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早起的人生”並沒有賺翻,只是多看了兩眼這世道艱難

大多數“早起的人生”並沒有賺翻,只是多看了兩眼這世道艱難

小時候印象深刻的早起,是除夕!媽媽把準備好的新衣放在枕頭旁邊喊我起床,記得當時睜開眼迷瞪了一下,瞬間就從床上面彈跳起來了,嘴裡直埋怨,五點才叫我太遲了,應該四點叫我的!

這樣積極得早起,只有童年時期有過。童年時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從來都不睡午覺。

大人們幹了一上午活兒,中午習慣打盹兒休息一會兒,特別是夏天,白天太長,中午蟬鳴正響的時候,人們睡得正香,可是小孩子有使不完的精神頭,總是想方設法從家裡溜出來,幾個卷著褲腿的小孩子一屁股坐到太陽照不到的樹蔭裡,開始玩泥巴,一玩就是半晌。

時間是什麼?功課是什麼?煩惱是什麼?統統不懂!

早起這個習慣,是當年備戰高考時培養起來的。實在是形勢逼人,你知道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這個人起早了,另一個就跟著起早了。別的同學都早起背書,而自己卻心安理得得在宿舍睡懶覺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發燒腦子不清醒的。

老師說:早起是成功者的標配。早起半個小時就能多背兩首詩詞,早起一個小時就能多背一頁英文單詞,而實際上,大多數的人都嚴重缺覺,早起多久就打盹兒多久。

學生時代,早起是噩夢一般的存在,這種潛意識一直影響到了大學畢業參加工作。

我總覺得,7點之前的時間,都是為7點之後的時間做準備的。

大多數“早起的人生”並沒有賺翻,只是多看了兩眼這世道艱難

可是,朋友圈刺激了我。

有人五點發朋友圈,一桌子豐盛的早餐已經擺上了桌子,變成了鼓舞別人的照片。

有人五點半發朋友圈,配文:晨練慢跑五公里打卡。

有人六點發朋友圈,精神食糧開啟你元氣滿滿的新一天,配圖是我看不懂的心理學書籍。

我躺在床上看完他們的表演,年輕又充滿朝氣,我被鼓舞了。

第二天,我也早起,可是我並不想早起。

第三天,我又早起,我的心還是不想早起。

第四天之後很多天,我都堅持,一直維持了一個月,我發現自己這些日子,自己毫無變化。

我做的早餐不是糊了就是忘鹽了,我的晨練總是走走就停下了,我的書買回來就沒有再看了,我的早起已經被荒廢了,我只想繼續睡覺。

因為我發現,早起之前的我,只是失去了7點鐘之前的控制權,而早起之後的我,連7點鐘之後的控制權都喪失了,整個人都焉了。

大多數“早起的人生”並沒有賺翻,只是多看了兩眼這世道艱難

如果非得讓我總結早起的意義,也許是我看到了這個城市形形色色的辛酸,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

我看見值夜班的門衛小哥哥,疲憊不堪得站在他的崗位上,等著接班的人。我看見環衛工穿著鮮豔的工作服,從街頭走到巷尾,經過我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抬眼看一看周圍。我看見外賣小哥騎著車在微雨中穿梭,看見行人在路上急匆匆得趕路,他們的背真的好彎好彎,他們的眼神真的好累好累,我看不見壓在他們身上的東西,可是我能感受到那些東西的分量,一如揹負在我的身上一樣。

看到他們,我更疲倦了!我決定放棄早起了,我不想看到這樣,我自己的人生已經足夠辛苦了,不想再去了解別人的,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