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課“遺漏”的孩子們

網課上了17天,張昊“失聯”了11次。老師和同學都知道,聯繫不上他的時候,肯定是爸爸又沒在家,他沒法上課了。


被網課“遺漏”的孩子們


張昊是山西忻州市某鄉鎮的一名五年級學生。像張昊這樣上網課“失聯”的鄉村孩子還有不少,有些人比較幸運,因為被社會“看到”,暫時化解了屏幕和網絡難題。但還有一部分沒有被“看到”的孩子,被網課“遺漏”。


失聯的11天


這是張昊第一次上網課,他很快就學會了,覺得網課特別好,老師誇他有進步。但現在張昊已經有十幾天沒上成網課。“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急得想哭,也不想見別人。” 張昊說他現在特別想開學,這樣就能天天和其他同學一樣上課。


張昊很羨慕家裡有手機可以一直上網課的同學,他家裡有寬帶和無線網絡,但能用的手機只有爸爸這一部。


“停課不停學”伊始,考慮到部分農村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無網絡或網速慢等情況,教育部安排中國教育電視臺2月17日開始通過電視頻道播出有關課程和資源,解決這些地區學生在家學習問題。這一渠道也被寫進了各地教育部門“停課不停學”的方案中,包括忻州市教育局。


不過12歲的張昊無法享受到這一特殊安排。他家裡只有老式電視,沒有中國教育電視臺。奶奶的手機是老人機,也看不了直播。這意味著只有爸爸在家時張昊才能上網課,但他爸爸經常不在家。


彼時,張昊爸爸正在山西和內蒙交界處,鄂爾多斯市內拉貨。張爸爸今年34歲,25歲開始拉貨,到現在已快10年。從張昊上網課開始,他出去拉了兩次貨,共有11天沒在家,張昊也就落了11天的課。


張爸爸考慮過再買一部手機,但這對於一個月掙3000多塊錢的他來說“成本太高”,另外他也擔心買個1000多塊的用不上多久,便不想現在就買。


“我現在沒辦法,不知道這個網課會維持多久,也不能不去拉貨,就只能先這樣了,等著學校趕快開學。”張爸爸也很無奈,他只有小學的文憑,平時也輔導不了孩子。


爸爸不在家時,張昊只能自己看書。家裡就只剩張昊和70多歲的奶奶兩人,他家是低保戶,媽媽在朔州餐廳打工,回來次數很少,今年過年到現在都沒回來。“我現在特別想開學,這樣就能天天和其他同學一樣上課了。”張昊說。


在院子裡蹭到三格網絡


對於徐倩華來說,解決手機的問題只是網課開始的第一步。


徐倩華家裡用的也是老人機,25塊錢買的。開網課後,她借到了姑姑的舊手機。但家裡沒有網絡,徐倩華得經常拿著手機在自己家院子裡上課,因為要蹭鄰居家的網。


“屋裡只有一格信號,去院子裡就會有三格。有時信號不好,上英語課和數學課會完全聽不清。”徐倩華沒辦法時就會去同學或叔叔家用網絡。


徐倩華很喜歡上網課,但有時要去別人家蹭網讓她覺得“很不方便”,她也特別想開學,因為開學了老師就可以當面指導,“學的也會更好一些。”


徐倩華今年也上五年級,3歲時父親因為販賣兒童入刑進監獄,判刑12年,至今未出獄。後來媽媽離家出走了,再沒回過家。


她從小和伯伯一起生活,伯伯是單身漢,兩個人相依為命,家裡只有兩間房,還是政府給蓋的房子。伯伯今年53歲,只讀到二年級,年輕時到鋼鐵廠打過工,後來就回家了。家裡沒田,沒有收入來源,“村裡哪家需要幫個小忙就去幫一下,一次10來塊、幾塊,賺個零錢。” 伯伯會經常告訴她要好好學習。


和徐倩華一家通話時,每次聊不上幾分鐘就會斷線,徐倩華伯伯說是手機線路不穩,耗電也很快,四十分鐘的電話中間斷了九次。


被網課“遺漏”的孩子們

徐倩華供圖才


“能撈一個是一個”


類似張昊和徐倩華這樣的例子在一些鄉村學校不足為奇。


據忻州一所小學的李校長透露,他們學校1-6年級130多個學生中,目前90%以上都可以正常上網課,但總有10多個學生上不了。有的是因為家裡父母不在,和爺爺奶奶住一起,沒有手機無法上課;有的是爸媽離婚了,父母年輕也沒心思照看孩子;還有一些學生天生有些智力問題,即使在學校也不會認真上課,更別說網課。


這些孩子中多為留守兒童,住的很偏遠,學校也往往聯繫不上家裡人。另外,孩子家長知識水平不高,他們在家也都面臨著沒人監督的問題。


以徐倩華為例,她很喜歡學校的老師,因為只有老師能教她知識。家裡爺爺和伯伯對她哪天上網課並不清楚,也不知道網課是什麼情況,“有時候讀‘a b c d’拼音他們都不懂。”


李校長坦言,對於這些問題他們也沒辦法,學生家裡的條件就是這樣,政府目前也沒啥說法。學校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落實最大限度保障所有學生的上課效果,他們只能讓老師多下點功夫,對學生多一些作業批改和指導。


另一位老師也告訴南都,雖然有人提出課程可以從暑假或其它假期中補回來,這段時間就讓孩子們在家自學看書增加閱讀量,但這對於他們那兒的孩子是不現實的。因為孩子們除了課本就沒有別的課外讀物,沒有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意識,又缺乏一些自覺性,“如果沒有網課這麼長時間擔心他們會被荒廢掉。”有老師說,目前只能“能撈一個是一個”。


南都記者關注到,忻州市教育局2月15日發佈的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方案中曾提出,偏遠農村的孩子可收看中央電視臺4頻道的有關課程和教學資源,個別無法收看線上教學和視頻資源的學生,開學後由本校組織教師對其進行免費輔導補課。


被網課“遺漏”的孩子們

被“漏掉”的大山孩子


鄉村孩子沒條件上網課的情況被曝光後,隨即引發輿論關注。


3月2日,河南省教育廳要求全面摸排網上學習進展,逐校建立不具備網絡學習條件的學生清單。重點聚焦疫情嚴重地區、貧困地區、偏遠地區,重點關注困難家庭子女、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學生的幫扶和指導。對於既不具備網絡條件又沒有智能手機和電視機家庭的學生,建立精準幫扶機制。


除地方政府外,一些企業和愛心人士也自發組織給農村貧困孩子解決上網問題,為一批孩子裝了寬帶,送去智能手機。3月3日,工信部出臺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重點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精準幫扶舉措,減輕困難學生用網資費壓力。這意味著有一部分被關注到的孩子將從中受惠。


不過對於一些更偏遠的山區孩子來說,深山與貧困將他們阻隔在了網課之外。


雲南臨滄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41%的西南邊陲城市,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25歲的林風就在這裡的一所偏遠山村小學教書。


林風的學校原計劃2月23日開學,老師們在2月中旬就被全部召回了臨滄,但現在開學一再推遲。外地來的老師有的在城裡租房,有的就直接住在學校自我隔離。林風說,臨滄城市裡的孩子早已開始上網課,但鄉村難以開展。上網課對這些孩子來說不太現實。


林風班上有十幾個孩子,前不久學校要求建微信群,有5個孩子的家長沒有微信,有一家只有叔叔有手機,但也時常停機。班上還有個學生家住深山,離學校很遠,整個假期都沒法聯繫上。她爸爸常年酗酒,媽媽有重疾,家裡的一部老人機停機是常態,即使偶爾交了話費,也常常沒信號。


目前當地教體局採取的應對辦法是城區先行上網課,山區的孩子發新書,自己獨立學習,老師居家寫教案,有問題的同學主動詢問,老師也要主動問他們的學習困惑。


3月5日,林風和老師們回學校給孩子發了新書,檢查了假期作業。林風給學生還發了預習資料,包括語文下冊的知識高頻考點等,教給他們預習方法,孩子們需要回去自己預習。但目前只有一個學生打電話問她關於負數的問題。“有的孩子沒處問,有的可能也不想問。”


林風說,高年級的學生還有預習的可行性,低年級的同學,發了新書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平時給了班上孩子一些獨立學習的建議,培養過一段時間,有一部分人預習起來應該不難。但也有好幾個孩子玩性大,家長也管不了,“只能耗時間,等開學”。


被網課“遺漏”的孩子們

幹農活學習生活智慧


林風知道,這段時間不上課對這群孩子影響肯定很大,比如有的孩子到開學功課一定跟不上。學校領導也擔心跟城裡學校的分數線可能要拉大距離了,不少老師也很慌張。按照以前的教學規定,他們5月份要結束全部課程,全部作業量,現在照這個進度應該很難。


事實上,老師們的擔憂不無道理。以忻州市小學為例,李校長向南都透露,按照忻州市教育局的規定,小學階段線上教學一天不能超過45分鐘,但他們認為這樣肯定不行。一方面是小學生自覺性差,另外畢業班的孩子也還有小升初的壓力,他們學校差不多每天都會安排孩子上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和科學課,另外還會有一些答疑輔導課。“一天六節網課,每節40分鐘。”


不過,停課在家的林風現在想的是與其焦慮不安,不如好好待在一起,閱讀,或者就去感受生活的來之不易。她相信還有比分數線更重要的東西。


林風告訴家長,孩子們這段時間缺的知識都可以補上來,最重要的是生活裡的日常。做飯洗衣服做農活……從一隻母雞下蛋到小雞兒破蛋而出,做一個蜜蜂桶放在山裡到掏了蜂蜜去換錢,都是生活的智慧,這也叫知識。


林風班上孩子的家長平時都要去幹農活,在樹林里加刀,或是養蜂。孩子們現在在家裡也要幫忙幹農活,只有早晚有時間學習,所以林風佈置的預習時段也是早晚。


問及孩子們想不想開學,林風說昨天有個小女孩告訴她,在家可以多幫幫父母。


後記


南都記者瞭解到,即使多數孩子排除了上網課的設備困難,也還有一些現實問題擺在老師們面前。


一方面,有些學生現在一天需要上六節網課,他們以前沒有這麼長時間接觸過電子屏幕,老師擔心他們眼睛可能會適應不了。另外,鄉村孩子一般在學校沒人接觸手機。這次長時間上網課,也有可能導致學生“上癮”,太依賴手機,之後會離不開。


事實上,這兩個問題也正是近兩年中小學在重點整治的。去年兩會期間,有多位人大代表建議“出臺文件法規,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很多鄉村小學就是如此實施的。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其文章中表示,全面開展在線教學,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如果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將會出現影響學生視力發育,讓更多孩子染上網癮,在線教學效果也不佳的多重問題,進而還會影響到開學後的學校管理和學生培養。


他認為,目前在線教學中發生的問題,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引起重視,共同思考怎樣才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要避免“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出現後遺症。其中,迫切需要學校和家長“家校共育”,共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


3月6日,教育部對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也再次提出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認真梳理總結前一階段“停課不停學”工作的基本情況,以適當方式廣泛聽取教師、家長和學生等方面的意見,瞭解掌握學生的實際需求,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問題,加深線上教育規律與特點的認識。


並強調各地各校要逐一排查學生線上學習條件上存在的實際困難,建立精準幫扶機制,以學校為單位“一人一策”做好關愛幫助工作,確保“一個都不能掉隊”。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報道

南都記者 吳單 實習生 韓佳良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