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教一個理解能力很強的學生時,老師是什麼感受?

董其斌


很欣賞這樣的學生,同時也感到很欣慰。希望學生取得好成績,也會感到高興。


易查分


當老師教一個理解能力很強的學生時,老師自然是很輕鬆的,並且會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感到自豪和驕傲。

我教書十餘年,遇見過無數學生,剛參加工作時在縣城中學,教過職高班,高中和職校的一種聯合辦學班,承諾學生三年都在高中就讀,三年後可以選擇高考也可以選擇去讀職校,其中學生的基礎非常薄弱,也就是那種無法達到高中錄取線的初中生,這樣的班級這樣的學生理解能力可想而知,教他們化學課,我需要把初中化學先完整的教學一遍,學生不僅理解能力不強,學習習慣也不好,當時我剛畢業,一腔熱血要灑在教育事業上,結果走上講臺的第一年就遇見這樣的學生,對我的教師生涯真的是出師不利,每次考試平均分只有40多分,所以學生理解能力不好,知識點再重複多次,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後來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從開始教職高班、後來教C班、然後教B班,最後能教A班,

所以作為老師遇到一個理解能力很強的學生時有以下感受

教學相長

我曾接觸過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我明白教學相長四個字的含義,教一個理解能力很強的學生時,老師只需要引導、點撥或是幫助學生舉一反三,不會苦口婆心的去重複知識點,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高效,而老師的教學水平會越來越高,更有動力去專研教材和教法,因為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源源不斷的涓涓細流。

高徒出名師

對於那些理解能力超強的學生而言,他們自學能力也很強,非常的自律,老師是不是名師對他們的影響反而會小很多,換句話說,老師是誰並不重要,只要能輔助好他的學習即可,所以現在的高考並非名師出高徒,而是高徒出名師,出幾個清華北大,老師也成了名師。

理解能力來自閱讀能力

當然,理解能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擴大孩子的閱讀視野,都能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梳理,能夠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作為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滇哥教化學


教學相長,欣慰欣賞。

01、高興都來不及

老師講課時,學生頻頻點頭,嘴角不時會心的笑,不僅說明學生能理解,更是對授課老師的一種鼓勵。

一做題次次達優,一發言頭頭是道,哪怕老師給一個手勢或是一個眼神,學生就心領神會。“小老師”會由此誕生,學生成了主角,老師在一旁欣賞。想象一下,畫面好美。

02、“行學生”可能會

逼著老師課堂上少講,講重點說關鍵,點撥即可。

逼著老師給他開小灶,不斷挑戰新高度,深化知識認知。

逼著老師自我成長,勤鑽研廣涉獵,一碗水還得一桶水。

03、心裡總有個你

平時做題,試卷批閱,不妨多看幾眼。

每逢考試,首先關注,這次又考幾分。

公開課上,嶄露頭角,交流互動幾次。

理解力強,教學相長;

和諧共生,欣慰欣賞。


歷史羅老師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老師得此之英才而教育之,乃教師之樂,乃教師教學生涯之幸也。


鑫隨筆動


有一種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喜悅和幸福感,然後,有一種繼續學習的緊迫感和惟恐力不勝任的壓力,接下來就是每天的課堂上不斷欣賞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奇妙感受!


愛你出彩


喜愛,惜才之情溢於言表。


炎林3278


輕鬆啊!會不自覺的要多教點東西,想我真的遇上了個天才,恨不得直接讓他能考上清北!


龍乾上九


首先是慶幸,這樣的學生可不好找呢?

其次是動力,促進老師不斷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學高為師嘛!

最後,用老師豐富的經歷,引導孩子,助其早日成才。


數學星天地


首先是欣賞這樣的學生有這種能力,在學習方面遊刃有餘,同時這種學生能夠看到的問題也是更多的,這就促使老師也需要不斷去學習成長,才能與學生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