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相比於明朝其他皇帝而言,朱厚照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他有個好父親,一個集“好人”與“好皇帝”於一身的人;其次,他有一個安逸的成長環境,唯一一個弟弟還早逝了,沒有人跟他搶皇位。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中,朱厚照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釋放,並由此演繹出了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故事。

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朱厚照歷史畫像

世間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心理,那就是不願意讓孩子再經歷自己受過的苦。這點上,明孝宗朱佑樘也一樣,他少年曆經磨難,六歲之前一直生活在安樂堂(明朝一些病危的太監宮女居住之地)內,靠吃百家飯長大,好不容易熬出來,還要時刻提防萬貴妃的迫害。所以,對待朱厚照時,他顯得十分溺愛。

這種溺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圍繞他打造了強大的師資力量,劉健、李東陽等人都曾擔任過他的老師;另一個是對他的過錯多有遷就,以至於在性格上多缺陷。這點明孝宗自己也看出來,根據《明史·劉健傳》記載,朱佑樘去世之時,曾經這樣評價朱厚照,“東宮聰明,但年尚幼,好逸樂”,對於所以對於朱厚照貪玩的性格,朱佑樘在位時就已經非常清楚了,只不過他已經沒有時間去糾正了。

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朱佑樘歷史畫像

他這種“好逸樂” 性格在繼位後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僅僅在正德元年二月,禮科給事中就表示,“陛下即位以來,今日飼鷹, 明日同犬, 如是下已,則酒色遊觀,便債邪僻,凡可以役耳目,變心態者,將日甚焉 。”兩個月後,英國公張懋又諫言,“仰惟皇上嗣位以來,日御經筵,躬親庶政,天下喁喁望治。邇者忽聞宴聞之際,留心騎射,甚至群小雜沓,經出掖門,遊觀園囿,縱情逸樂,臣等聞之,不勝驚懼。”然而,這些大臣不知道的是,相比於接下來的事情,這些真的只是開胃菜。

按照明史的形容,在接下的十六年中,皇帝該乾的事情朱厚照幾乎一件沒幹,但皇帝不該乾的事基本都幹完了,比如說公開虜淫民婦,“凡車駕所至,近侍先掠良家女以充幸御”;比如說,建造臭名昭著的豹房,“時上為群奸蠱惑,朝夕處此,不復人大內矣”;比如說,自封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

”,甚至還率軍在關外和蒙古小王子打了一仗;比如說,召集太監組建“中軍”,“禁內金鼓,音聞遠邇,宮中火炮,聲徹 晝夜”。除此之外,他還長期寵信宦官,明朝三大太監之一劉瑾就生活在這個朝代。

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朱厚照影視劇照

對於朱厚照的所作所為,楊廷和、楊一清、劉健等人均表示反對,甚至強烈諫言阻止,而朱厚照給出的回答是

“天下事寧內官專壞乎”。鑑於此,後世之人對朱厚照的評價多是“荒淫無道”“暴戾昏庸”“貪戀酒色”等詞語。那麼,這種客觀的刻畫了朱厚照的形象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再看看另外幾個歷史細節:朱厚照在宣府建立鎮國府,在這裡斷斷續續居住了兩三年之久,同時他還下令百官一律不準跟來,但還附加一條:所有奏摺必須一件不落的送過來;正德二年,劉健先後三次上書朱厚照,希望他能夠停止荒誕行為,朱厚照給出的回應是“聯聞帝王不能無過,貴改過。 卿等言是,聯當行之”。

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朱厚照影視劇照

朱厚照多次想要出居庸關,皆被御史張欽上攔下,有一次後者直接執劍厲聲訓斥朱厚照派來的使者“敢言開關者,斬 ”,朱厚照得知後,也是一笑而過;朱厚照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朱壽”時,曾令大學士梁儲擬製詔書,梁儲不從,朱厚照表示“不草制,吃此劍”,梁儲仍不從,最終“乃自稱之,不復草制,彬亦罷副將軍”。

綜合來看,朱厚照乾的荒誕事,很多都是在眼看就要失去控制或者威脅國家根本時,朱厚照總能夠“恰好”悔悟,“及時”收手,將事件控制在一個不至於失控的範圍之內。如果一件兩件事巧合,那麼接二連三的發生這樣的事情就不是巧合這麼簡單了。

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朱厚照影視劇照

正德十二年,蒙古小王子率五萬軍隊入侵明朝邊境,朱厚照親自率軍迎戰,取得了勝利,並“斬虜首十六級”,但是戰鬥的效果是“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死傷十六人,蒙古就不敢入侵了,如果蒙古族就這點膽子,明朝根本就不會存在什麼邊境之禍了。

正德十四年,刑部主事汪金上疏諫武宗飲酒過量,“上嗜飲,常以杯杓自隨,……終日酣酗,其顛倒迷亂”,然而《明實錄》在形容朱厚照在邊關外的表現是,“腰弓矢,衝風雪,備歷險厄,有司具輦以隨,也不御”,終日酗酒不醒的醉漢與頂著風雪攜弓騎馬的硬漢真難很難聯繫到一起。

鑑於這些種種自相矛盾的歷史記錄,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關於朱厚照的這段歷史被篡改了,具體誰能篡改或者說誰又有動機篡改,我感覺主要要兩個:一個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雖然接的朱厚照的皇位,但是與朱厚照是隻堂兄弟關係,隸屬於不同的宗支,在批評朱厚照上完全沒有負擔,甚至可能會以此來抬高自己;另一個是清朝,這點不需要過多解釋,清朝大量篡改明朝歷史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為什麼說朱厚照最可能被誤解了?荒誕背後,隱藏著不可忽略的事實

▲嘉靖皇帝影視劇照

再進一步的分析,朱厚照這所有荒唐事的背後都有兩個主線:一個是與文臣的鬥爭,朱厚照性格灑脫,不願受拘束,而文臣動不動就是拿禮儀祖制來約束他,這點令他很不舒服,所以自登基之日起就始終與文臣鬥爭,不管是前期的“八虎”,還是後期的錢寧、江彬等人,都是朱厚照與文臣鬥爭的工具;

另一個是與皇權的鬥爭,這點聽起來很矛盾,但是我認為最能說明他的荒誕,作為一個生下來就被確定為未來天子的人,他從內心深處對皇權並不是很敬畏,甚至討厭皇權給他帶來的束縛,他想跳出來,但又挑不出來,最終只能是不斷的掙扎。

去世之前,朱厚照表示“前此事皆由聯而誤,非汝眾人所能與也”,這應該是朱厚照發自內心的想法,他知道是非善惡,但出於本性使然,他又控制不住想做。所以,朱厚照的形象應該是被扭曲或者至少應該是被有意引導了,史料通過故意突出某些細節或者隱藏某些細節,讓我們對歷史產生了一些偏見,而後世之人,處於某些原因又過分的解讀了某些歷史,最終造成了這些誤解。

最後,給出《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對朱厚照的評價:

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史料來源:《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明史·劉健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