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院士:中醫不科學,不代表中醫不正確


韓啟德院士:中醫不科學,不代表中醫不正確


韓啟德 |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5年7月出生於上海,九三學社成員、中共黨員,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68年,韓啟德從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復旦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到陝西省臨潼縣多所基層醫院工作;

1982年,從西安醫學院(今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到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工作;

1985年至1987年,美國埃默裡大學藥理系進修;

1987年至1988年,北京醫科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工作;

1988年至1995年,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研究室工作,先後擔任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教授;

1995年至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工作,先後擔任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心血管基礎研究所所長;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0年至2002年,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醫學部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長、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至2006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屆副主席;

2003年至2013年,擔任第十、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06年至2016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第八屆主席;

2016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01

我不太同意中醫是科學

中醫是科學嗎?說老實話,我不太同意中醫是科學。

中醫是人的藝術,是我們要大力推崇的;中醫能看好病,無可非議;中醫要大力推廣,要繼承發揚,毫無問題。

但是中醫是科學嗎?這值得探討。我們講的科學是一科一科的學問,現代的學問必須包含要素,必須是可質疑的,不斷地靠向真理,不斷地糾錯,必須是能實證的、量化的,必須用邏輯學的方法等等。

科學的要素,有很多我們中醫是達不到的。中醫憑感覺、憑經驗,但是說有沒有經過實證?有。經過兩三千年綿延不絕,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這是事實。但是它並沒有符合科學裡面的很多要素。

我在農村當醫生的時候,也學了中醫。我給人看病,學了九個月就用中醫,後來找我看中醫的人不比找我看西醫的人少。

就我的瞭解中醫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學的。科學並不在於正確,不科學不說明它不正確,不好。如果硬要把我們的中醫跟現代科學去靠,永遠使人覺得你不如現代科學,跟現代科學沒法兒去比。

我的一個核心的意見是我們對科學要有正確的理解,不要把科學跟絕對正確聯繫起來。

科學只是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到公元1500年以後,在這幾百年裡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認定的一種體系。

而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認定的體系,為什麼一定要把兩個體系去完全等同起來呢?

我們應該有這個自信,也應該吸收互相之間的長處。中西醫結合是一個非常好的道路,可惜兩個體系、兩個哲學體系要把它合在一起談何容易。

02

要學習中醫的接診之道

我們現在的西醫幾乎已經不碰病人了。

裘法祖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外科學家)在世的時候提到一個故事,說一個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讓到檢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這個病人就感動得掉眼淚,說你是我看的第六個醫生,前面五個醫生都沒有碰過我一下肚子。我們西醫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完全靠設備,完全靠人為確定的指標來解決問題。

儘管有它很好的能解決問題的地方,但是確實離開病人越來越遠,這就容易造成矛盾。

我們不說別的因素,中醫來說首先要把脈,醫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如果再加上一個笑容,病人的感覺跟我等了幾個小時,看到醫生頭都不抬,化驗單一開檢查去,感覺很不一樣。

我看中醫的體會就是中醫容易跟病人搞好關係。

西醫來問你怎麼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怎麼不舒服,就是難受。西醫看所有檢查都沒有問題,然後說你沒病,病人不生氣嗎?我要你幹嗎?我就是難受,你說我沒病?

中醫不會這樣,我當中醫,病人剛走進來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麼問題,然後坐下來,在農村的時候,婦女坐下來給你一個胳膊,什麼也不說,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脈是不是懷孕了。中醫的懷孕的脈是很好把的,我學了9個月,掌握的非常好,滑脈就像鋼珠子在手底下滑過去,你就問她你月經過去了多長時間?她說我已經有兩個月了。恭喜你!你是神醫!

03

中醫、西醫不要互相排斥

講到中西醫結合,就說明中醫和西醫不一樣,這才結合。

中醫和西醫一樣嗎?當然不一樣。

如果說五百年以前一樣不一樣?完全一樣。大家都是從經驗來,憑經驗看,不一樣的是中醫比西方的醫學要發達得不知道多少倍,因為西醫什麼也沒有,到16世紀中期才寫了第一本解剖學的書,到18世紀才有生理學,19世紀才有病理,才有一些理論的突破。現代醫學西方也是到20世紀以後才有真正的發展。

如果看150年以前,一個西方的醫生看病跟中醫古時候清朝時候看病沒什麼大的差別,差別也是一樣,我們中醫辦法比西醫多的是,西醫就是安慰病人,沒有別的。有一點差別,他們用氯化汞,我們是用大量有效的中藥。

真正的臨床治療是到了上個世紀也就是20世紀才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現在到醫院看病都是看西醫,發展只有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但是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所以西醫就是現代醫學,中醫就是傳統的祖國醫學,這兩者確實有了很大的差別,但是這兩者都很不完善,理解人類健康還差得很遠,西醫因為是現代科學,確實解決了很多問題,跟一百多年前比解決了很多很多的問題。

但是,一方面離解決人類所有的疾病,預防,治療還差得很遠。另一方面,我們整個現代醫學有點忘記了醫學的最根本是人,我們開始把人當作機器,當作局部,忘了人是會思想的,什麼東西都看片子,看化驗,所以現代技術的發展使我們開始遠離人文,這是非常危險的傾向。前天我在中山做了一場《關於醫學技術發展的價值思考》的演講,在北大的網站可以下載來看。

中醫是在長期中國眾人的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很多情況下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跟西方醫學不一樣,確實它不是現代科學,是經驗的總結,不是現代科學這個範疇裡面的醫學,不是要靠實驗證明的,不是靠邏輯推理的。

所以我們要看到兩者的優點,也要看到兩者的侷限性,我們不要互相排斥,我雖然是學西醫,但是自己努力學了中醫,我在農村看病,更多的找我看中醫,而不是看西醫。所以我現在說這個話的時候底氣足一點。

有一次在北京中西醫結合開會請我參加,請我講話,沒期望我怎麼講,我講了之後後來在《中西醫雜誌》上發表,談了一下我對中西醫結合自己的看法,後來其他專家都說了“你說了我們都想總結的話”。

我很高興,因為我確實有對中醫的實踐,我對中醫充滿感情。但是我對中醫的缺點也是如實的有所認識,我覺得中醫不要排斥西醫,西醫也不要排斥中醫。就像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一樣,都不要互相排斥。沒有一個文化都說我能夠帶來將來,醫學也是一樣,現代醫學有很多的缺陷,我們的中醫有很多的缺陷,我們互相取長補短,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很難結合。

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體系,首先在概念上,從理念上如果站不到一起,談得到結合嗎?最多隻是說我在農村那樣,西醫辦法好的用西醫,中醫辦法好的用中醫,這種結合是第一步最原始的結合。

現代科學比如說黑箱理論的東西,複雜系統的研究怎樣能夠更好的結合起來呢?一個現代科學更大程度文化概念的東西怎樣結合呢?就是西醫跟西方的哲學之間的融合結合都是很大問題的時候,跟非現代科學範疇裡面的東西去結合,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有一個最起碼的前提,抱著一顆謙虛的心,首先去學習對方,然後才有發言權,不要自己還不懂對方的時候就去否定對方,這是最危險的、最狹隘的。

中國人應該有這個志氣,得天獨厚的是我們有中醫這個寶庫,儘管它很不完善,需要有現代科學不斷使它更好的發展,但是就現代醫學方面,我們跟現代西方國家有什麼差別呢?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東西為什麼不能應用呢?所以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應該有志氣,把中醫和西醫裡面最優秀的成份給它結合起來,創造出真正的現代醫學。什麼東西都要往前發展,如果不發展,不管是現代醫學還是中醫都是沒有出路的,都要往前發展。

04

醫者的根本是仁愛之心

我記得吳階平院士說過,他要感謝他所看過的所有病人,他說他的一些本事,都是病人教給他的,都是在給病人診斷治療的過程當中掌握的。

醫生對病人始終要存在一種感恩之心,我們的病人對醫生是天然有感恩之心的,儘管我們現在報道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從大量的病人來講,他們在醫院得到了關懷,得到了醫護人員的幫助,他們是感恩的。

醫學院的同學們,從醫者來講應該有更多的仁愛之心,如果我們什麼都從病人來考慮,儘管現在有很多制度的障礙,儘管有一些社會不健康風氣的影響,但是我想人心都是肉長的,醫患關係中為什麼醫生被稱為天使?因為仁愛。只是我們現在的醫生有時候就忘了這很根本的一條,認為醫生就是掌握技術來給你看病,成了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

其實醫生能夠真正通過技術來解決病痛的是少數,多數情況下我們的醫療技術還不足以解除病人的病痛,這種時候靠你對病人的誠實,靠你對病人的關心,盡你所能的幫助和你的同情心,來取得病人的理解。如果你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他又覺得你高高在上,我認為這會給醫患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是我們現在很多醫護工作者做得很不夠的地方。

我們醫學現在缺乏人文,離人文越來越遠,離開它醫學的宗旨也有點漸行漸遠,這一點我覺得我們特別應該要注意。醫學生最重要的是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文素養不是上音樂課、藝術課學得到的,人文滲透在人的血液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