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妃文繡老照片:結婚9年仍是女兒身,離婚後選擇教書育人


文繡乳名大秀,生於宣統元年農曆十一月初八,即公元1909年12月20日。1917年文繡8歲時,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學讀書,天資頗為聰穎。她當時學名傅玉芳。文繡的家世,是滿州八旗中的鄂爾德特色蒙古族,在八旗中屬於上三旗的鑲黃旗。

文繡天資聰明,在學校裡無論是國文、算術、自然,乃至圖畫和音樂等功課,都學得極好,深得老師的喜愛。傅玉芳在家裡還是個勤勞懂事的孩子,既能替母親幹好家務活,又能幫助母親做些挑花活計,掙錢當學費用,獲得鄰里的稱讚,都說她是個難得的好姑娘。傅玉芳長到13歲時,就出落得像個大人了,容貌雖不算俊美,卻身材高挑、大眼睛、面色白淨、肥瘦得體,一副富態的相貌。

1922年12月1日,文繡進入紫禁城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淑妃。文繡自入宮之後,並未獲得溥儀的寵幸。她和溥儀九年的婚姻,可以說是一段灰慘黯淡的歲月她每天早上梳洗完畢,就先到溥儀的寢殿問安,再到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寢宮中依序請安,之後回到她所居住的長春宮並關上宮門,過著簡單樸素的日子。


1924年11月15日,西北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文繡和婉容跟隨溥儀搬進北府,1925年來到天津先後居住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

在1925年天津,溥儀下榻在張彪的私人花園中的一幢三層樓的白色小洋房裡,他跟婉容住在二樓,而把文繡拋在樓下,在一個農曆除夕的晚上,溥儀與婉容在寢宮嬉戲,這時,有宦官奏報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儀生氣地說:“她慣用這伎倆嚇唬人。誰也不要理她!”而這件事也造成日後“刀妃革命”的導火線。

在天津生活期間溥儀總是聽從鄭孝胥的鬼主意,同日本駐天津的領事,或日本駐華軍隊的司令官們頻繁接觸,幻想依仗日本勢力,復興清朝王業。文繡面對溥儀的危險錯誤行為,屢屢向溥儀建言日本不可信,鄭孝胥之流的鬼話不可聽,應該懸崖勒馬。溥儀非但不聽文繡良言相勸,反倒厭惡起文繡了,以冷眼回之。


1931年8月23日,溥儀的淑妃文繡正式向溥儀要求離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儀對她的冷落,和宮中的不自由。這件事情對遜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還有溥儀本身都造成相當大的震撼,這可以說是對舊式文化的一種挑戰,之後的兩個月,淑妃文繡堅持自我的想法,不顧家族的反對和指責,也不理睬溥儀聘請的律師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堅決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儀離婚。

1931年10月22日達成離婚協議,離婚後的文繡回到了北平生活。1932年的暑假剛過去,文繡恢復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學當上了一名教授國文和圖畫的教師,這是文繡離開溥儀,回到北平後第一個風光的職業,心情特別愉快 。因文繡粉筆字寫得好,嗓音清亮,講解國文課透徹明白,學生都非常喜歡這位老師。

1945年抗戰勝利後,文繡經過友人的介紹,在華北日報社當上了報紙校對員。因工作認真盡職,外加才學出眾,深得社長張明煒的器重。張社長非常同情文繡苦難的一生,出於關懷之情,親自出面將文繡介紹給劉振東做妻子。


1953年9月18日患心臟病默默地故去,終年45歲。在文繡死後,劉振東向清潔隊要來了四塊木板,打了一口棺材,在兩名隊友的協助下,將一代皇妃額爾德特·文繡埋葬於北京安定門外的土城義地裡,墳前沒有立墓碑,一捧黃土掩去了文繡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繡由落魄貴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涼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