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宋仁宗親政後,宰輔大臣中逐漸出現了多個派系,黨爭拉開了序幕。隨著第一輪黨爭結束後,呂夷簡、王曾被罷相,新上任的基本上都是前朝的遺老。兩名宰相分別是王隨和陳堯佐,這也都是前宰相呂夷簡推薦的,同時還任命了三個參政政事:韓億、程琳、石中立。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由於這一屆政府成員的年齡都比較大,多人早已邁入老年,因此也被稱之為“老人政府”,這不僅在宋朝,甚至在中國古代整個封建社會中也是罕見的。

王隨

此時的王隨已經65歲,他在仁宗當太子時擔任權知開封府,受周懷政案件被貶職。說來只能怪王隨點背,周懷政因為勸諫真宗讓太子聽政而遭誅,王隨主動交代曾借給過周50兩銀子,就因為這也受到了牽連被罷了官。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仁宗親政後,凡是有功於皇帝的人均得到了平反,並進一步得到了提拔,王隨也在其中。由於資格老,所以很快就當上了參知政事,此次內閣大換屆,他毫不費力地佔據了宰相的位置。只可惜,他雖然資歷老,但是畢竟年邁,除了吃飯、生病和罵人之外,別無他長了。

陳堯佐

次相陳堯佐的年齡更大,已經75歲了,他雖是次相,但是他的資格可不是一般的老,就連前宰相李迪、王曾等人見了他,也都是自稱晚輩。陳堯佐是太宗端拱二年的進士,比王曾早六榜,比李迪早了七榜。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陳堯佐家可謂是書香門第,哥三個全是進士,並且其中兩個是狀元,這在當時也是非常罕見的。據宋人筆記記載到,陳家的老太爺待客時,都要要求三個兒子在一旁伺候,久而久之,弄得別人都不敢去他家做客了。

韓億

韓億也是不小年輕了,他雖沒有陳堯佐年齡大,但是卻比王隨還大了一歲,當時已經66歲了。他在仁宗繼位之初當過一年的侍御史知雜事,後因為受到吳植行賄案的牽連,可謂是被當時的宰相王欽若給整慘了。除此之外,韓億一直都是政績平平,基本上不被人注意。但是不知道韓億怎麼得到了范仲淹的好評,在進獻《百官圖》時,極力推薦韓億可重用。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范仲淹在黨爭中被貶後,韓億極力為其說好話,請求撤回貶官的命令。仁宗覺得此人忠義可嘉,還比較可靠,於是在新一輪內閣輪換時,把他提拔為了參知政事。

程琳

這屆政府中年齡最小的是程琳,此時的他剛剛滿50歲。程琳在劉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就有著赫赫大名,就是他向劉太后進獻了《武后臨朝圖》,企圖讓劉太后向武則天學習,臨朝稱制,自立為女皇帝。仁宗親政後,對於此種人都是極為看不順眼,也一般不會讓其進入兩府三司等重要機構的。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程琳怎麼當了參知政事呢?這裡面難道還有別的其他緣故?確實有,那就是程琳也同劉太后較過勁。他在做權知開封府的時候,王蒙正的兒子打死了一個老卒,其妻子在恐嚇下隱瞞事實真相,謊稱是病死的,程琳察言觀色,發現其話不實,派人驗屍,最後得到了實情。因為王蒙正與劉太后是姻親,所以劉太后意思讓程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但是程琳卻據理力爭,說得劉太后無言以對,最後還是被依法處理了。因此,程琳可能功過相抵了,所以不僅沒有被貶黜,而且還升了官。

石中立與韓億同歲,也已經66歲了,他是太宗朝樞密使石熙載的兒子,靠著蔭補當的官,仕途幾十年,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成績,但是由於好飲酒、愛開玩笑,所以在朝廷中人緣很廣。盛度也是剛剛過完70大壽,他沒有多少政績,能做到參知政事乃是為仁宗皇帝講書換來的。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一群老頭議國事

這一群老頭湊在一起,朝廷上下都充溢著一股朽氣。王隨和陳堯佐均是朝中元老,誰也不服誰,議事也弄不到一塊去,天天吵架可謂是家常便飯。老人仗著資格老,別人一不依著他,就開始生氣了,一生氣就得病,一得病就告假,這在當時也成了奇聞。

沒有辦法,仁宗只得下令宰輔們五天一朝,平時就在中書視事。就這樣好不算完,陳堯佐還是依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整天無所事事。因此當時的人們這樣形容以王、陳二人為帥的政府,叫“中書翻為養病坊”。

老人政府真有趣!宋仁宗朝最無建樹的政府,天天告假皇帝都無奈

如果僅僅是多養幾天病,這屆政府也不會太糟糕,更讓人們感到厭惡的是這些老頭個個都揣著私心,他們比較一致的觀點就是少生事端,全身而退,因此對國家大事誰也不操心,整天要做的就是極力安排自己子女的仕途。偏偏也很巧,這一年天災人禍不斷,仁宗的皇子夭折,開封地區出現流星雨,河東發生大地震。人們堅信災異現象絕不是平白無故的產生的,肯定與世間人事有關,於是所有的過錯都落在了這幫老頭子身上。這可謂是宋朝,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少有的奇聞。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