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接二連三,比特幣“數字黃金”之名被證偽?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東“黑天鵝”石油減產結束、油價閃崩,美聯儲緊急降息、美股觸發熔斷,今年才不過過去了兩個多月,發生的事情卻趕得上過去好幾年,一系列事件影響之下,全球經濟似乎已經籠罩了一片灰暗。


“黑天鵝”接二連三,比特幣“數字黃金”之名被證偽?

投資者的情緒在近期更是急劇恐慌,VIX恐慌指數飆升至55,短時間內,資金能夠流向的地方已經少之又少,除了黃金強勢衝破1700美元外,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其他品類都表現不佳,這其中也包括“數字黃金”比特幣。

事實上,有不少人喜歡將黃金與比特幣放在一起對比,比特幣本身的設計結構與理念就與金融危機相關,是“中本聰”為對抗金融風險而設計的,它本質上是仿造了黃金的模式,甚至因為許多技術的糅合,使得比特幣很難以偽造,也更便於攜帶與轉移,在這一些特點上比特幣比黃金更優秀。

但資本卻沒有選擇比特幣,這是為什麼呢?

比特幣確實有成為避險資產的能力,如前述所說,它本質就是仿照黃金,總量恆定、防偽造等等一系列的設計都為比特幣成為避險資產做足了準備。

但是與黃金比起來,比特幣太“年輕”了。相比於經過幾千年沉澱、擁有全球投資者認可的黃金,比特幣的受眾要少得多,而且這其中的投機者居於多數,只是希望藉著比特幣的波動獲利,真正相信比特幣的人是少之又少,流入比特幣的資金自然也少,即便是灰度投資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在加密市場投入的其實也就是二三十億美元的規模而已。

另外,比特幣中的籌碼集中度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早期進入加密市場的人很容易以極低的價格積攢大量的比特幣,而現在想要獲得一枚比特幣已經非常昂貴,這就導致這些比特幣巨鯨的市場行為對於比特幣的價格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不穩定的價格是比特幣成為避險資產一個非常大的阻礙。

目前來看,比特幣要成為真正的“數字黃金”仍然任重道遠,其本身與黃金的關聯度並不如市場預期期望的那麼高,但是比特幣本身的設置使得它有成為“數字黃金”的能力,目前比特幣缺乏的其實是時間,它需要時間去被大眾認知,去進入投資機構的投資範圍。

我仍然期盼著有一天比特幣能成為真正的“數字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