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中國江淮水災:世界最大自然災害,武漢首當其衝


1931年的中國水災,被認為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破壞性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自然災害,列為全世界十大自然災害事件之首。受災省份多達23個,全國2/3地區、8千萬人口受災,洪災中死亡數近100萬,死於洪災引起的饑荒與疾病者達到370萬,據國際聯盟估算甚至將近千萬。

1931年5月下旬開始,中國發生反常的大面積降雨,雨量是平常年份的好幾倍,長江、黃河、淮河、松花江、遼河、鴨綠江流域都持續下了3個多月的雨,有的地方一天雨量就超過200毫米,導致長江、黃河、淮河和支流的水位暴漲。

由於舊中國多年軍閥割據,南京國民政府忙於內戰,三條大河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無人監管,泥沙淤積、水路堵塞,而長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陽湖被開墾,蓄水能力下降,因此抗洪能力很差。

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就是武漢。5月10日,漢口站水位超過22米,7月5日接近24米,8月19日超過28米,最大洪峰流量接近每秒60000立方米。

在連續暴雨中,如能及時投入33萬銀元用於加固堤壩,還有一線機會,但蔣介石卻挪用了築壩的庫存金購買槍支進行內戰,導致7月28日漢口江岸決堤,碼頭上的車伕、苦力當場溺死2500人。

四年前還是民國首善之區的武漢,市區一片汪洋,平均水深3米,最深處達5米。漢口、武昌、漢陽全被淹沒,武漢全境被水淹沒兩個月,電線中斷、店廠歇業、百物騰貴。

據《申報》記載,武漢共16.3萬戶被淹,受災人數達到78萬人。

昔日繁華的江漢路,全都成了河道。

全市2200多條船隻在市區遊弋、用於交通。《泰晤士報》記者寫道:“揚子江水漫過了江邊馬路,城裡的許多地區都被淹了。黃包車仍然在接活,在幾乎沒到了座位的深水中拉客。在街道上劃舢板成為每天都能見到的一道風景。”

災民們露宿在高地和鐵路兩旁,或困居於高樓屋頂,白天像火爐似的悶熱,由於國民政府的中央賑災委員會根本沒有任何有效救災措施,洪水中到處漂浮著人畜屍體,瘟疫蔓延,死傷慘重。

漢口狀況極為艱難,安葬屍體和安置難民這兩件事非常困難,市政府宣佈從晚上十點到凌晨五點實行宵禁,但是每天晚上仍然發生許多搶劫案件。

漢口:一個運送食物的苦力站在深水區。

從湖北到江蘇,沿途共有354處出現絕提、漫堤,湖北、安徽、江蘇等南方8省嚴重受災。安徽省首府安慶城也部分被水淹沒。

大量農田和村莊、城鎮被淹沒,百姓流離失所。

在社會各界和國際人士呼籲下,各界力量與國民政府一起組成救濟水災委員會,調集資源賑災。

由於南京國民政府的救助能力有限,江南災民們每家僅得到六角賑款,相對受災損失來說,不過杯水車薪。

9月17日,宋子文推動南京國民政府發行了第一批賑災公債3000萬元。同時,孔祥熙致電張學良,要求當年惟一農耕正常的東北運糧賑災。此時,近億災民的冬衣問題也迫在眉睫,政府開始以每日一萬套的速度趕製冬衣,並且全國徵求破舊衣服和鞋,經消毒後運發各地。

此次水災令南京國民政府開始重視修林造堤的的水利工程問題,並試圖完善中國的水災救濟機制,但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多年內戰,水利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反而產生了大批貪官汙吏,直到1949年,全國僅有23座水庫,江河堤防僅4.2萬公里。

如曾任全國建設委員委員長的張秋白,本是安徽省建設廳長,通過皖江沿線的江堤建設工程中飽私囊,買官成為全國建設總長,又試圖通過沿江水利建設來撈取個人的好處,因民憤太大,後被鐵血殺手王亞樵斃於槍下。

趁我國難,日軍趁機在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侵華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高度重視水利建設工作,1949年至1976年,全國建成大、中、小水庫85000多座,修築江河堤防28.69萬公里,治淮決勝,有力地保障了抗洪防旱工作。

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武漢關水位最高達29.43米,超過1931年的28.28米,而武漢安然無恙,當年水災死亡人數和損失不到1931年水災的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