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及感悟】

委曲求能保全,繞行彎曲前行,反而能夠直達低窪,才能匯聚千川萬河,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少了,才能得到別的,多了,就會變得迷惑。

所以聖人只須堅守一個“道”,就能對天地萬事萬物瞭然於胸,樹立了一個榜樣。不固執己見,則能明瞭事理;不自以為,則能彰顯出是非真理;不自居功,則能事遂功成;不自我驕傲,就能夠不斷成長。

正因為聖人不與天爭功,不與萬物和天下人爭利,那麼普天之下就沒有人能與其爭,也沒有東西可爭。

古人所說的“曲則全”這句話難道是空穴來風麼?誠心誠意了,就能全部得到裡面的“道”。


我們從生活經驗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道”的真理和意義所在,在遇到自己無法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先採取委屈忍讓的方式迴避,保全自己的能力,靜觀其變,找到機會後再採取行動,或者避開鋒芒,繞道而行,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中產生的,所以要辯證地看待“進與退”“仲與屈”“爭與不爭”,見機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