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會折壽嗎?看看這些故事就知道

年輕時候就有糖尿病,確實很擔心是否能夠平安活過常人的壽命。尤其我們知道如果血糖控制不好,5-10年後很多併發症會出現,甚至威脅到壽命。

這裡,我請你看看這三則故事。

12歲得糖尿病,88歲還活著。

伯恩斯坦醫生12歲確診為1型糖尿病。後面的20年就是一直靠打胰島素,但是當時的問題是,就是測血糖都要到醫生那邊,就是沒有家庭測血糖儀。並不知道自己控制血糖的真實情況。

直到31歲的時候發現自己有腎臟病,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腎功能衰竭。醫生估計他活不了5年。而且呢其他併發症啊,一連接一個,比如黃斑瘤、血管病、視網膜病。尤其要命的就是前面說的腎功能衰竭,小便裡面有大量的蛋白尿。

挽救他的是一則小廣告。就是他看到一個雜誌上面有監測血糖的廣告。但是你知道當時只能醫生才能買這個檢測血糖的儀器。所以幸運的是他的妻子就是醫生,所以。以他妻子的名義買了一臺在家裡面測血糖。

好啦,自從有了監測血糖的儀器。他基本上要測每天5~8趟,什麼時候鬧情緒啦,什麼時候吃了一些什麼呀,什麼運動後啊,他都會把自己的血糖去測一下。這樣他充分的掌握了自己的規律。


糖尿病,真會折壽嗎?看看這些故事就知道

監測血糖並記錄

他甚至精確到他吃下一克糖能夠增加0.28毫摩爾每升的血糖。使用一個單位的胰島素,能夠降低1.68毫摩爾每升的血糖。就這樣,他使得自己在一年的血糖穩定的保持在4~5毫摩爾每升左右。

而且啊,他在飲食上面,特別注意清除一些精緻澱粉類的,或者是對血糖升高有很重要影響的碳水化合物。強調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類的食物。

至此他的一些慢性併發症開始逐漸有好轉。他的血糖、血脂,也都趨於正常。

但是一個困擾他的新問題出現了。就是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他獲得的經驗。但是當他去跟醫生或者醫學會去交流的時候,沒有人聽他的。因為他們都認為糖尿病是不可治癒的,或者是不可逆轉的。而且監測血糖的權利是在醫生手上。

為了實現他自己的想法。他在45歲的時候重新開始學醫,1977年以高分數考入到艾伯特愛因斯坦學醫學院。並且於1983年開立了自己的診所。至此,在很長的從醫生涯中立志推廣,將血糖監測的權利還給病人。

現年已經88歲。


世界上對一個患1型糖尿病85年的人。

鮑勃克勞斯是2011年就90歲。但是同時他是第1個85年1型糖尿病的病人。

他是一名機械工程師,根據他兒子的描述。鮑勃對待血糖,就像對待機械工程一樣精密。做到對飲食的絕對的規律或者嚴格。他把自己吃東西好比汽車的加油,身體需要的時候吃,不需要的時候絕對不吃。而且是吃身體需要的東西。

另外劫持血糖的監測。一直到1980年血糖儀才真正的普及,在家庭使用。

另外就是他非常熱愛運動,而且會定期去看醫生。


與血糖尿病抗爭80年的爺爺。

羅依是4歲的時候就診斷了1型糖尿病。但是你想想看當時是1930+年代。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而且對這種1型糖尿病的預期壽命也非常的低。雖然在1920年左右剛出現了胰島素。但是普遍對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認識是非常低的,認為預期壽命是都很短的。所以基本上期待說明,當時他爸爸媽媽只認為可能活個5-6年。

糖尿病,真會折壽嗎?看看這些故事就知道

胰島素問世

但是他爸爸媽媽仍然是非常積極的,就是用當時出來不久的胰島素。每天打三針。而且,羅伊有一個愛好就是運動。整體來說,使得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血糖控制都還不錯。

但是在14歲左右遭遇過一次,差點丟掉性命。因為他特別想喝飲料,為了偷偷的去喝飲料,他把這個血糖的值做了一些手腳。結果後來出現頭暈、沒力、眼花、冷汗等,不得不告訴他爸爸媽媽,然後送到醫院是高滲性的昏迷。這種糖尿病的併發症是非常兇險的。

幸好那次之後還搶救過來了,逐漸的恢復了正常。

現在85歲的他仍然保持著運動的習慣。每天要去散步,而且每週呢有150分鐘左右的運動。而且新鮮的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啊,適量的碳水是他的日常飲食組成。


-

這個也是哈佛醫學院喬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所說的。從胰島素問世來,大約有一半數的一型糖尿病能夠活過80歲。



關注“胡劍平醫生”,更多靠譜醫療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