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之印的發現實在有點“不正經”,被小孩撿到的鎮館之寶...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陽市區東北30多公里的韓家灣公社韓家灣小學的14歲學生孔忠良放學回家,他在渠邊看見土坎上有個東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他跑過去用手把發光的東西刨了出來。他擦去上面的泥土,原來是一塊光亮的玉石,玉石的上部趴著一個動物。下面四四方方的,好像刻著字,可他一個也不認識。過了幾天,他父親孔祥發要到西安給生產隊辦事,孔忠良就把印章拿出來讓父親帶到西安,找家刻字鋪把印上的字磨平後刻上自己的名字。孔祥發向小兒子詢問這方玉石印章的來由,端詳著印章的造型、質地、文字,儘管他也認不出是什麼字,但總覺得這東西非尋常之物。


他聯想到印章出土之地在劉邦陵園之內,自己在擔任大隊幹部期間,同到這裡來的文物工作者曾打過多次交道。再想想老家周圍常常有人能挖出古代的陶盆、瓦罐、瓦當、麻錢之類的古物,他意識到這顆印章極有可能是件文物。第二天他到西安後,顧不得生產隊的事,就直接找到了陝西省博物館請他們對玉璽進行鑑定。博物館的人一看印章上的動物造型和印面上的“皇后之璽”四個篆字,當即認定它是珍貴文物。陝西省博物館的有關專家對其進行了仔細地研究、鑑定,結合出土地點,查閱了許多古代文獻之後,認為其為呂后的印章。


在《漢官舊儀》上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而這枚玉璽的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漢官舊儀》所載相符。其發現地離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公里的陵園之內。


此枚玉璽,玉質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是古代印章精品之中的精品。“皇后之璽”四字在藝術上極為高超,印文的章法十分講究,其排列與行距十分疏朗大方。被列為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印章對於中國人而言,有著很深的意義,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你可以刻一枚印章送給你的好友、同事、同學、戰友......過生日的時候、分別的時候、想感謝一個人的時候......很多的時候,你想選擇一樣禮物送給他人。你希望禮物能高雅脫俗、能意義深遠、能記憶永久、能得到對方的重視和喜歡。而每個人最熟悉的最喜歡的字眼莫過於自己的名字。你送他一枚名章,你所要表達的深情厚誼不言而喻。你可以把你喜歡、你鐘意。你有共鳴,你所感悟到的讓你受益無窮的一句話、格言、座右銘等刻成印章。你可以給你所經營的公司及店鋪等事業刻一枚印章。它可以體現你事業所具有的中國特色和博大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