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這一年中國必定走獨立行情,美股這次想重新走牛有點難


張憶東:這一年中國必定走獨立行情,美股這次想重新走牛有點難


“接下來的海外市場,大概率今年是一個震盪的小年,小概率才是一個大危機、大熊市因為大危機、大熊市往往都是資金面的問題,才會產生這種自我強化。”

“海外的old money,包括中國國內的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代表的長線資金,更願意在大類資產配置中優先配置中國的優秀的、有分紅能力的傳統行業的核心資產。

這些恰恰又是中國指數的權重股,所以中國指數下面是有底的,只要不出現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今年的指數大概率就不是一個熊市,而是一個震盪市.”

“對於價值型的投資者是可以逢低買的,對於靜態估值偏高的科技股可以等一等,不是說等它的估值能回落多低,如果所謂的科技股估值回落到很低的時候,即大幅回落,反而要小心,有可能它被證偽了。”

“再往後面看3~5年,中國資產將跑贏發達市場,最主要的機會在核心資產。從進攻的角度來說,未來三五年要看成長,要看經濟發展的主脈絡,方向就濃縮在以中國製造2025為特徵,以先進製造業為抓手的一些科技型核心資產裡邊,這些公司每一次的調整都是選擇最優秀的公司的時候。”

以上,是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在今天2020年高金E講堂一場對話中,發表的最新精彩觀點。

近期美股市場調整頻繁,張憶東對海外市場未來的走勢給出了獨到的分析,明確指出美股這次調整後想重新走牛有點難。而當全球資產下行的時候,中國A股反而是一個避風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幾個領域可以產生大機會,甚至出現增長十倍以上的公司。

但同時,他也提醒,短期的倒春寒可能還沒有完全結束,大家還要留一半清醒。今年雖然會放水,但不會是水牛,中國指數下面是有底的。




美股這次調整後重新走牛有點難 今年大概率是小熊市或震盪市

張憶東:這一年中國必定走獨立行情,美股這次想重新走牛有點難


我先講一下海外市場,再說一下中國資本市場。

海外市場我們偏謹慎,因為在兩週前我們寫的策略報告,名字叫《西風冷,東風暖,順風而行》,西風冷指的是我們提示的海外估值跟它盈利是不匹配的,因為從2019年的三季度開始,美聯儲不斷降息擴表,導致無風險收益率下行,引發全球大的資產都漲了一輪,A股很有意思,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一起漲,美股、美債、美元以及黃金一起漲。

這個情況到了2月下旬,我們就覺得不對勁,因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嗎?我們打了一個問號,特別是疫情對於海外的影響,到了2月下旬,明顯提升了,韓國、日本以及歐洲,特別是意大利的情況惡化,所以我們當時判斷避險情緒,risk off將會主導海外市場,結果也被我們言中了,所以2月底跌得很兇。

現在,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初始的時候,可能比較像2018年的2月份,估值偏高,再疊加了交易擁擠,一旦有了黑天鵝,2018年的2月份也是有了黑天鵝,就產生了一個明顯的踩踏,踩踏以後是盤了兩個月,慢慢又開始重新走回牛市的途徑。

這一次我們覺得有點難,很可能調整之後,美股今年在一個弱勢震盪中,星期一、星期二大家有點擔心,會不會走向2008年?所以這是我今天跟大家想分享的。

特別是禮拜二美聯儲大幅降息,這是歷史上都比較罕見,因為3月18號就要開美聯儲一期會議了,他等不及了,就說明什麼?情況很危險,所以他要降息做一個對沖。

因為歷史上來看,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流動性突然乾枯所引發的,就好像說一個人不能夠心臟猝停,心臟一旦供血不足,很可能就導致個人的死亡,資本市場也是一樣的,像2008年如果美聯儲及早出手,雷曼可能不會倒掉,雷曼不倒掉,就可能不會產生金融海嘯。

所以我想美聯儲吸取了過去十幾年的經驗和教訓,這一次及時出手。

我們在2月底寫的報告,就明確提醒,美國的一些風險指標,VX指標已經差不多50了,50什麼概念?2008年差不多80,歷史上幾次的恐慌,有數據以來的VX指數也不過就50左右。

另外一個就是高收益債的利差達到了5.8,2月底,跟2018年四季度最恐慌的時候也比較像。所以我們前面說美聯儲要加緊開始行動起來。

週末我對美聯儲的聲明是有點小失望的,它只是表達了會採取措施,並且美國經濟還不錯,到了週二美聯儲就出手了,我認為這個反映了美國金融的精英層還是比較理性、理智,他知道不能讓這種恐慌自我蔓延,它應該是開啟了無限開火權的危機模式。

所以大家不用覺得50個BP降了以後後面沒有了,現在因為美國的基準利率已經到了1-1.25,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降到了1以下了。

面對危機,不能用平常的角度來看,它可以降到0、可以擴表,而且真正的大殺器是擴表,是QE。

所以面對接下來的海外市場,我們說基本面依然受到壓制,很難重新走回像2019年的牛市,它應該是震盪調整,受到基本面的一個壓制。

但是我們專業性的判斷,認為大概率今年是一個震盪的小年,小概率才是一個大危機、大熊市,因為大危機、大熊市往往都是資金面的問題,才會產生這種自我強化,甚至從資本市場蔓延到債務,從債券市場蔓延到整個經濟,就不可收拾了。

我們知道的事情,美聯儲也知道。美國從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它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這種總體債務率偏高的問題,只是轉移了債務槓桿,從居民部門轉移到了政府部門,美國整體的債務率還是非常高的。

如果說美國這一次的資本市場以及信貸環境、信用市場出現了大的調整,很可能引發美國的主權債務的危機,進而引發美國的大蕭條,伯南克經過了過去的將近20年的實踐,已經讓美聯儲駕輕就熟了,對於對沖這種大蕭條、對沖危機模式,他們是有經驗的。

基於美聯儲帶領的新一輪全球大放水,2020年全球,特別是美國出現30%以上的大熊市的概率還是偏小的,而在20%左右這種小熊市,或者說10%左右的震盪市的概率更大,這是從資金面的角度來說。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說,就算沒有疫情,美國水牛的狀態今年也會受到影響,不只是資本市場,因為它的經濟,不斷的放水導致消費的虛假繁榮,而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到了歷史高位,有點盛極而衰,本身在沒有疫情的時候,2019年年底和2020年的年初,美國的標普500盈利的一致預測已經開始下調了,最近一旦股市大跌了以後,調整的更快了。

而且今年有一個問題是民粹主義可能會氾濫,特別是大家小心的是什麼?民主黨的左傾傾向,人均貧富、要求加稅,美國民主黨,特別是桑德斯、沃倫為代表的,對華爾街非常不友好,他們的競選綱領是要提高資本利得稅。

如果美國今年出現超預期的黑天鵝,我倒是傾向於不是在於疫情,而是要關注民粹主義會不會捆住美聯儲的手腳,讓美聯儲該放水如果他不放水,反而有可能是出現了大危機,否則按照美聯儲現在在週二就能夠及時出手,而且後續我傾向於說它應該是有一個無限開火權了,是應對危機的。

總體來看,基本面差、又大放水,所以大家的風險偏好也不會太高,所以海外市場今年要留一半清醒,要有謹慎,但也不用過度悲觀

什麼叫過度悲觀?如果大家覺得美國、歐洲今年是個大熊市,是一種過度悲觀,如果說他們是個大熊市,一定會引發全球危機的,如果是金融危機,資本市場、全球資本市場都是一條船上的,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可能說美股是個大熊市大危機,而中國能夠獨立走牛。

還是和平為好,要理性一點,多希望美聯儲能夠把爛攤子穩住,這是我們對海外的看法,總體來說海外性價比不好。




今年會放水,但不是水牛 中國指數下面是有底的


張憶東:這一年中國必定走獨立行情,美股這次想重新走牛有點難


看中國資產,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我們傾向於說叫有驚無險。中期樂觀,短期倒春寒,有驚無險。

在2月中旬我們就提出來A股市場有倒春寒的風險。海外只是外因,是一個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我們自身基本面的原因,以及春節以後上漲幅度特別陡峭以至於獲利盤很大,局部出現泡沫,出現了錢多人傻速來的水牛亢奮。

所以我在2月中旬就提出來,今年會放水,但不是水牛。我們把中國2020年的上證綜指調低了幅度,因為在去年底,2019年11月12號開年度策略會的時候,我們講的是“全球資產荒和中國核心資產牛市新主角”,當時覺得2020年的指數先抑後揚,有可能有個20%的上漲。

但是現在2月中旬,我們覺得逆勢,跟大家的那種亢奮完全不一樣,我們調低了,叫做平衡式結構性行情。

這種行情全年上下10%,如果從1月的高點來看,到年底很可能叫弱平衡市,漲幅很難有10%。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清醒的是海外困難對中國是有壓制的,因為它可以透過全球風險敞口的收縮,進而(導致)新興市場的資產可能都會受到減持,從而階段性會有一定的壓力。

第2個就是如果全球的基本面都弱,靠放水還是有隱患的。所以不要期待著2015年水牛的重演,既不要太樂觀,但是也不要太悲觀,留一份理性,也就是下有底。

你可以看到咱們的一堆價值股,無論是金融地產和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經過了2016年至今4年的供給側改革以後,行業競爭格局有非常大的改善,所以行業呈現出優勝劣汰,贏家通吃,勝者為王。

這些傳統行業的優質核心資產分紅的能力大大提升,盈利的穩定性也大大提升,抗風險能力更強。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說,如果海外經濟不容樂觀,又要放水,那大類資產配置上,全球會有一個風水輪流轉(現象)。

過去的10年是跨在市場持續的強於新興市場,但是反過來當海外有壓力的時候,中國最優秀的這批資產的性價比就凸顯了。海外的old money,包括中國國內的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代表的長線資金,更願意在大類資產配置中優先配置中國的優秀的、有分紅能力的傳統行業的核心資產。

這些恰恰又是中國指數的權重股,所以中國指數下面是有底的,只要不出現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今年的指數大概率就不是一個熊市,而是一個震盪市,上下10%這樣的震盪市,下有底,上面可能也是有天花板的。




全球下行中國反而是避風港 這些領域未來能產生大機會


然而中國的亮點在結構,因為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也是未來延續多年的主脈絡,這樣的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中國高質量的發展,能夠推動中國結構的優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是勞動生產率,是科技管理模式的更新,是效率的提升。

濃縮在一個方向就是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一條主線就是數據化、信息化改造我們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走向智能製造。

所以中國製造2025將會是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也是所謂新基建的重要核心。它包括10個領域,比如說硬的有新能源車、5G、半導體等,軟的有信息服務、智慧城市,還有類似於雲、大數據、互聯網,包括各種互聯網的應用、5G的應用,以及這次疫情中反映的一些短板,就是高端醫療和生物科技。

這些領域都是未來能夠產生大機會的,甚至能夠產生一種上漲10倍或者更大空間的優質的公司,這是機會的沃土。

在全球都遭遇到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中國反而是避風港,因為我們無論在疫情的控制,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武器庫、工具箱裡邊的工具其實是全球最給力的,執行力最強的,而且我們的工具空間、政策空間也是最大的。

所以中國在全球動盪中間,人民幣資產恰恰形成了避風港的效應,這是從中期的角度,短期還是會受到海外不確定性的影響帶來倒春寒。

短期的倒春寒可能還沒有完全結束,大家還要留一半清醒。也許到了3月中下旬,特別是隨著海外的疫情變化,看看歐洲的數據能不能見高回落,美國的疫情情況會不會有一些緩和。

再看3月18號,如果美聯儲議息會議上有進一步的寬鬆,包括提到擴表QE或者說進一步的降息(情況)。那時候可能全球的風險偏好risk off階段會有有所緩和並告一段落,對於中國資產,無論A股還是港股,底部也會更堅實,而且政策的落地能夠開始產生一些效果了。



靜態估值偏高的科技股可以等一等 未來三五年要看成長


從短期的角度來說,不用著急,千萬不要追高,寧可懷著憐憫的心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低買有高分紅能力的價值股,這叫做“便宜是硬道理”。對於價值型的投資者是可以逢低買的,對於靜態估值偏高的科技股可以等一等,不是說等它的估值能回落多低,如果所謂的科技股估值回落到很低的時候,即大幅回落,反而要小心,有可能它被證偽了。

像當時的樂視網一樣,以前以為它是一個科技股,後來發現是偽科技,那它的估值一下就下來了。

所以科技股看的不是它的靜態估值貴還是不貴,更多的關注它的成長性是不是真正有高增長,看的是遠期的估值,看他的PEG,看他的市值空間,在三四月份,隨著年報、一季報披露,大概就知道這些最優秀的這種公司是不是符合大家的預期,是不是真的是一個高增長的公司?如果它是,那個時候恰恰趁著市場波折的時候,應該是勇於買入。

所以倒春寒之後,中國資產依然是春天,雖然春天有的時候時不時有各種的疾病,但是離夏天還遠。

所以我們講的中國資產過去的4年,甚至是從2015年至今,我們在全球跟發達市場相比,我們是跑輸的。

但是

再往後面看3~5年,中國資產將跑贏發達市場,最主要的機會在核心資產。而這核心資產不只是說大家看到的傳統行業的核心資產,那是過去4年做減法的時候最受益的。當然了,現在全球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時候,它也是有防禦性的。所以傳統行業的核心資產,它是作為盾牌、作為防禦。

從進攻的角度來說,未來三五年要看成長,要看經濟發展的主脈絡,是要做加法、做乘法、做效率的提高,所以這一塊的方向就濃縮在以中國製造2025為特徵,以先進製造業為抓手的一些科技型核心資產裡邊,這些公司每一次的調整都是選擇最優秀的公司的時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在這種全球不確定的背景下,我們倒是覺得要耐下心來,勇於在貝塔波動的時候去精選最優秀的中國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