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唐傳奇小說一般為玄幻奇文,而《周秦行紀》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尤其大膽,寫豔遇居然敢寫到當朝妃子楊貴妃,問一下可不可以睡。

這故事用的是第一人稱,也就是“餘”,大略說,是這樣的:

中唐名臣牛僧孺當年考進士落第回家,走到鳴皋山迷路了。

他轉來轉去轉到月亮升空,忽然聞到一股異香,見到一所大宅,於是就去敲門。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黃衣人帶他進到大殿,他居然見到了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太后,也就是那個因為跟劉邦大約只睡了一次不很受寵,而被呂后放過的薄姬。

薄太后當下招呼牛僧孺吃飯,這時候忽然又有兩個女人來串門,卻是漢高祖的戚夫人和大名鼎鼎的王昭君。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王昭君不用多說,而戚夫人,卻是生下兒子如意,深得劉邦寵愛,差點造成呂后之子劉盈被廢的那個美女。

她後來被呂后砍去手腳,剜去眼珠,燻聾耳朵,灌下啞藥,做成了“人彘”。

彘,豸也,即豬,這是古代最殘酷的刑法,是對身體精神的雙重摧殘。

於是薄太后就興致勃發,要發起聚會,又招來了楊貴妃、潘妃和綠珠。

這潘妃,卻是南朝齊王妃潘玉兒,天生的金蓮小腳,步步生蓮就是從她那來的。而綠珠,則是晉朝富豪石崇的寵姬,最早的四大美女之一。

這些女人都是頂級美女,而且還都才藝雙全,這就不用說了,美酒歌舞之下,大家接下來當然要開一個詩會,這詩才真正有意思,其實是作者對她們的觀感。

且看她們的詩: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薄太后:“月寢花宮得奉君,至今猶愧管夫人。漢家舊是笙歌處,菸草幾經秋復春。”

這意思就是,那個月夜得以侍奉君王,是因為管夫人,我到現在還覺得對她有愧。漢家笙歌之地,幾經春秋,早成荒煙野草。

薄太后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是閨蜜,她們曾經約定,富貴互不相忘。薄太后入宮之後,劉邦並不親近,若非管夫人對劉邦提及當年的約定,薄太后也就沒有那一夕之歡。

只可惜,後面的薄太后因為不受寵,倒是免禍,而管夫人等卻都被呂后幽禁。薄太后對此,當然有心無力。

然而,這一切都成過眼雲煙,徒留嘆息。漢朝都沒了,富貴榮華,得寵失寵,你爭我奪,又能怎的?歷史啊,人生啊,不過如此。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王昭君:“雪裡穹廬不見春,漢衣雖舊淚痕新。如今最恨毛延壽,愛把丹青錯畫人。”

雪地的蒙古包不見春天,我只有仍舊穿著漢服不斷傷心流淚。如何最恨毛延壽,故意把人畫走樣。

王昭君的不幸,傳說是畫師毛延壽的緣故。這傢伙給錢就把人畫漂亮,不給錢就把人畫醜,王昭君那時沒錢給他,被畫醜,這才去的西域。

漢元帝殺了毛延壽,已經無濟於事,這是不是說人的命運很多時候取決於偶然?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戚夫人:“自別漢宮休楚舞,不能妝粉恨君王。無金豈得迎商叟,呂氏何曾畏木強。”

我自從離開漢宮,就再也沒跳過楚地之舞,不能梳妝打扮,都怪君王。沒有錢怎麼能請來商山四皓?呂后哪裡怕周勃他們!

商山四皓,是秦末漢初的四大隱士,後來就成為威望至高的大隱士的代稱,但是他們卻在劉邦要廢掉太子,打算立起戚夫人之子的時候出來勸諫。

這關你們大隱士什麼事啊?你們這什麼隱士?呂后一定是花了錢的!沒有他們這些人,也就沒有以後的那些慘事,所以一再請求劉邦立兒子為太子的戚夫人,就覺得商山四皓很不地道。

商山四皓背後有某種運作,這是一定的,但是不是錢卻不好說。這肯定是小說作者的見解,畢竟大家對呂后都很有意見。

劉邦去世之前,對呂后是有所察覺的,但是他覺得“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並不十分擔心。然而,周勃卻是在呂后死後,才有的動作,所以戚夫人對劉邦、周勃等,都應該有所怨言。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楊貴妃:“金釵墮地別君王,紅淚流珠滿御床。雲雨馬嵬分散後,驪宮不復舞《霓裳》。”

金釵落地,告別玄宗,眼淚流滿了御床。自馬嵬兵變分開以後,驪宮再也沒了《霓裳羽衣舞》。

楊貴妃之死,千百年來演繹出無數文字,這是歷史上最動人心魄的悽美豔事。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潘妃:“秋月春風幾度歸,江山猶是業宮非。東昏舊作蓮花地,空想曾披金縷衣。”

春風秋月幾輪迴,江山依舊在,舊宮已全非。東昏侯建築蓮花池的地方,還曾空想穿上金縷之衣。

東昏侯即齊王蕭寶卷,傳說他當年曾為潘妃建神仙、永壽、玉壽三宮,殿內鋪金蓮紋(純金),是以潘妃小腳踏上,步步而生金蓮。大概宮中也有金蓮池。

然而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荒淫殘暴的蕭寶卷19歲被殺後,被賞給功臣的潘妃也不久自殺。

如此殘暴的蕭寶卷,居然可以被一個潘玉兒肆無忌憚地奴役,而同樣奢侈淫慾的潘玉兒居然也能為他自殺,所以蘇東坡曾說:“玉奴終不負東昏。”

潘妃當然還是要想念昔日的榮華的。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綠珠:“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紅殘翠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笛聲陣陣,對趙王倫只是一場空怨。因我跳樓而死,金谷園永遠沒了春天。

石崇當年所建金谷園,是古今最為豪華奢侈的建築,其崇綺樓號稱百丈之高,上面裝飾的全是珍珠、瑪瑙、琥珀、象牙、犀角之類。

石崇之禍,向來認為是豪侈之過,其實更因為他不德。他的財物都是做刺史時劫掠而來,而他又依仗財富,傲視天下,汙辱公侯皇帝,殺人如麻。

石崇後來被一個小人孫秀盯上了,這孫秀依附趙王司馬倫,竟來要他的寵姬綠珠。綠珠是石崇花三斛珍珠買來的,他在金谷園的上千美女之中,獨愛這一個,豈肯給予?於是孫秀就帶兵抄了他的家。

孫秀帶兵來時,石崇對綠珠說,這禍是因你而起,綠珠說,我決不受辱,因此就從崇綺樓跳下。隨後,石崇也被殺死。

綠珠即因此成為忠貞的象徵,為文人們千古詠歎,而金谷園當然也從此沒落。

綠珠死,石崇滅,孫秀、司馬倫不久也死於八王之亂,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故而綠珠也只有空怨。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餘,牛僧孺:“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香風把我引到仙界,月光滿地,雲彩護階,我得以拜見洞天中的仙人。大家一起敘說人間惆悵之事,已不知今夕何年。

這算是總結,任誰有過此等經歷,在此幻境,也當不知何處,不知何年。這也是真正的歷史代入。

然而,一場歷史的真假變幻之後,還有更奇之事,這後面的事,才算是真正的豔事。

賦詩完畢,新酒上來,那薄太后居然說,人家牛秀才大老遠過來,今晚誰與他作伴?這作者兜來兜去,竟是好大一篇意淫!

於是接下來,這胡亂串臺的五大美女就紛紛發言。

戚夫人說,我兒子如意已經長大,肯定不行,這樣做也確實不好。

潘妃說,東昏侯認為我是為他而死,我不該辜負他。

綠珠說,石崇性格嚴厲急躁,今天就是死,也不敢造次。

而楊貴妃,則由薄太后為她說話,太真是本朝先帝的貴妃,也不行。

你看,這四大美女除了戚夫人有道德觀,其他的,一個是因為有了好名聲而不可,一個是不敢,一個是礙於本朝,原來都是可以睡的,那麼這最後就只剩下一個王昭君。

《周秦行紀》:四大美女皆可睡,為啥只睡了王昭君

太后說:昭君先嫁呼韓邪單于,後又做了呼韓邪長子復株累的媳婦,都是按自己的心意。(啥啥?)再說,那嚴寒之地的胡鬼又能做什麼?(啥啥?)希望昭君不要推辭。

可憐王昭君一個弱女子要擔負國家任務,出塞和親,本就無奈,又對民族融合頗多貢獻,可她在古人眼中的形象,也還是比只有美色而無貢獻的綠珠、楊貴妃,及“性淫侈”的潘妃更加不堪。

為什麼呢?這無非是因為她按照胡族習俗再嫁,沒有去死。

這再到王昭君無話可說,只有低眉羞澀怨恨,一夜過去,竟又垂淚握手而別,萬分不捨,就算是把作者的觀感洩露無遺——

他對五大美女的遭遇都深懷同情惋惜,但終究覺得王昭君最不貞潔,睡之無妨。

不過我對此文的作者倒有些不同意見。

此文之所以著名,還因為它牽扯到一樁公案,即:始於唐憲宗時代終於唐宣宗時代的,一場長達40年的黨爭,也就是所謂的牛李黨爭。牛黨,當然是牛僧孺一黨,李黨,當然是李德裕一黨,最終,牛僧孺一黨全面告敗。

是以,後人便多以陰謀論認為,此文的作者並非牛僧孺,而是牛僧孺的敵黨人物。

主要理由之一,此文居然涉及當朝妃子;之二,內中的楊貴妃居然稱呼唐德宗的母親,代宗皇后沈氏,為沈婆子。

那一段大體是:薄太后問牛僧孺,現在的天子是誰?牛僧孺答德宗皇帝(牛僧孺進士落第時期)。楊貴妃便笑:“沈婆兒的兒子做了天子,大出奇了。”

那麼,這自然就有詆譭之意,意思就是牛僧孺決不會自己做此文以招嫌疑,只能是敵黨偽作,用以打擊。

然而,牛僧孺當時是有一部《玄怪錄》傳世的,他這個人本就喜歡寫這類東西,而且唐傳奇小說雖然一般不涉及本朝,卻大都影射之意明顯,大家見慣不怪。

何況史家認為,《玄怪錄》應該作於牛僧孺擔任高官之前,那之前他頗為大膽也是可能的。

再說,唐代宗為唐玄宗嫡皇孫,楊貴妃比他高出了那麼大的輩分,她稱一聲沈婆兒並不過分,這算是符合人物身份。

而她之所以稱奇,這大概是因為當初的沈後地位太低。唐玄宗當時有孫子一百多,安史之亂時,沈後都不夠身份跟他逃離,就這樣,她最終才弄了個不知所蹤,生死未卜。

還有,當文中的薄太后問牛僧孺,德宗是什麼樣的君主時,牛僧孺回答,小臣不可能瞭解國君的德行。他直到太后說你不必憂慮,只管說好了,這才回了一句,民間傳頌聖武。

文中的牛僧孺已經夠謹慎、恭敬的了,敵黨所作,肯給他這個樣子?

當然,有人也可以說,楊貴妃可稱沈婆兒,牛僧孺不可,他若恭謹,就應該為尊者諱。可是唐朝是一個什麼時代?人家流行狂放開放自由,並不那麼規矩。現實中的李白,都敢在皇帝面前醉酒,天子呼來不上船呢,這種小說家言又算得什麼。

只是,這已經是題外話了,誰是作者並不重要。因為無論誰是作者,這其中都有真情洩露:古代女子總而言之,無論如何美豔,都不過是文人的詠歎題材罷了。

文人們一面視她們為禍水,為尤物,或厭棄,或鞭撻,或嘆息,一面卻又想入非非,幻想親近,能睡,很不要臉。

問世間公平為何物?直叫人八輩子糊塗。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