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胡路居民就醫有“通道”

讓胡路居民就醫有“通道”

目前,讓胡路區仍在封閉中,居民如果確實有就診需求,該怎麼辦?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針對市民就診又是如何安排的?能去醫院陪護病人嗎?透析患者、透析場所又是如何管控的?讓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給出了答案。

●問:讓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喇鎮衛生院,如何逐步提供正常醫療服務?

答:按照“外防輸入”策略,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患者和陪護人員分別固定出入通道,醫院工作人員上下班時,各檢測1次體溫,患者和陪護人員早晚各測一次體溫。原則上區域內就診,儘量不跨縣區,急危重症確需轉診者,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實行專家會診制度,明確診斷後提出轉診建議。嚴格入院篩查,對外地就診者,加大排查力度,在診斷未明確之前單人單間收治。

●問:讓區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是如何落實預檢分診政策的?

答:預檢分診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測溫,發現體溫≥37.3℃的患者,必須由專人引導進入發熱門診就診(警惕口服退熱藥物後體溫正常患者);第二步:信息採集,備有詳細的登記表(姓名、身份證、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等),字跡清晰、信息準確,能夠追溯;第三步:病史採集,就診原因、臨床症狀及流行病學情況。

同時,要根據病人病情指引就診地點,有流行病學史、發熱、呼吸道症狀者,由專人、專車經發熱患者專用通道引導至發熱門診就診,給未佩戴口罩的患者提供口罩。沒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在告知本人做好防護的情況下,由專人引導至發熱門診。

●問:疫情防控期間,讓區各級各類醫院,如何做好探視及陪護管理?

答:原則上嚴禁探視住院患者,確需探視的,探視人員要進行體溫檢測和流行病學史篩查,合格後,登記個人相關信息,方可探視。探視採取錯峰探視,探視時間不超5分鐘,人員之間保持1.5米距離。

原則上不允許陪護,若因病情需要,可一患一陪護。陪護人員均需通過測溫、流調合格後,發放實名制陪護證。陪護人員一旦確定,原則上不允許更換及離院。如特殊情況更換陪護,需醫務人員審核後更換陪護證。

●問:如何做好透析患者、透析場所的管控,嚴防交叉感染和汙染?

答:目前,讓區有透析資質且可接收透析病人的醫療機構4所。透析室屬人員聚集區,在保障透析治療有序開展的同時,要求患者在居家期間,嚴格按小區管理規定執行,不得隨意外出。去醫院途中,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需陪護應固定,不能隨意更換。進入透析室前測溫,合格後進行透析。透析過程中不得脫口罩進食,易低血糖者自備糖品。新入院患者,進行血常規和肺CT檢查,或在定點發熱門診進行評估,合格後方可進行透析,透析時間安排到末班進行。

透析室的護士站、預檢臺、門把手,使用達到高消毒水平的溼巾,消毒擦拭物體表面2次/天,或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劑作用時間超過10分鐘。透析結束後,通風30分鐘,全天結束後進行終末消毒。第二天晨起通風,避免消毒液對患者氣道產生刺激。

血液透析機、治療車等物表無血跡汙染時,透析結束後使用合格消毒劑擦拭。被汙染的醫療器械、物體、透析機表面,可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時間超過30分鐘後,擦拭乾淨。

大慶晚報記者 袁麗平 製圖/劉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