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語詞根是中國人輕鬆快速準確記憶單詞的核武器


印歐語詞根是中國人輕鬆快速準確記憶單詞的核武器


英語單詞water和sweater和德語中的相應單詞Wasser和Sweater用到相同的後綴-er。

也就是說,記憶英語單詞water的重點是wat-這個詞根,而德語是重點記憶wass-。 至於為什麼英語中的t會對應德語中的ss,後面會介紹。

【英語】water ['wɔtə(r) ,'wɑ- /'wɔː-]n. 水, 海水, 雨水v. 噴淋, 注入水, 供以水; 流淚, 加水

拆解:wat+er。

重點注意:英語中,w和wh後的a通常讀[ɔ]或[ɔː]。

【德語】Wasser(國際音標/ˈva.sɐ/ [das] 水。

拆解:wass+er。

德語中所有名詞首字母均大寫。

德語中的w讀[v],對應俄語中的в,英語、法語中的v。

【俄語】вода(國際音標/vɔˈda)/名詞 水,飲料

拆解:вод+а。

英語中的wat-,德語中的wass-,俄語中的вод-最終都源自PIE(原始印歐語)*wód-,由詞根*wed-(表“水,潮溼”)在加後綴*-r̥(加在詞根後構成名詞的一種後綴) 變化元音而來。

也就是說,PIE由詞根加後綴構成名詞時,通常會產生元音變化。

英語單詞wet和water源自同一個PIE詞根*wed-(表“水,潮溼”),區別在water經由*wódr̥ (表“水”)。

【英語】wet [wet]n. 溼氣, 水分, 潮溼v. 弄溼; 變溼adj. 溼的, 搞錯的, 潮的

PIE中的短元音a和o在日耳曼語合流為a,斯拉夫語中合流為o。而PIE中的*d在日耳曼語中變化為t,英語中為t,德語中繼續變化為z(讀漢語拼音中的c,在元音後寫成ss)。

最終,PIE中的*wód-在英語中變化為wat-,在德語中變化為wass-,在俄語中變化為вод-。

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第7單元出現sweater。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這個單詞和water一樣用到後綴-er。

【英語】sweater ['swetə(r)]n. 毛衣, 運動衫, 毛線衫

去掉後綴-er就是sweat。

印歐語詞根是中國人輕鬆快速準確記憶單詞的核武器

【英語】sweat[swet]n. 汗, 汗水; 焦急, 神經緊張, 不安; 水珠, 水汽; 苦差使v. 出汗; 焦慮, 煩惱

源自中古英語swete, swet, swate, swote,源自古英語swāt,源自原始日耳曼語*swait-, *swaitą,源自PIE(原始印歐語) *swoyd- (“to sweat”),*sweyd- (“to sweat”)的o級(元音由e變化為o)。


前面已經介紹過:PIE中的*wód-是由詞根*wed-變化元音e為o,也就是o級。

前面也介紹了:PIE中的短元音*a和*o合流為*a,*y變化為*i,*d變化為t。最終PIE中的*swoyd-在原始日耳曼語中變化為*swait-。古英語變化為swāt,中古英語又變化為swet,現代英語中變化e為ea,最終就成了sweat。

印歐語詞根是中國人輕鬆快速準確記憶單詞的核武器

德語中,表“汗”的單詞是Schweiß。

【德語】Schweiß(國際音標/ʃvaɪ̯s/ [der] 發汗。汗。

德語中用sch作為一個組合,讀[ʃ],對應英語中的sh,法語中的ch。

德語中的w讀[v],ei,ai讀[ai]。德語中的ss在長元音和雙元音後寫成ß,讀[s]。

英語中的sweat既可以作名詞表“汗水”,也可以作動詞表“流汗”。而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俄語中的名詞和動詞是有明顯區別的。德語中表“流汗”的動詞是schwitzen。

【德語】schwitzen(國際音標 /ˈʃvɪtsən/, [ˈʃʋɪtsən], [ˈʃʋɪtsn̩]

vi. ① 出汗。流汗。 ② 返潮,滲出水滴。③(金屬)滴珠。

拆解:schwitz+en。

很明顯,名詞和動詞之間發生了元音變化,ei變化為i。

另外,接在元音後的ss變化為tz(讀漢語拼音中的c)。

德語中的z、c、、tz、ts、ds都讀漢語拼音中的c。

俄語中的свитер是英語中的sweater的音譯。

【俄語】свитер (國際音標[ˈsvʲitɨr] ) 名詞 絨線衫

拉丁語表“汗水”的單詞sudor和英語中的sweat都源自PIE的swoyd-,只是拉丁語中變化為sud-。和古希臘語ἱδρώς (hidrṓs),梵語स्वेदते (svedate),古英語swāt (現代英語sweat)同源。

西班牙語繼承了這個單詞。

【西班牙語】sudor(國際音標/suˈdoɾ/, [suˈðoɾ] m. 汗水, 辛勞

拆解:sud+or。

法語中,拉丁語中的d和t通常脫落了。也就是說,sud-變化為su-。

【法語】sueur[syʊœr]n.f. 汗,汗水;出汗

拆解:su+eur(和拉丁語中的-or,英語、德語中的-er對應的名詞後綴)。

意大利語中則在or後加上e。

【意大利語】sudore:[sudóre] s.m. 汗,汗水:辛勤勞動, 血汗

拆解:sud+or+e。

印歐語詞根是中國人輕鬆快速準確記憶單詞的核武器

請看意大利語例句:

E’ il frutto dei miei sudori. 這是我辛勤勞動的成果。

英語單詞fruit(水果)經由古法語,和意大利語中的frutto都源自拉丁語fructus,源自fruor,源自PIE(原始印歐語) *bʰruHg- (“to use, enjoy”,作用,享受)。

區別在法語中把拉丁語中的ct變化為it,意大利語變化為tt。和英語中的brook (“to bear, tolerate”),德語中的brauchen (“to need”)。

PIE中的*bʰ在拉丁語中變化為f,在日耳曼語中變化為b。也就是說,在PIE源的單詞中,拉丁語中的f對應英語中的b。

英語單詞brook中的roo實際上保留了PIE中的*ru的讀音。只是英語中的r不再是舌顫音,而接近漢語拼音中的r。德語中則是把*ru-變化為rau-。德語和法語的r也變化為小舌顫音。

【德語】brauchen (國際音標/ˈbraʊ̯x(ə)n/) v. 想要。需要。

拆解:brauch+en(動詞後綴)

請牢記:學習外語一定要堅持多聽母語者的語音資料。

強烈推薦大家用《50Languages(50種語言)》軟件分別學習英法德意西俄語的聽力和發音。

這個軟件的69課專門談“要,需要”的話題。

德語中,表“我需要~”是“Ich brauche~”,相當於英語中的“I need ~”。這裡的brauche是德語表“需要”的動詞brauchen的第一人稱單數現在式。

在“學德語”裡,可以看到這樣的內容。

【德語】Ich brauche ein Bett. Ich brauche eine Lampe. Ich brauche ein Telefon. Ich brauche eine Kamera. Ich brauche einen Computer. Ich brauche einen Kuli.

【漢語】我需要一張床 。我需要一盞燈 。我需要一部 電話機。我需要一部照相機。我需要一臺電腦。我需要一支圓珠筆。

建議大家在熟練掌握“Ich brauche~”的基礎上利用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的時間認真學習這些例句。最好能做到“聽懂、會讀、會默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