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投資千萬條,邏輯第一條,

下手不思考,每天心浮躁。


今天和我的讀者聊起組合的話題,雖然投資這個東東在各種大咖嘴裡已經上升到哲學的範疇,但,也許,給投資者段位歸一個類,有利於投資者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更有利於他們理性投資。


我們認為,邏輯是一個很好的分類標準,如果按照沒有邏輯、簡單邏輯和科學邏輯來分類,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一、沒有邏輯的投資者

目前市場上80%以上的個人投資者都屬於這一類吧,他們想要通過投資股票或者購買基金賺錢。但是,他們並沒有花時間去認真的瞭解(更不用說系統的學習)投資這件事情,他們不清楚自己投資的是什麼樣的產品,可能賺到多少錢,可能面臨多大的風險,更不用說基金經理的風格、特點等等等等。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這類投資者做判斷的標準往往是信任,比如,某理財經理對我特別好,經常對我噓寒問暖、送油送面、節日祝福,生日問候,都快趕上我親閨女了。比如,我一個很好的同事,他買了這個產品,說是特別好,我也試試。再比如,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看大家都在那買,我也就買了。再比如,理財經理正在介紹,他突然打斷說道:“您也別說了,說了我也聽不懂,反正我就信你了,你說買我就買......”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以上是一種情況,還有另外一種,


“昨天新聞聯播說啦,國家要大力發展某某行業,所以,我今天就買入了XX股票。

“不是都說,每年春天都有一波行情麼,所以我每到春節後就買點基金......”

“我知道那個企業,你看他們賣的產品特別火,很多人排隊都買不著,我得趕緊買點他們公司股票,肯定賺”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各位,這是我們生活當中經常遇到的情況,投資者買基金(或者買股票),應該是因為這個基金經理有著優秀的投資能力,怎麼證明他優秀,看他的歷史業績,他過去為投資者賺了多少錢,承擔了多大的風險?他是價值投資的風格,還是主題投資的風格?他是投資股票、還是債券,還是黃金、期貨(此處請參考我們“唯基解密”系列文章),而不是上述這些理由。


某人對您好和這個基金經理投資能力好壞沒關係;同事/朋友買的基金未必真的好也未必適合您;大家買你就買,這個又不是買白菜,沒有哄搶的概念;而“你說買啥我就買啥”,這聽起來是多麼的不負責任(所謂,賺錢拼死拼活,投資那麼隨意。)我們這裡只是從投資角度來考慮,不是情感的範疇。


今天新聞聯播說和明天股票漲也沒有直接的聯繫,股票價格是大家交易出來的,多少人會看著新聞聯播買股票?所謂春季躁動也都是素人瞎說的東西,沒有數據可以證明。


二、簡單邏輯的投資者

其實,我們最近寫的文章就算是“簡單邏輯”。


因為之前很多人投資都缺乏理性。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市場上沒有那麼多有效的渠道去獲取足夠的信息。比如,說一個基金好,為什麼?因為過去多久賺了多少錢?沒錯,賺錢是好,不過,到底有多好?是第一名,還是第十名,甚至前500名基金都是賺錢的;如何界定你買的基金足夠好?另一方面,大家對於基金經理的瞭解還不足夠,比如,有人說,“這個基金經理挺好的,因為這個人是價值投資者,買的都是基金面優秀的好公司。”可是,您會發現,所有價值投資者都這麼說,A基金經理買的好公司和B基金經理買的好公司有什麼區別?他們選擇的股票一樣嗎?風格有什麼不同。這個道理很簡單,有些基金經理喜歡吃蘋果,有些喜歡吃西瓜,還有喜歡吃榴蓮的;不論哪種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但是,投資者中就有不喜歡榴蓮的,但是大家不去深究,當投資體驗和自己預期不符時,就開始抱怨。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我們“唯基解密2”欄目的文章解決了大家的這個問題,我們寫出的每一位基金經理,都具有全市場排名的業績,我們通過重倉持股、資產配置、投資風格的比較分析,告訴大家這個基金經理是什麼風格,幫助大家去選擇。比如,信達澳銀的馮明遠擅長科技股投資,景順長城的劉彥春擅長消費類投資,易方達的張坤屬於典型的價值投資,個股持有時間較長,持有期間的成功率較高;而交銀施羅德的王崇投資比較分散,回撤控制的比較好,醫藥行業葛蘭、趙蓓、譚小兵業績都很好,但是他們風格不同,有的喜歡價值投資長期持有,有的會拿一部分倉位做波段。中歐的周應波較為綜合,持有大資金,依然可以獲得長期的超額收益,具體可以參考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醫藥貼:你喜歡長期持有的葛蘭、趙蓓,還是有點調皮的譚小兵呢?

唯基解密2:中歐——周應波,從2000萬到200億,他似乎沒有錯過主流。

唯基解密2:易方達——張坤,論持續的打擊力。

唯基解密二:交銀王崇——中生代王者

唯基解密2:信達澳銀——馮明遠,過去3年,業已封神。


但是,各位,瞭解了這些人,我們依然還是簡單邏輯的投資者,因為我們無法去定義,每個人應該買多少比例,更多的錢應該給王崇還是馮明遠?OK,我喜歡分散,但是每個人應該投資10%還是20%?為什麼不能是15%或者17%?我投資了5個基金,那麼,這些基金加起來我承擔的風險有多大?關於應該把錢投給誰(給誰打理),應該拿多少錢給他打理?這兩個問題沒有理性的思考,主要還是憑感覺,這依然是簡單邏輯的投資者。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三、科學邏輯的投資者


A股市場目前一共3700多隻股票,假設其中500只未來1年都能賺錢,問題是,沒有1個基金經理可以投資這500只股票。現實的情況是,有的人擅長消費,他主要投資了消費類的30只股票;有的人擅長電子、計算機,他投資了100只這類股票;有的人擅長醫藥,OK,她選擇了15只,以此類推,最終,這500只股票中,可能有20位基金經理大致能覆蓋,所以,如果您想賺到這500只股票的收益,1個基金經理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多位,覆蓋更多的行業,同時,使您的選擇不要集體“跑偏”。


第二,當我們選擇多隻基金建立組合時,應該用數據去論證,這幾隻基金,每個配多少的比例,成為一個組合,那麼這個組合過去的收益水平是怎樣的?回撤的水平是怎樣的?組合的夏普比例是多少?我們希望控制在多少?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進行調節,首先資產類別的調節(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QDII基金等),其次,每隻基金比例的調節,一直到這些數據複合我們的要求,而且持續跟蹤。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各位讀者,到了這一步,我們說,我們建立了科學的邏輯,因為某基金經理業績很好,回撤也控制的不錯,所以我們選擇他作為我們的基金經理,把錢給他打理。我們打算投資20%的資金給A基金經理,15%給B基金經理,50%給C基金經理,從而,根據歷史的測算,這個組合預期收益能達到xx,而且,最大回撤控制在xx以內。


PS:希望我們的組合可以早日問世吧,雖然我們現在還在“積攢優秀基金經理”這個簡單邏輯範疇。


四、最後要說


雖然我們簡單的按照是否有投資邏輯給投資者的投資水平分了類,但是,我們同業聊天時又會開玩笑說,“這個世界上的投資分三種,最好的是,既有邏輯、又有好的投資結果;其次是,雖然沒邏輯,但有好的投資結果;最差的是,有邏輯,但是,投資結果是差的。”


所以要總結的是,各位投資者,我們做這樣一個分類,實際上是為了讓大家更加理性的去投資,而不是建立“投資者鄙視鏈”,試圖理解我們的好意吧。


唯基解密2:投資者“鄙視鏈”

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加入正念投資的大家庭(請添加微信fantian1111,和真基友一起交流。


我們的免費文章已經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具體如下:


唯基解密2:2017-2019,最強基金經理

唯基解密2:交銀王崇——中生代王者

唯基解密2:信達澳銀——馮明遠,過去3年,業已封神。

唯基解密2:景順長城——劉彥春,10年投資,集大成者。

唯基解密2:交銀三劍客——楊浩,為什麼有的股票持有2年,有的3個月?

唯基解密2:交銀三劍客——何帥,《三劍客、完結篇》

唯基解密2:過去3年最強醫藥基金,附原始數據。

唯基解密2:不得不說的“東方紅”

唯基解密2:易方達——張坤,論持續的打擊力。

唯基解密2:寶盈—李進,一般年景,你很難超越。

唯基解密2:中歐——周應波,從2000萬到200億,他似乎沒有錯過主流。

唯基解密2:工銀瑞信—袁芳,女神+女戰神,此物本應天上有

唯基解密:複合收益率——我們應該希望自己掙多少錢?

唯基解密:控制最大回撤——別把賺到的錢虧回去

唯基解密:卡瑪比率——貴州茅臺和格力電器,誰的性價比更高

唯基解密:夏普比率——同樣的增長,但質量不同

唯基解密:信息比率——選取指數基金的好幫手

唯基解密|複合收益率——我們應該希望自己掙多少錢?

債多不愁2:過去3年最強二級債基

債多不愁2:補丁貼——關於過去2-3年最強債券(附最新榜單)

債多不愁2:過去2年,最強短債基金,強大的現金替代工具。

債多不愁2:過去3年最強純債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