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讓一個國家受難,也讓一個國家成長

很多國家都經歷過傷痛,有的國家深陷在傷痛之中無法自拔,讓以前的輝煌文明成了泡影。還有一些國家從傷痛中走出來,成為了了不起的國家。

01

以色列

還記得在《耶路撒冷三千年》的開頭,就寫著一艘船從海平面上緩緩駛過來,他承載的是這片荒寂土地的希望,而船上的人也用渴望的眼神看著這個朝思暮想中的國家。

你很難想象,其實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僅僅才幾十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有著優秀文化和傳承的名族,他們的卻一直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而是在幾千年的文明中一直風雨飄搖,雖然他們一直有自己的文字、歷史還有教育體系,卻從不知道,自己的故土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自己死後的根應該埋在哪裡。這就是以色列,通過談判出現的國家,通過實力爭取的地盤。

以色列的首都是特拉維夫,整個以色列國土才2萬多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版圖大不了太多。路上的地名,大多都是根據聖經上的名字取的,而高速公路上的出口,綠色交通指示牌,也讓人暗示著《舊約》上的希伯來名族的悲壯故事。整個名族希望這片土地從基督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著,沒有改變。

一戰後,世界希望都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新的平衡,在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人的地位就成為了當時各國的表態,《貝爾福宣言》就是英國政府表示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公開保證,是世界主要國家正式支持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的第一個宣言。 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A.J.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L.W.羅思柴爾德。 這封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

傷痛讓一個國家受難,也讓一個國家成長


根據《貝爾福宣言》,很多以色列人開始漸漸回到巴勒斯坦,猶太人從只佔人口的3%在短短30年間,提升到了32%。備受欺凌的民族已經沒有耐心再等待了,他們想要自己的土地,不希望只能像流浪狗一樣的活著。

二戰的時候,猶太人發動了一系列的活動,他們的血液裡面有一個聲音在喊,到錫安山去,猶太人,到錫安山去。

很多猶太人其實已經不能算是正統了,猶太人之所以被稱為猶太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血統,而是因為他們的宗教和習俗,而被世人同化的猶太人在幾千年的飄蕩中,似乎從沒有忘記他們血液裡的東西,一直都堅守他們的傳統和習俗。

於是當他們得知,能夠回到自己的故鄉,有自己的土地的時候,即使很多在其他地方富裕的猶太人,仍然放棄了當時的生活,乘船回到了故土。

當時世界對猶太復國運動也絕對談不上支持。

英國其實在其後並不承認他們的《貝爾福宣言》,而是在“二戰”,這個特殊的時期,一個血淋淋的新詞展現在世人面前——“種族滅絕”。猶太人在這場戰爭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殺,局部地區則真真正正是滅族運動,比如波蘭的350萬猶太人,有300萬人被送入了集中營殺害。那樣的殺害,按猶太史學家所說“除非你有病態的想象力,否則一個正常人永遠也無法想象這樣的屠殺”。

傷痛讓一個國家受難,也讓一個國家成長


猶太人終於明白,人善被人欺,一反往昔順從的模樣。從立國時取得名字“以色列”,那是幾千年前猶太一國得名字,是亞伯拉罕的兒子雅各的名字,意味“與神角力者”可以看出猶太人改變了。

他們發動了一系列可怕的運動,這些甚至可以被稱為恐怖了,但是他們決定了,這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猶太人一遍遍的表達他們的意願,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力量,集結他們幾千年來的財富,1947年,由美國和蘇聯帶頭的33個國家投同意票,以色列被允許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定都耶路撒冷。

猶太人回到家鄉以後,又以無比的決心和毅力,將這片荒漠的土地,種出新鮮的瓜果蔬菜,重視教育的以色列人,在一片廢墟上又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創造出了無數的驚人專利和文學藝術。

對於大部分國家而言,經濟快速增長期是很常見的,但是全世界只有不足10%的國家有蛙跳式的發展,以色列便位列其中。從1950年到1955年,以色列的人均收入每年增加了15%。有三百多家跨國公司把科技中心開在以色列,並且這個彈丸之國承受著全世界最高密度的風險投資(人均風險資本是美國的2.5倍,中國的80倍,和印度的350倍)。而我們耳熟能詳的路由器、奔騰、酷睿、ICQ等都誕於此地。

今天的以色列,有大量的知名學府,高密度的創業公司,豐富的工程師人才,以及大規模的海外風險資金。對於這個長期處於戰備狀態的國家,無疑,勇氣和堅毅創造了今天這個無與倫比的國家。

02

中國

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非常時期,新冠病毒的侵蝕讓這個本來活力四射的國家,現在只能在讓全員窩在家裡面,這個國家正在顯示驚人的決心和毅力要將這個難關度過,而在17年前,這個國家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

2003年的時候,非典以同樣的方式入侵了這個國家。

當時,非典被稱為超級傳播者,在廣州的報道中,甚至將這個病毒稱為“毒王”。 《香港商報》報道:“淘大花園有 320 多人感染‘非典’,其中 42 人死亡。”而最開始的感染者只有一個人,只用一個人用一天的時間就感染了320人,可以想見當時這個病毒給醫療系統怎樣大的挑戰。

3月5日,一位香港男性因發燒不適,入2住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由於病人發燒咳嗽,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曾採用噴霧式藥物治療,事後檢查,懷疑病人咳出的飛沫迅速散步了整個病室,所在場所的十多名醫務人員全部感染,僅僅一週的時間,該醫院的115名醫務人員均感染非典。

傷痛讓一個國家受難,也讓一個國家成長


在當時,北京的情況更加的險惡。

北京在3月6日接報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病例,非典以北京為中轉,開始從中國的心臟地帶流向各地。但是作為病毒聚集地,北京的新聞裡,每天都會報道病人幾十個幾十個的死亡,那個時候,鍾南山院士已經在電視上告訴大家,這個傳播性極強的病毒需要所有的學校停課,所有的人員做好防護措施,而大名鼎鼎的小湯山醫院,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一週之內建了起來。

那個時候學校裡面到處都在燻白醋,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喝板藍根,不要出門,而且所有的小區都封閉了,要求人員出入必須有登記。

在當年非典期間,所有的商場也都關門歇業了,只有超市還開著,供應北京市民的日常用品需求。2003年4月份北京的19家百貨商場零售額同比下降17.6%,比3月份下降了26.7%。與此同時,物美、美廉美、家樂福等14家超市4月份共實現零售額10億元,同比增長20.3%。

傷痛讓一個國家受難,也讓一個國家成長


進入5月,“非典”疫情走勢達到頂峰,隨後迅速衰落。同時,五一黃金週因“非典”疫情被取消,使得5月北京大型百貨商場銷售額相對於4、6月有一個明顯下降。

這次的疫情對比2003年的非典,顯然中國已經有了更好的解決措施和更好的應對方式。武漢在發現了此次的疫情以後,儘快的完成封城的工作,對從源頭上杜絕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播,同時最快事件發佈了疫情情況,要求全國人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中不出門,社區的工作人員也配合開展人員篩查和隔離工作,盡全力將病毒扼殺在搖籃裡。

同時17年的外賣行業的發展,現在雖然很多人仍然宅在家中,但是藉助外賣,還是將很多的購物需求通過網絡途徑宣洩,並且通過這種方式為農業,餐飲和許多行業注入活力,幫助這些行業共同度過難關。

這次的疫情來得猛烈,但是各行各業都盡最大的努力在幫助國家恢復到正常運轉中。在醫療系統,所有的醫務人員都在盡力值守,希望所有的病人和家屬都能夠順利渡過疫情。在餐飲行業,所有的人員也都盡力保障人們的餐盤豐富。在快遞行業,更是加入了很多的新鮮血液,他們都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採購日常用品,滿足大家的日常生活。

疫情無情,人有情,天佑中國,武漢加油!

鴨綠江:一個非職業碼字員,堅持好好看書,認真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