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先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我多次給同事和朋友講過,它深深的影響了我。

80年代,高文光在天津開個一家經營五金機電的小公司,憑著“一盒螺絲釘也要送貨上門”的精神,慢慢越做越大。

公司的客戶基本都是批發商,慢慢被養懶了,當員工送貨上門時,還要幫他們把貨擺上貨架,甚至直接讓員工把貨送給用戶,也就是說,這些批發商根本不用做什麼,直接賺取差價。公司的員工對此很有意見,但高文光卻說:“客戶越懶,咱們越有飯吃。”

有一次,一個員工又被批發商指派直接給用戶送貨,他計上心來,拿出名片給客戶說,要不以後你直接從我這兒進貨吧,省去批發商的環節,價格肯定更便宜,對方一聽很高興,兩人一拍即合。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有人說:財富如水,一杯水,你可以獨享;一桶水,你可以放在家中;但如果是一條河,你就要學習與人分享。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結果就:

第一、資金需要預付;

第二、所有的手續需要自己跑,包括不限於海關、商檢、港口、鐵路、海事、船公司、船代等等;

第三、出現特殊情況需要自己處理,而所有這些所謂的特殊情況處理,都是我們十幾年來交了無數學費換來的經驗,現在客戶需要從頭再交一遍;

第四、所有的關係需要直接維護,在中國,還是有很多事情不是可以用錢解決的,這個你懂的。

專業的事情,如果不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結果只能是呵呵。

貨代是一個了不起的行業,而且沒有固定的流程可言,我敢斷言,它不會消失,也不會被智能機器人替代,因為這個行業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女人心。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像我們的主業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

出門向左,是全世界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

出門向右,是剛剛開始市場化的中國鐵路、比中國鐵路還中國鐵路的中亞鐵路。

這時間的差異,何止五條街?

這個世界,大魚得活,小魚也得活,蝦米也得活,各有各活著的招。如果蝦米沒有了,小魚怎麼活?沒有小魚了,大魚怎麼活?

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些人就是想不通。非要通吃,結果就是什麼也沒吃著。

用我見過對“情商”最漂亮的定義來結束全文:所謂情商,就是善於謀求共贏的局面。

不吃全魚,不僅是經商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得合夥人,得天下!

萬科總裁鬱亮說,僱傭時代已經過去

合夥人時代已經到來!

把核心員工變為合夥人後,奇蹟出現了!

華為,為什麼能從4萬元發展為1000多億美元,成為世界500強?因為他在90年代就開始實行全員持股合夥人模式,開始與客戶在全國建立合資公司!

韓都衣舍,2008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連續10年在互聯網服裝品牌排名第一名,業績突破20億。

旭輝地產,2012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連續6年業績保持70%增長,成為地產行業超級黑馬。

愛爾眼科,2014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5年成為眼科連鎖醫療第一名,市值達到800億。

碧桂園,2014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3年成為中國地產第一名,業績突破5000億。

合夥人時代:以華為、阿里、碧桂園、旭輝地產、海爾、韓都衣舍,愛爾眼科為代表的著名企業紛紛導入“利益共享”為核心的合夥人制度,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紛紛導入合夥人管理模式,培養核心人才,與公司形成利益、事業、命運共同體!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夥人管理模式,而是時代已經選擇了合夥人管理模式!

老闆不懂合夥人股權,如同埋下地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