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直機關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卡點”記事(五)

黑龍江日報3月11日訊3月3日23時許,哈爾濱市室外溫度零下16℃。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保健路與鐵南胡同交口卡點,兩名身著制服的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員幹部正在路口值守。

由於四周沒有遮擋物,瑟瑟寒風中兩人不住地踱步、搓手,而幾步之遙就是法院配備的禦寒車輛。“這個卡點所轄區域的住戶情況複雜,夜間既有晚歸的,還有外出值班的,容不得半點兒馬虎。回到車裡容易犯困,我們乾脆就在室外把守。”在卡點值夜班的該院政治部幹部鄭浩說,這樣的堅守,24小時不間斷,從2月14日至今始終如此。

事實上,該卡點正是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員幹部下沉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一個縮影。在哈爾濱市發出“全市機關黨員全部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的號召後,該院黨員幹部積極響應,在原定90人的基礎上,該院自加壓力,派出232名黨員幹部參與到社區一線值守中。

棚戶區密集、企業扎堆、人員複雜……面對重重困難,該院黨員幹部越是艱險越向前,無論天氣怎樣惡劣,12個卡點,全部24小時室外值守,用責任與擔當為百姓築牢疫情防控安全線。

3月4日7時許,記者再次來到該卡點。此時等待進出卡點的車輛已排起隊伍,本應該下夜班的鄭浩,此刻卻依然在崗位上忙碌。

“這個卡點裡,不僅有棚戶區、居民樓,還有多個快遞企業的中轉站以及生鮮超市。每天一到這個時間進出的車輛、人流極大,白班的同事忙不過來,我留下來幫幫他們。”交流的瞬間,記者發現,鄭浩的眼中佈滿血絲,“昨晚和同事換班,睡了一個小時,休息得還不錯。”對於僅僅一個小時的睡眠,鄭浩卻格外知足。

9時許,“早高峰”接近尾聲,接替鄭浩班的該院幹部處處長王大鵬不時地向小區裡張望。“不知道,李大娘他們老兩口的蔬菜、水果還夠吃不。”王大鵬口中唸叨的是在該卡點區域居住的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值守過程中,發現老夫婦外出採購不方便,王大鵬給他們買來糧油、水果、蔬菜送到家中,並叮囑老人有需求一定聯繫他。趁著午休時間,王大鵬顧不上吃飯,採購一番趕到老人家中。“上次你給我們買的吃的還有,不用惦記我們。”望著老人的笑臉,王大鵬這才放心地離開。

4日12時許,記者來到該院下沉的另一個卡點——哈市南崗區學府路與同濟街交口卡點。由於是午休時間,卡點上人員、車輛外出明顯減少,但是該院四位黨員幹部依然在室外來回巡邏。

趁著卡口不忙,在此下沉的該院刑一庭副庭長石峰向記者介紹起轄區情況:“轄區涵蓋了3個居民小區3000餘人,還有機關單位、印刷廠、藥廠,臨近的這個大型超市庫房也在此,還有振興村在此。”

在石峰指引下,記者步行近10分鐘,通過狹長的同濟街後,錯落的居民樓、村屯、單位等出現在眼前。僅看樓房的數量,便可以感受到防控的巨大壓力。“所有這些單位、小區的人員、車輛都要從我們這個卡口出入,我們不能有一絲疏忽。”石峰告訴記者。

“大媽,我來教您掃碼登記”“請您出示一下證件”……在該卡點採訪時,這樣溫柔的聲音,來自該院下沉的“90後”女幹警楊躍佳。面對下沉一線的號召,她義無反顧報了名。十多公里的路程,沒有直達公交車,每天五點五十出門,七點準時到崗……20多天來,這樣的狀態已經成為楊躍佳的日常。“下沉的人員中,有多位新入職的‘90’後女幹警,值守條件雖然艱苦,但她們卻從未喊苦叫累。”石峰說。

在隨後對其他卡點進行走訪時,記者又見到了多位令人動容的黨員幹部。58歲的金喜斌作為老黨員始終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執行指揮中心辦公室法官助理楊凱,在送別去武漢醫療援助的妻子後,也迅速加入到防控隊伍中;信息技術處處長朱銳鋒左手食指關節處筋腱斷裂,拆線當天即返崗。

如今,在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員幹部下沉的12個卡點,閃爍的警燈、深藍的制服已經成為百姓定心丸。“有他們24小時為我們值班值守,我們很踏實。”卡點百姓評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