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歷史長河中被打磨的物件終成了文物,承載著歷史前進的痕跡。

我國早期漢代墓葬出土最為出名的,除了前些年的海昏侯墓,就是馬王堆漢墓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王堆漢墓的名氣還要響亮一些,因為在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千年肉身不腐的“辛追娭毑”——長沙人將奶奶成為娭毑。

但在“辛追奶奶”光環之下,依舊存在一件與之並肩的文物——素紗襌衣。

素紗襌衣本是成對出土,但因為一次意外,世界上僅留下了唯一的一件,今天講述的便是素紗襌衣的奇幻經歷。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素紗襌衣

素紗襌衣輕薄如蟬翼,總重量只有49克。

即一件衣服的重量不過一兩,摺疊起來可以放進火柴盒子裡裝走。

素紗襌衣是辛追夫人生前曾穿過的衣服,而辛追夫人是當時長沙王丞相的妻子,她身上所穿的衣服,理應代表著漢代製衣的最高水準。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紗衣失蹤迷案

關於素紗襌衣的失蹤之謎,故事還得從1983年講起。

1983年,馬王堆漢墓被髮掘接近10年之後,10月的一天。一名黑影手持鐵棍,搬運木質人字梯,順扶梯沿牆而上,砸碎了湖南省博物館陳列展館的窗戶玻璃。

當時夜色已經降臨,空曠的博物館沒有人注意到這一聲響。

黑影翻身進入陳列館,發覺自己的行為並沒有引起騷動,膽子進一步加大。用手中的鐵棍敲碎了陳列館中十數個玻璃櫃臺,將其中展示的文物一併打包帶走。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男子手提著匆忙間找好的手提袋,大搖大擺走向博物館大門。

路過門衛室,還喊值班門衛開門放行。

要說也是機緣巧合,當天值班的門衛見天色已晚,並沒有多加盤問,只是嘟囔了一句:

“這麼晚了還不走。”

這個黑影就這樣大搖大擺地走出了湖南省博物館的大門。

第二天,當工作人員發覺文物被盜時,

這起後來驚動全國的文物盜竊案才算是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起案件中被盜的正是現在那件鼎鼎有名的素紗襌衣——據說當時盜竊者還用它來包裹其他文物,方便運輸。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由於剛剛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人們對於文物的價值認識普遍沒有太深入。再者,大家生活水平條件大體相同。沒有人曾考慮過打文物的注意。

博物館的防範措施也相對薄弱,不然,諾大的博物館既不會沒有警衛人員,也沒有防盜措施。

因此,追蹤工作相當難以展開,唯一的線索就是曾經見過盜竊者一面的門衛。

但當時天色已晚,另外盜竊並沒有明顯體貌特徵。

在通訊技術不發達的年代,滿長沙城找一個人,無疑是大海撈針。

但是大海撈針還是得繼續推進,因為畢竟失竊的是國家文物,同時警方也向全城發出了通緝令,希望大家幫忙提供線索。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根據博物館的破壞痕跡,警方初步推斷,盜竊者並非有預謀作案,而是臨時起意,其盜竊所用的工具,均是在博物館附近隨手找的。

在找人工作艱難推進時,突然傳來一個消息——

一個蒙面的年輕人,將一個包裹扔在郵局的櫃檯上就轉身跑開了。

這個行為引起了櫃檯工作人員的恐慌,生怕是自製炸彈一類的危險物品。警察趕到後,小心打開包裹發現,裡面正是失竊的部分文物。

沒過幾天,有市民在烈士公園的草叢裡發現了另一堆包裹。

自此,馬王堆失竊的部分文物,算是歸還個七七八八,但是還有部分依舊下落不明。

警方的辦案再次陷入僵局。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給了盜竊者投機取巧的機會,也給了他一個戲劇般的結局。

盜竊案發生不久後的一天,一名17歲的少年因為超市行竊被抓。

在審問過程中,或許是處於炫耀的心態,其主動說出:

“你們知道嗎?現在轟動全國的那起大案就是我做的。”

經驗老道的警察嗅出了不一樣的氣息,緊接著詢問幾處關鍵信息,少年都能一一對上。

自此,轟動全國的“馬王堆文物盜竊案”就算是破案了。

幕後黑手,竟然是一個不滿18歲的孩子——許反帝。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據其歸案後交待,部分文物因為沒辦法出手就放在家給母親處理了。

而其母親的做法也非常簡單粗暴——直接毀掉。

警方去他家取證的時候,還發現了沒有沖掉的其中一件素紗襌衣的灰燼。

自此,成雙成對的素紗襌衣,就只有孤單的一件了,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

最後,許反帝和母親雙雙歸案,具體判罰這裡按下不表。

案件的結束並不代表素紗襌衣的傳奇結束了,應該說唯一的它又開啟了新一段傳奇。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紗衣今生傳奇

在沒有好的存放環境的情況下,如何才能保證實際上僅存的、唯一的素紗襌衣能在之後的日子裡安安穩穩地享受國寶級別的待遇呢?

大家相聚討論了多版方案,最後還是決定——

複製一件與現存一模一樣的素紗襌衣,用於展示成列,而真正的那件,則放在安全的地方進行保存和保管。

決定之後,湖南省博物館便和南京雲錦研究所合作,決心仿製出一款一模一樣的素紗襌衣。

但是,世事難料,沒想到這個工作一直推進了13年。

團隊經過千辛萬苦製作出來的紗衣竟然重達89克。這個重量已經是漢代出土的素紗襌衣的快兩倍了。

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

一時間,現代人的製作工藝不如古人的論調也在民間興起,。這種情景愈發加重了科研團隊的精神壓力。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手工製作的物件,一點一滴都不可馬虎。

邊做還需要邊摸索,找到失敗的原因。這是一件費事費力的工作,不僅費體力,更重要的是費腦力,還有與之而來的精神壓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的七個字,在真正努力的人看來包含了無限的熱情和情感。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反覆的實驗,大家終於找到了原因——

漢代的蠶普遍因為發育問題,只能是三眠蠶,其吐絲細且韌。

而現代的蠶因為演化和進化的原因,主要是四眠蠶,其絲較三眠蠶粗、重。其個頭也比三眠蠶大上不少。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找清楚了原因,研究團隊便很快著手思考解決辦法。

最終是找到了和三眠蠶所吐的相同質量、重量的絲。

仿製的成品素紗襌衣淨重49.5克。

有人說怎麼就多了這0.5克。

可是我恰恰覺得這0.5克是複製的這件藝術品的完美符號。

這0.5克是對於先輩勞動智慧的致敬,這0.5克承載著13年所有科研人員的汗水與智慧,這0.5克區分真真假假,這0.5克是歷史將另一件紗衣的使命託付給了它。

這很美好,就如同我們在歷史中賦予每一件文物歷史價值那般美好,這件紗衣也有它存在的價值,而不僅僅是作為一件複製品而存在於世。


失而復得?“素紗襌衣”傳奇的前世今生


歷史物件的溫度

我很喜歡《啞舍》這本小說,它將歷史上的物件寫活了。

我願意將歷史物件稱之為物件,當說到物件它們就是有溫度的。就像是家裡養的小寵物一樣,只不過它們不會說話罷了,但是它們還是會選擇陪伴。它們留下痕跡的方式也很特別,在自己的身上留下痕跡,每一道刻痕都可以讀出一段歷史。

這是素紗襌衣帶來的魅力,別的物件也一樣。

每一個物件都承載了歷史的厚度,厚度是因為歷史中人的情感的堆積。每一個物件都像是一根絲線,記憶的碎片像是滿天繁星,不同的物件串聯起零散的記憶,放眼望去都是心中燙金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