王映海和其嫡孫王喜

成,徒弟王毅,首屆平遙國際形意拳邀請賽拳術銀牌得主,經過他們的潛心鑽研,刻苦磨練,對戴氏心意拳的兵器《戴氏心意三棍》、《戴氏心意三刀》、《戴氏心意旅行筆》、《戴氏心意六合劍》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把多少年來戴家秘不外傳的兵器原汁原味展現給廣大讀者及武術愛好者,如有不妥之處請斧正,讓這株寶貴的武林奇葩再鑄輝煌。

拳譜雲:三拳三棍非尋常,經章元滿是正方,學士若至深通處,武藝之中數君強。碰棍直要猛,炮棍

似風行,反背形似箭,玄炒在其中。碰棍挎勁要大,扎時自然有勁;炮棍要挑押帶勁,愈快愈好,反背如虎收山,如箭之刺。炮棍非緊貼敵身不易奏效。又地盤絞挑,順拗押為三棍之母。又地盤棍右桃右左挑左方保無慮,若炮棍則左挑右,右挑左。棍法須注意顧法,顧周全進無險,顧的猛進自勇,不患無進,但患無顧,顧進相連,方為萬全。棍法有六:即點、打、撥、押、挑、搠。棍有三藏:上節藏肘、中節藏身、下節藏腿,所謂藏者,包裹不漏之謂,亦即棍到身到之用意。棍法有二藏:靜時棍藏身,動時身藏棍。

戴氏心意三棍技術圖示

1、預備勢

左手握棍背於身後,棍頭與肩齊,棍尾於腳踝處,右手自然垂於身體右側,目視前方,神定心寧,調

勻呼吸,氣沉丹田,靜立片刻(圖1)。左手手腕翻轉,棍尾朝上置於右胸前,右手接棍留棍尾一把,左手護於右掌背,呈束身勢,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圖2)。

2、提踐棍

以右腳跟為軸,身體向左扭轉90度,重心移於右腿,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同時,右手持棍翻

轉內旋,左手於右手下方託棍(圖3),緊接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下壓挑棍,勁達棍頭,隨之,手腕翻轉外旋,左手握棍回撥,隨身體展身再由左向前抖出(圖4)。

3、左抖棍

左腳收回呈左虛靈步束身,右手持棍不動,左手向前滑把,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展身,

雙手握棍,左手回撥,右手前推,隨展身向前抖出(圖5)。

4、拗步抖棍

左腳前寸,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束身,左手握棍不動,右手向前滑把(圖6)。上

動不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展身,雙手握棍,右手回撥,左手前推,隨展身向前抖出(圖7)。

5、左地盤絞挑棍

右腳前寸,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腳尖外撇,兩腿交叉,兩膝相扣,重心下移於兩腿中間,左手握棍滑把

回裹,右手持棍下壓,上動不停,身體下勢呈左地盤步,右手持棍上挑於右腮處,勁達棍頭,左手握棍緊貼身體左側下押於左腰側(圖8)。

6、右虎步押棍

兩腳用力蹬地,身體旋起,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右手持棍下押於右膝處,左

手相隨握棍於左胸前(圖9),上動不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下押於右膝處,棍頭、左膀、右腳尖呈一直線,右手持棍於右腰側(圖10)。

7、右地盤絞挑棍

左膝向右膝裡側頂,兩膝相扣,右腳尖外撇,身體下勢呈右地盤步,左手握棍手腕翻轉上挑於左腮處,

勁達棍頭,右手握棍緊貼身體右側下押於右腰側(圖11)。

8、左虎步押棍

兩腳用力蹬地,身體旋起,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握棍下押於左膝處,右手

相隨持棍於右胸前(圖12),上動不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握棍下押於左膝處,棍頭、右膀、左腳尖呈一直線,左手握棍於左腰側(圖13)。

9、上步撥押棍

左腳前寸,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束身不停,再向前踩出呈虎步展身,右手持棍由左向右向前橫裹,

左手握棍於左腰側(圖14),上動不停,右腳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下押於左膝處,右手相隨持棍於右腰側(圖15)。

10、進步撥押棍

左腳向右側橫跨一步,身體由束變展,左手握棍由右向左回裹,右手相隨持棍於右腰側(圖16),上動

不停,左腳前寸,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下押於右膝處,左手相隨握棍於左腰側(圖17)。

11、左攔腰反背棍

左腳向後退一步,右腳向左腳靠攏束身,右手持棍由前向上向身體左側回裹於左腮處,棍尾朝上,左

手握棍於左腰側(圖18),承接上勢,左腳再向後退一步,右腳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束身,右手持棍下壓於左腋下,左手握棍頭尾顛倒向前扣出(圖19),上動不停,右腳前移,左腳墊步,右手持棍向前挑出,隨之,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下押於右膝處,右手持棍相隨,棍頭尾顛倒置於右腰側(圖20)。

12、右攔腰反背棍

右腳後退一步與左腳併攏束身,左手握棍由前向上向身體右側回裹於右腮處,棍頭朝上,右手持棍於

右腰側(圖21),承接上勢,右腳再向後退一步,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握棍下壓於右腋下,右手持棍,棍尾朝前向前扣出(圖22),上動不停,左腳前移,右腳墊步,左手握棍向前挑出,隨之,左腳向

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下押於左膝處,左手握棍相隨,棍頭尾顛倒,置於左腰側(圖23)。

13、上下碰棍

右腳向右側橫跨一步,右手持棍向右回撥,左手握棍相隨,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右腳跟進,右手

持棍向左上方擊打,左手相隨握棍於左腰側(圖24),不停,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向右下方擊打,右手持棍於右胸前(圖25),緊接,右腳向右前方邁進一步左腳跟進,左手握棍向右上方擊打,右手

相隨持棍於右腰側(圖26),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左下方擊打,左手握棍於左胸前(圖27)。

14、左絞撥炮棍

右腳向前方邁進一步,左腳經右腳向左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劃弧於左腋下,左手握棍向左上方

擊打(圖28),緊接,左腳前寸,右腳經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前挑出,左手握棍相隨於左腰側(圖29),不停,左手握棍向前向下押於右膝處,右手持棍相隨於右腰側。

15、右絞撥炮棍

左腳向右後方退一步,身體左後轉180 度,右腳跟進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左手握棍劃弧置於右腋

下,右手持棍相隨於左胸前,不停,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右上方擊打,左手握棍於右腋下(圖30)。

16、虎步挑押

右腳前寸,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握棍向前挑出,右手持棍相隨於右腰側(圖

31)。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下押於左膝處,左手相隨握棍於左腰側(圖32)。

17、左上步吞扎棍

左腳前寸,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右手持棍向上託裹(圖33),上動不停,右腳向

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持棍向前點擊(圖34)。

18、左反背挑押棍

右腳前寸,左腳墊步,右腳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右手持棍下壓於左腋下,左手握棍頭尾顛倒向前

扣出(圖35),上動不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前挑出,左手握棍相隨於左腰側不停(圖36),左手握棍向前向下押於右膝處,右手持棍相隨於右腰側(圖37)。

19、右上步吞扎棍

右腳前寸,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握棍向上託裹(圖38),上動不停,左腳向

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持棍向前點擊(圖39)。

20、右反背挑押棍

左腳前寸,右腳墊步,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持棍下壓於右腋下,右手持棍頭尾顛倒向前

扣出(圖40),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向前挑出,右手持棍相隨於右腰側(圖41)。

21、左額天棍

左腳前寸,右腳經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左手握棍回拉於左腰側,右手持棍前推

於右腮處(圖42),緊接,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前向下扣擊,上動不停,左腳經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跟進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右手持棍下壓於左腋下,左手握棍向前扣擊(圖43),隨之,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前挑出,左手握棍相隨於左腰側。

22、右額天棍

右腳前寸,左腳經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持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棍前推

於左腮處(圖44),緊接,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向前向下扣擊,上動不停,右腳經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左腳跟進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握棍下壓於右腋下,右手持棍向前扣擊(圖45),隨之,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向前挑出,右手持棍相隨於右腰側(圖46)。

23、轉身踐步反背棍

身體右後轉180 度,左腳踐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置於左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持棍由前向下扣擊,

右手持棍相隨於左腋下呈束身勢,目視右前方(圖47),上動不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向前挑出,左手握棍相隨於左腰側(圖48)。

24、右地盤棍

左膝向右膝裡側靠攏相扣,身體下勢呈右地盤步,左手握棍擊右下方,右手持棍回裹於右腰側(圖49),

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步型不變,右手持棍向左上方擊打,左手握棍相隨於左腰側(圖50)。

25、左地盤棍

右腳前寸,左腳經右腳向前邁出腳尖外撇,兩膝相扣下勢,呈左地盤步,右手持棍回拉,左手握棍前推

劃園一週,右手持棍擊打左下方,左手握棍相隨於左腰側(圖51),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步型不變,左手握棍向右上方擊打,右手持棍相隨於右腰側(圖52)。

26、收勢

身體右轉90度,右手交棍於左手,左手握棍回拉,再由下向前向下劃弧背棍於身後(圖53),左腳向右

腳併攏身體由束變展,緩緩直立,右手自然垂於身體右側(圖54)。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戴氏心意六合槍

王毅 陳晉福等

有譜雲:“槍法宜前手(指)按定休要戰,後手不離脅內藏。扎時由下向上掏,手貼心兮不可高。而其

成功,則以熟靜為主。蓋熟則心能忘槍,和而不滯,靜則心不妄動,處之裕如。至其用法,常扎中門一道線,其高低之度,要與心齊。其鑽手不可離開心口,其一出一入,總要緊貼身子為宜。其步法以寸步、車輪步、地盤步、虎步、雞步、敗步為宜。其訣竅,即眼到、心到、手到。手到即槍到。其規距,三尖要正,

三尖即:鼻尖、槍尖、足尖。其身法與手拳大略相同,不過兩膀不可突起(出),兩肘不可離脅。扎時,槍與心齊,掏的出槍,掏的回槍,前手離心口五寸許,後手離心口僅一二寸許。練時平扎,用時槍尖稍向下扎一點,因扎低,敵不易顧也。而練時平扎者,何也?蓋不裕將門道示知於人,藝高一著,即此可知。至槍法之字其數有八即:分、閉、扎、點、搠、挑、滾、扣。分是合,防吾右,但須纏之以扎。閉是乘,防吾左,但須纏之以點,點虛而紮實,扎重而點輕,然槍法不患無扎點之勁,而患無分閉之力。蓋分閉有力,扎點方有勁而無險。至點之法,尤須注意者,即身法就前,其勁始顯,但欲身法就前,須加寸也。搠如劈勢,帶有扣勁,扣似捉拿,兼含扎刺。挑是截敵手腕,而寓上起之勢。滾是纏敵槍桿,而帶沾連之意。八字互相滲合而用,方得槍法之妙也。但或分或閉,彼之槍來,我若搭之,總要搭在我左手前六七寸處。還須搭在彼槍尖六七寸處為要。但既搭槍之後,須滾杆而進,萬不可離開彼槍,待彼之槍尖離開我身而我之槍尖正在敵之中門一道線上,方合分閉前進之妙用。再者,分閉顧也,扎點進也。分閉之兼帶扎點即是顧法,連上進法,方不誤事。不然,分閉之後,再行扎點,則敵易變化,我終無扎點之機會。總之分扎是一勢,閉點亦是一勢,若分為兩勢,則滯而不靈矣。至分閉,將敵之槍,離我身而上起者,上也。平出者,中也。下落者,下也。然其所以如此者,則在槍之搭法,搭右滾左,則上起,搭左滾右,則下落,紮下則平出矣。至分閉之槍圈,以轉一個半轉圈子為上,一個圈子為中,半個圈子為下。然欲轉一個半圈子,非後手盡力翻轉不為成功,而猶以腕活為要。至其圈口,愈小愈佳。普通槍圈,不可過七八寸,誠以人身測形。不過七八寸槍圈,但開他人之槍,不及我身足矣。槍圈既大,彼槍雖然開遠,亦與我無益。而我反因槍圈大,致使扎點遲滯也。然欲槍圈之小,非身與槍合成一塊不易達此境。而使分閉有勢,扎點有勁。至搠,本不分左右,但搠使敵槍平出,下落則不可,下落則我前進不易。搠畢以不失扎點之機為宜。然則搠亦同乎分閉也,不過分閉不及方用搠。但點後之搠,要帶分意,扎後之搠須含閉勁。扣則不然,扣則滾杆而進,只往右扎而無左,使敵槍之落也。系平出,而兼帶下形。至挑以右閃為宜,挑畢宜用閉勢。內中分閉挑搠均能截敵手腕,不可不知。至回伏一槍,回時用閉法,轉身扎時用分法,倘敵扎低時,宜用地盤步。


又回伏槍名曰回馬槍。回用快步,步且大而快且要穩,眼宜向左後方看,槍宜在敵與我相對之中門線,槍
尖宜下垂,離地約一尺許。左膀宜下拖,右肘向前突出而微向上。扣時,兩手用勁轉陰,則槍扎有勢矣。又回伏槍,步法有二:一用雞步,二用敗步,至其用何種步法則看地形與風之順逆而定,不能預計。總之,五法不算法,臨時生變化,應用之妙,存於一心耳。又拖槍敗勢,回身扎時,我之槍微向下,由右往上,猛向左撇敵人之槍,同時向右搠出,擊敵人頭部右側。其步法,撤時帶回左足,搠時復出左足。敵人扎吾足時,可用鉤槍破之,扣槍攻之,其步法同搠撤。大勢防上,小勢防下,均系防前右方之扎刺,步用蹬奔。

槍尖園轉,謂之梨花槍,但圈不可大,七八寸為宜,凡長槍槍頭要輕而銳,重不逾兩,杆要豬尾形,根粗稍細(漸細),且要漸細至梢者為佳,宜腰硬。尤要回面之勁,均一為上也。槍不宜花樣,花則不實用矣。

此僅就個人之槍法而言。若團體槍法,非但無花,即左右與後之顧法亦無,僅前進與後退及敗勢之法。蓋因左右有鄰兵,後有援之故。個人之動作,以不妨礙鄰兵為要。故其槍之分閉,以不出本身所佔之地為宜,至其進退要齊一,即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總要服從命令為宜。此團體教練大略也。挑槍不可高於心口,搠槍宜下地盤,身法搶前,扎槍要乘其扎,將到未到之時,而搭之為宜。”

其特點:重六合,槍法嚴密,內容豐富,體用兼備,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戴氏心意六合槍技術圖示


1、預備勢

兩腳並步站立,右手握槍桿中端於身體右側,左手五指併攏自然垂於身體左側,目視前方(圖1)。上

動微停,身體左轉90度呈束身勢,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右手握槍桿中端向前平送,

左手貼於右手背(圖2)。隨之,右腳向後退一步滿足踏地,重心移於右腳,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

右手滑把至槍柄一寸處,緊貼丹田,左手虛握槍桿中部(圖3)。

第一節

2、虎步分閉扎

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持槍先內旋分,再外旋閉,右手緊握槍桿末端旋轉,同時,左腳向前踩出

呈虎步,隨展身雙手握槍向前平扎與對方心口齊(圖4)。

3、虎步挑搠

左腳前寸,右腳墊步,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同時,左手持槍內旋向前上方挑,槍纓略高

於頭(圖5)。上動微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持槍外旋里扣至與心齊時,隨展身丹田發勁向前向下

劈,右手握槍於右腰側(圖6)。

4、虎步提拿斜扎

左腳前寸,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隨束身左手滑把,右手握槍外旋上提(圖7),

上動不停,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虎步,雙手持槍向右前下方刺(圖8)。

5、虎步戳槍

右腳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持槍以槍尖為點順時針旋轉劃弧,

右手握槍下押於右腰側(圖9)。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向前平刺(圖10)。

6、右坐盤分閉扎

左腳前寸,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左膝緊貼右膝彎,呈右地盤步,同時,左手持槍外旋分,右手握槍緊

貼丹田處(圖11),上動不停,兩腿旋起,左腳過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展身兩手握槍向前平扎(圖12)。

7、左地盤分閉扎

左腳前寸,右膝緊貼左膝彎,呈左地盤步,同時,左手持槍外旋分,右手握槍緊貼丹田處,(同圖11

但腿前後有變)上動不停,兩腿旋起,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持槍內旋閉,隨展身雙手握槍向前平扎(同

圖12)。

8、插步絞槍

右腳向左腳後左前方插步,左手滑把向左下方絞槍,右手握槍上提,置於右肩前,頭向左轉,目視槍

尖(圖13),緊接,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呈虎步,左手持槍順時針旋轉絞槍,右手握槍相隨於右肩前

(圖14)。上動不停,右腳向左腳後左前方插步,左腳再向左前方邁進一步,左手持槍繼續順時針旋轉絞

槍,右手握槍相隨於右肩前,承接上勢,左腳向右前方寸步,右腳過左腳向右前方邁進一步,左腳再向前

經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虎步,同時,左手持槍以槍尖為點逆時針旋轉下撩槍,右手握槍置於右肩上方(圖15)。

9、車輪步分閉扎

左腳向左後方退一步墊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右手握槍槍柄朝前下押,左手握槍

置於左腰側,槍尖朝後(圖16)。緊接右腳落地掂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迅速抬起置於右膝內側,左手持

槍在身體左側順時針劃弧扣槍,右手握槍收回右腰側(圖17)。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展身,

雙手握槍向前平刺(圖18)。

10、橫崩槍

左腳前寸,右腳跟進呈束身勢,右手握槍滑把先外旋迴抽再內旋前送(圖19)。緊接右腳向右前方踩

步呈虎步,丹田發勁,左手滑把,右手握槍外旋迴抽至右肩前,突然制動,槍尖橫擺(圖20)。上動不停,

右腳向右前方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右前方踩出呈虎步,同時,左手握槍桿滑動逆時針旋轉向右前下方推出

勁達槍尖部位,右手握槍相隨於右肩前(圖21)。

第二節

11、轉身扣槍

以兩腳跟為軸,向右後方旋轉180 度,呈右地盤步,隨轉身左手握槍從身後由下向上向前劃一立圓扣

槍,右手握槍置於右腰側(圖22)。

12、鳳凰三點頭

兩腳用力蹬地,兩腿旋起,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展身兩手握槍向前平刺(圖23)。不停,左腳收

回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左手持槍內旋分,右手握槍旋轉於右腰側(圖24)。緊接左腳向前方踩出

呈虎步,左手持槍外旋轉閉,右手握槍旋轉於右腰側,隨展身,雙手握槍向對方左前胸平扎(圖25)。上

動不停,左腳收回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雙手握槍回抽(圖26)。緊接左腳向前方踩出呈虎步,隨

展身,雙手握槍向對方右胸前刺(圖27)。

13、腋下刺槍

左腳前寸,腳尖外撇,身體左轉90度,重心移於左腿,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右

手握槍回抽再向前推於左腋下,左手虛握槍桿隨右手滑動(圖28)。上動微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

展身右手握槍前刺。

14、右下顧左下刺

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右手握槍下撥於右腳外側,左手持槍,槍尖朝上(圖29)。上動不停,右腳

踩下,左腳抬起置於右膝內側,重心移於右腿,左手持槍下壓,右手握槍上提,兩手握槍向左前下方刺(圖

30)。上動微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兩手握槍向前平扎(圖31)。

15、金雞繞脖

以兩腳跟為軸身體向右後轉180 度,右手握槍回抽,左手滑把(圖32)。上動不停,右腳抬起向前彈

踢,右手滑把,左手持槍隨起腳向前推(圖33)。身體繼續右後轉180 度,右腳隨轉身向前落地踩出呈虎

步,槍尖經脖頸部從左腋下雙手握槍向前平刺(圖34)。

16、虎步架槍

右腳後退一步,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握槍從右腋下抽上提,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

虎步,雙手握槍向右前上方架槍(圖35)。

17、纏身槍

步型不動,左手持槍,槍桿緊貼身體,以槍尖為點順時針旋轉下扎(圖36)。承接上勢,再逆時針旋

轉上扎右手握槍隨左手旋轉(圖37、38)。

18、雙扎槍

左腳抬起,雙手握槍回抽,從左腿內側下刺(圖39)。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再

向前平刺(圖40)。

19、馬步下蹲槍

右腳向右側方橫跨一步呈馬步下蹲,雙手握槍槍尖朝上下蹲(圖41)。上動不停,左腳提起,腳掌外

側磕槍(圖42)。雙手握槍置於左腋下,緊接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在前,右手再後握槍前刺(圖43)。

20、倒插步下扎槍

右腳前寸,左腳抬起置於右膝內側,雙手持槍向身後下扎(圖44)。左腳向前落地,右腳緊跟向前踩

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向身後下方連刺兩槍(圖45、46)。

21、定步三槍

步型不動,右手握槍回抽上舉,左手持槍於右胸前(圖47)。上動不停,右手握槍從上向身後下壓,

然後前推,左手虛握槍桿前端(圖48)。緊接,左手回拉於左腰側,右手向右上方推,勁達槍把端(圖49)。

上動不停,雙手握槍向左下方刺(圖50)。

22、轉身穿槍

左腳收回置於右腳前,重心移於右腿,隨即,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向前平扎(圖51)。緊

接,右手回抽向前甩出槍把,雙手倒把,以兩腳跟為軸向右後方旋轉180 度呈左僕步,右手握槍向右下方

刺(圖52)。上動微停,重心前移呈右虎步,右手手腕翻轉虛握槍桿,左手向前穿槍(圖53、54)。

23、花撥槍

雙手倒把,左腳向前邁進,右腳再向前邁,雙手握槍在身體兩側撥槍旋轉,如此循環兩次(圖55、56)。

第三節

24、蘇秦背劍

右腳向前邁進一步,重心移於右腿,身體左後轉180 度,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握槍背於

身後,左手刀掌立於胸前(圖57)。

25、進步三槍

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向前墊步,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手腕翻轉槍尖向下向前劃弧,

左手接握槍桿,右手握槍於右腰側(圖58)。隨之,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分閉扎中平槍,上動

不停,左腳前寸,右腳墊步,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分閉扎,緊接,左腳再向前寸,右腳墊步,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分閉扎中平槍(圖59)。

26、左虛步提拿

左腳回收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握槍回抽提槍於右上方,左手滑把,槍尖指於左下方,目視槍尖

(圖60)。

27、右虎步反扎

左腳向前邁進一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不停向前踩出呈虎步,

同時,右手握槍向前平推於左胸前時,右手腕翻轉劃弧向右上方抽拉,再向左下方反扎,左手隨右手滑把(圖61)。

28、左虎步上推槍

右腳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左前方踩出呈虎步,同時雙手握槍滑把,向左上方推擊,勁達槍把(圖62)。

29、轉身反背槍

右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腳尖里扣,身體左後轉180 度,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握槍桿下

押於左腋下,左手隨右手轉動虛握槍桿,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方踩出呈左虎步,左手握槍向左上方打反背槍,右手握槍桿於左腋下(圖63)。

30、提膝磕槍

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前方束身,右手握槍手腕翻轉上挑,左手握槍下壓磕槍(圖64)。

第四節

31、轉身腋下刺

右腳落地,重心移於右腿,左腳迅速抬起,身體右後轉270 度,隨身體轉動,左腳落地,重心移於左

腿,右腳置於左腳下前呈右虛靈步束身,右手握槍旋轉下壓於左腋下,左手隨右手轉動(圖65),上動微

停,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隨展身右手向前刺槍(圖66)。

32、右下顧左下刺

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右手握槍下撥,左手持槍,槍尖朝上(圖67)。上動不停,右腳踩下,左腳

抬起置於右膝內側,重心移於右腿,左手持槍下壓,右手握槍上提,兩手握槍下刺左前下方(圖68)。上

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兩手握槍向前平扎(圖69)。

33、背後穿槍

右手握槍把末端外旋迴抽,反背向身後拉,左手滑把(圖70)。槍桿經頭部背於身後,同時,左腳收

回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圖71、72),緊接右手用力推槍把槍從背後穿出,右手從身後抽回在丹田

處接槍(圖73)。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向前平扎中平槍(圖74)。

34、墊步分閉扎

左腳前寸,右腳墊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向前邁進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分閉扎中平槍(同圖74)。

35、回馬槍

左腳向後邁一步呈右虎步,右手握槍回抽,左手握槍向左後轉,右手再前推向後送槍,不停,右腳向

後邁一步呈左虎步,雙手倒把,槍從身體右側後刺(圖75、76)。

36、地盤穿槍

左腳向右腳後方插步呈右地盤步,左手握槍向右送右手接槍隨身體下勢向右側方穿刺,左手護於右肩

前(圖77)。

37、墊步分閉扎

左腳前寸,右腳墊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持槍內旋分,右

手握槍於右腰側(圖78)。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雙手握槍分閉扎中平槍(圖79)。

38、左虛步提槍

左腳回收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握槍回抽提槍於右上方,左手滑把,槍尖指於左下方(圖80)。

39、右虎步反扎槍

左腳向前邁進一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向前邁進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不停向前踩出呈右虎步,

同時,右手握槍向前平推於左胸前時,手腕翻轉劃弧向右上方抽拉,再向左下方反扎,左手隨右手滑把(圖

81)。

40、左虎步上推槍

右腳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左前方踩出呈虎步,同時,雙手握槍滑把,向左上方推擊,勁達槍把(圖82)。

41、並步反背槍

右腳向右前方邁進一步,左腳向右腳併攏束身,右手握槍下壓,左手持槍下扣,上動不停,右手握槍

手臂伸展向右側方平刺,目視槍尖,左手護於右肩前(圖83)。

42、墊步分閉扎

右腳向右側方邁進一步,身體右轉90度,左腳經右腳向前邁進置於右腳前(圖84)。不停,向前踩出

呈左虎步,左手接槍,雙手握槍分閉扎(圖85)。

43、右虎步上推槍

左腳前寸,右腳過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同時,雙手握槍滑把,槍把向右上方推擊,勁達槍把。(圖

86)

44、收勢

左腳向右腳併攏束身,右手握槍下押於身體右側,左手持槍護於右胸前(圖87),上動不停,身體緩

緩直立,右手握槍於身體右側,左手五指併攏自然垂於身體左側,目視前方(圖88)。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戴氏心意槍法基本功

王毅 吳振德

戴氏心意槍為步戰槍,其拳即有以槍立拳之說,故須槍身合一。基本功修煉法為“中心站,練四角”。

選定一位置站立,第一步練中心:虎步平扎槍;第二步練第一角:雞步上扎槍;第三步練第二角:下絞上

扎槍;第四步練第三角:分閉平扎槍;第五步練第四角:地盤下扎槍;第六步還原中心:虎步平扎槍。本功照為戴氏心意拳第六代傳人吳振德演示。

歌訣:

上扎咽喉下扎襠,不扎左右佔胸膛;

扎胸膛共七隻眼,下勢地盤扎肚眼。

預備勢:

選定一點中心站立,兩腳併攏,身體直立呈立正姿勢,右手持槍於身體右側,左手五指併攏自然垂於

身體左側,目視前方(圖1)。靜立片刻,右手持槍上舉滑把,手腕翻轉,手心朝下握槍桿於末端,左手接槍於槍桿中端,手心朝上,橫於胸前(圖2);上動不停,兩腿微曲,丹田內扣,頭微仰呈束身勢,頭向左轉,目視槍尖(圖3)。

要點:雙手持槍橫於胸前與乳齊,要和束身相協調。

第一步:練中心虎步平扎槍

由預備勢起,身體重心移於右腿,上身左轉90 度,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擰

轉,手心朝上隨轉身向前平扎,左手握槍滑桿(圖4)。承接上勢,左腳收回於右腳併攏,上身右轉90度,兩腿微曲,丹田內扣,頭微仰呈束身勢,右手持槍回抽,左手握槍滑桿置於胸前,隨之,上身左轉90度,

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擰轉,手心朝上隨轉身向前平扎,左手握槍滑桿。循環扎槍數次,再換接下一勢。

要點:1、雙手持槍,槍尖高度於自身心口平,主練扎擊對方膻中穴。

第二步:練第一角雞步上扎槍

由預備勢起,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左腳左前方45度方向邁進一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抬起置於左膝

內側呈金雞獨立步,右手持槍沿出步方向上扎,左手握槍滑桿(圖5)。上動不停,右腳退回原位,左腳向右腳併攏呈束身勢,雙手持槍橫於胸前,承接上勢,循環扎槍數次,再換接下一勢。

要點:雙手持槍要與步法變化相協調,槍尖高度於對方回喉齊,主練扎擊對方天突穴。

第三步:練第二角下絞上扎槍

由第二步起,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度,重心移於右腿,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勢,左手握

槍,手心朝下,隨轉身翻扣,右手持槍提拉於頭部右前上方(圖6)。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方45 度方向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擰轉,槍尖沿逆時針方向絞撥上挑刺出,左手握槍滑桿鎖住槍桿(圖7);承接上勢,

左腳收回右腳前呈虛左靈步束身勢,右手持槍提拉於頭部右前方,左手握槍滑桿,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方45度方向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擰轉,槍尖沿逆時針方向絞撥上挑刺出,左手握槍滑桿鎖住槍桿。循環

扎槍數次,再換接下一勢。

要點:右手持槍上提要有擰勁,使槍桿形成逆時針旋轉力,下絞撥開對方兵器,槍尖高度於對方咽喉

齊。主練下絞的旋力的上挑的扎擊勁。

第四步:練第三角分閉平扎槍

由第三步起,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度,重心移於右腿,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勢,左手握

槍,手心朝下,隨轉身擰轉翻扣,右手持槍於右腰側,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方45度方向踩出呈虎步,右

手持槍擰轉左右分閉(圖8、9),隨展身向前平扎,左手握槍滑桿鎖住槍桿(圖10)。承接上勢,左腳收回

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勢,右手持槍回抽分閉,左手握槍滑桿,隨之,左腳向左前方45度方向踩出呈虎步,

右手持槍擰轉分閉向前平扎,左手握槍滑桿鎖住槍桿。循環扎槍數次,再換接下一勢。

要點:中平槍,槍中王為最基本的槍法,主練分閉勁。

第五步:練第四角地盤扎槍

由第四步起,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度,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

盤步,左手握槍隨轉身擰轉,右手持槍於右腰側,上動不停,右手持槍隨身體下勢,向前扎出,左手握槍

滑桿(圖11);承接上勢,兩腳蹬地旋起,右腳過左腳後退一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右虛

靈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槍滑桿,隨之,左腳向前邁進一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

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隨身體下勢向前平扎,左手握槍滑桿。循環扎槍數次,再換

接下一勢。

要點:主練刺擊對方丹田部位,雙手持槍刺擊要與身體下勢相協調。

第六步:中心虎步平扎槍

由第五步起,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度,兩腳併攏呈束身勢,以下練法與第一步同。

收勢

重心移於右腿,身體右轉90度,左腳向右腳併攏,左手交槍於右手,身體緩緩直立呈立正姿勢,右手

持槍於身體右側,左手五指併攏自然垂於身體左側,神定心寧,靜立片刻,行功結束。

戴氏心意槍基本功動作簡捷,勁節分明,通過長時間的修煉,會伸筋撥力,使丹田的勁力進一步提升。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戴氏心意子路槍

王毅 高錫全

子路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為表明此槍優秀,故名子路槍。戴氏心意子路槍系戴魁傳授早期愛徒

高升禎的槍法,其特點是步法變化多端,槍法頭把互用,招式精練清晰,勁節細膩圓潤。此功法曾在1984年山西省按照國家體委的要求來祁縣挖掘整理傳統武術時,由高升禎的五子高錫全演練,本次功照由其演示。

第一節

1、起勢左虎步扎槍

身體自然站立,右手持槍桿中端於右腰側,左手五指併攏自然垂於左腰側,目視前方(圖1)。靜立片刻,右手舉槍桿,左手接槍由右向左滑把向胸前平握,左手手心朝上,右手手朝下,上動不停,含胸撥背,沉

肩垂肘,兩腿曲膝呈束身勢,右手持槍,手腕翻轉外旋滾槍,左手握槍滑把於槍桿中端(圖2)。承接上勢,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左轉90度,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隨轉身踩步,手腕翻轉內扣,向前平扎,

左手握槍滑把,目視槍尖(圖3)

要點:1、雙手持槍在胸前要緊貼前胸;2、展身平扎,雙手相對30釐米,槍把離胸10釐米。

技擊:平扎要沾住對方兵器滾杆而進,扎對方天咽。

2、地盤分閉扎槍

左腳前寸,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抽於右胸前,

左手握槍滑把回拉(圖4);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翻轉,左手握槍鎖釦,隨展身雙手持槍向前滾扎(同圖3)。

要點:雙手持槍要與隨身進步相協調。

技擊:雙手持槍滾扎對方心窩。

3、車輪步分閉扎

左腳前寸,身體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右手手腕翻轉,手心朝上持槍前送,左手握

槍滑把(圖5);上動不停,右腳後退一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手腕翻轉,手心朝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緊接,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手腕翻,手心朝上向前扎槍,左手握槍鎖釦,目視槍尖(同圖3)。連做三次。

要點:雙手持槍要隨步法的轉換運行。

技擊:一紮眉心二扎咽喉三紮心窩。

4、虎步分閉扎

左腳前寸一步,右腳隨之跟進於左腳併攏,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回掛,左手握槍滑把(圖6);

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前扎出,左手握槍鎖釦(同圖3)。

技擊:扎心窩。

5、地盤分閉扎

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重心移子左腿,右腳過左腳左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

回抽於右腰側後兩拳,左手握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隨身體下勢滑把(圖了);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左前邁進一步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左前

方平扎,左手握槍滑把鎖槍(圖8)。承接上勢,左腳前寸,腳尖內扣,重心移子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右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抽滾扣於右腰側後兩拳,左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隨

身體下勢滑把(圖9);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右前邁進一步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右前方平扎,左手握槍滑把鎖槍(圖10)。

6、虎步分閉扎

左腳向正前方寸步,右腳隨之跟進於左腳併攏,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回掛,左手握槍滑把(同圖6);上動不停,重心移於右腿,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前扎出(同圖3)。

第二節

1、轉身戳把橫掃槍

以兩腳為軸,身體右後轉180 度,重心移於左腿,右腳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束身勢,雙手持槍滑把

回抽,隨之,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右虎步,雙手持槍倒把,用槍把朝前穿擊,勁達槍把(圖11);上動不停,右腳前寸,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

槍前推,向前抖出(圖12)。

要點:左手握槍橫掃不偏離對方與自身中心線。

技擊:雙手持槍用槍把穿擊對方膻中穴順勢左手握槍橫掃對方右腰肋。

2、地盤獻把

原步不動,兩膝相扣,身體下勢呈左地盤步,左手握槍回拉於左腰側,右手持槍,槍把朝前向前抖出(圖13)。上動不停,兩腳蹬旋起,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槍,

槍頭朝前向前抖出(圖14)。

3、左虎步分閉扎

右腳前寸一步,左腳向右腳併攏呈束身勢,右手持槍手腕翻,手心朝下,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處分閉(圖15);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前平扎,左手握槍鎖槍

(圖16)。

4、進退地盤分閉扎

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回於

右腰側後兩拳處分閉(圖17)。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上隨展身向前扎出(同圖16)。重複一次,承接上勢,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後退一

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處分閉(同圖17)。上動不停,兩

腳蹬地旋起,重心移於左腿,後腳過左腳後退一步呈左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前平扎,左手滑把鎖槍(同圖16)。重複一次。

5、虎步分閉扎

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拉(同圖17)。上動不

停,兩腳蹬地旋起,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左虎步,右手持槍向前平扎(同圖16)。

第三節

1、轉身戳把橫裹槍

以兩為軸,身體右後轉180 度呈右虎步,雙手持槍隨轉身槍把朝前向前穿擊(圖18)。上動不停,右腳

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左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槍前推向前抖槍,槍頭朝前(圖19)。

2、地盤獻把

原步不動,兩膝相扣呈左地盤步,左手握把回拉於左腰側,右手持槍前推隨身體下勢向前抖扎,槍把

朝前(圖20)。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呈右虎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槍前推向前抖出,槍頭朝前(圖21)。

3、左虎步分閉扎

右腳前寸,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回拉於右腰側後

兩拳處分閉(圖22);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進朝上向前扎出,左手握槍滑把鎖槍(圖23)。

4、敗步拖槍

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度,重心移於右腿,左腳抬起置於右膝內側,右手持槍隨轉身向左斜上方提於

右腮部,左手握槍滑把(圖24)。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抬起置於左膝內側(圖25);連走四步,

重心移於右腿,身體左轉90度墊步左腳置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下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處,隨之,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手腕翻轉手心朝上向上向前平扎(同圖23)。

5、轉身前後戳

重心移於右腿,右腳向左腳併攏呈束身勢,雙手持槍滑把,向後穿擊(圖26);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

進一步踩出呈虎步,雙手持槍滑把向前穿擊,槍頭朝前(圖27)。隨之,以兩腳為軸,身體右後轉180 度呈右虎步,隨轉身雙手持槍向前戳出,槍把朝前(圖28)。

第四節

1、進步橫掃槍

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槍由右腰側前推向前抖出,右手持槍回

拉於右腰側(圖29)。上動不停,左腳前寸,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槍回於左腰側,

右手持槍前推向前抖出(圖30);緊接,右腳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槍前推向前抖出(同圖29);緊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後退一步於右腳前呈左虛靈步束身勢,右手持槍手翻轉手心朝下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處(同圖15),隨之,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平扎,左手握槍滑把鎖槍(同圖16)。

2、左中右地盤分閉扎

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處

分閉(圖31);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左腳過右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踩出呈左虎步,右手持槍向左前方平扎(圖32)。承接上勢,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後兩拳處分閉(圖33);上動不停,兩腳蹬地旋起,左腳過右腳向右前方邁進一步踩出呈左虎步,右手持槍向右前方平扎(圖34)。緊接,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於拉右腰側後兩拳處分閉(圖35)。隨之,兩腳蹬地旋起,左腳過右腳向正前方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向前平扎(同圖16)。

3、退步分閉扎

重心移於左腿,左腳過右腳向後退一步,兩膝相扣呈右半地盤步,右手持槍回拉(同圖35)。上動不停,

右腳過左腳向後退一步呈左虎步,右手持槍向前平扎(同圖.16)。重複2 次。

4、轉身前後戳

以兩腳為軸,身體右後轉180 度呈右虎步,雙手持槍,槍把朝前穿(圖36);隨之,以兩腳為軸,身體

左後轉180 度呈左虎步,隨轉身雙手持槍向前戳出,槍尖朝前(圖37)。

5、進步下劈槍

以兩腳為軸,身體右後轉180 度,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雙手持槍,

手腕翻轉,槍尖朝前沿逆時針方向旋向前向下劈擊(圖38)。上動不停,重心移於右腿,右腳向左腳併攏呈束身勢,左手握槍回拉,右手持槍前扣向前向下劈擊(圖39)。

6、左右橫掃槍

右腳前寸一步,重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

握槍前推橫掃,槍尖朝前(圖40)。上動不停,左腳前寸,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槍回拉左腰側,右手持槍前推,槍把朝前向前抖出(圖41);緊接,右腳前寸,重

心移於右腿,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槍回拉於右腰側,左手握槍槍尖朝前前推抖出。

7、收勢

重心移於右腿,左腳收回於右腳前併攏,身體右轉90度呈束身勢,左手握槍滑把置於右肩前,右手持

槍於右腰側,左手虛握拳扣于丹田處(圖42);上動微停,兩腳蹬地,身體緩緩直立呈立正姿勢,右手持槍於右胯處,左手五指併攏自然垂於身體左側,行功結束(同圖1)。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心意六合真國粹正氣浩然鎮古今(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