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民代攻“主權”與“去中國化”議題 蔡當局小心炸開

“臺獨”民代攻“主權”與“去中國化”議題 蔡當局小心炸開

  香港中評社報道說,臺“立法機構”第十屆“立委”陸續展開質詢,出現許多所謂臺灣“主權”議題,也對中國大陸有強烈敵意。包括深綠的臺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要求臺灣當局“外交部”要成立“中國司”,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力倡“美國應和臺灣建交”,加上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範雲要求“中央研究院”更名等,這些問題發酵,都會讓蔡英文第二屆任期,十分頭痛。
  首先是陳柏惟提出要“外交部”成立“中國司”或是“內交部”,雖被訕笑,甚至“內交部”說法也被認為,“兩岸是內部事務”,這和陳柏惟的政治認同並不符合,可見陳質詢邏輯不通。
  但邏輯通不通,可能也不是重點,因為只要“立場對了”,網友就一面倒的讚賞。陳柏惟的“抗中色彩”明顯,加上他自己在臉書上時時刻刻發文、直播等,把自己當媒體經營,只要被媒體批評,就在網路上說明自己立場,網友似乎還是買單。
  林昶佐過去也質詢過相關議題,認為陸委會應列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就是認為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外交部”所掌管的“外國事務”,但當時蔡當局就謹慎應對。現在他舉美國眾議院通過的“臺北法案”,質疑美國沒有跟臺灣“建交”,對臺灣“邦交”國的約束力不夠強,希望美國帶動與臺灣“建交”,其他國家看到美國的動作,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範雲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對於“中央研究院”的原文“Academia Sinica”,拉丁文academia是“學院”的意思,而Sinica則是形容詞“中國的”,呼籲“中研院”應該要研議更名。“中研院”的名稱由來已久,這時候針對“中國”名稱希望更名,“去中國化”的意味濃厚。
  範雲過去是社民黨召集人,後來因為民進黨為了拉攏小黨,才將範雲納入不分區。範雲鎖定這個議題是自己的意見或是代表民進黨質詢?很可能傾向前者。但挑起這個議題除了希望幫自己加分,反而會讓蔡當局要面對“去中國化”議題的壓力。

  最近“立法院”的“委員會”質詢,“泛綠委員”紛紛聚焦臺灣“主權”、“改名”、“去中國化”等議題。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效應,剛好讓激進的泛綠“立委”有議題可以詢問,再三追問臺灣跟中國大陸關係到底該怎麼定義。
  蔡英文有著817萬票的民意壓力,加上本土激進立場的“立委”質詢步步逼近臺灣“主權”議題,蔡當局官員可以守住底線嗎?若稍為不小心回答過頭,讓這個議題炸開,蔡英文恐怕也難收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