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章丘。章丘鐵鍋和大蔥全國聞名

《縣誌》雲:“隋開皇十六年(596)改高唐為章丘,取縣北山章丘為名”。

西周為譚國地,春秋入齊。西漢置土鼓(今明水街道)、陽丘(今回村)縣,屬濟南郡。東漢廢陽丘縣,屬濟南國。西晉廢土鼓縣。南朝宋於故陽丘縣地僑置高唐縣,於故土鼓縣西南僑置頓丘、衛國等縣。隋開皇六年(586年)改衛國縣為亭山縣,同年又於高唐縣北置朝陽縣(治今臨濟村)。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朝陽縣為臨濟縣,改高唐縣為章丘縣,因城北章丘山(亦名女郎山)得名,屬齊州。

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廢亭山縣入章丘縣,屬齊郡。宋鹹平四年(1001年)廢臨濟縣入章丘,至此縣境與現今略同,屬濟南府。元屬濟南路,明、清屬濟南府。1913年廢府屬岱北道(次年更名濟南道)。1928年道廢直屬於省。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區劃下的章丘縣屬於山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抗日民主政權區劃下的章丘縣屬1940年4月設立的魯中行政區泰山專區,日偽政權區劃下的章丘縣屬1938年3月設立的魯北道;1940年6月屬濟南道。1945年9月縣境西北部與歷城縣東部合置章歷縣(治舊章丘城)。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區劃下的章丘縣仍屬第十二督察區。抗日民主政權區劃下的章丘縣(縣治埠村)及章歷縣同屬魯中行政區泰山專區;1946年6月,章歷縣改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章丘縣隸屬未變;1948年7月魯中、魯南行政區合併魯中南行政區後,章丘縣屬魯中南行政區第一專區,章歷縣隸屬不變。

1950年4月,章丘、章歷兩縣劃歸淄博專區。1953年9月,章歷縣裁入章丘縣(縣治舊章丘城),屬泰安專區,1958年8月,縣治遷往明水。11月,泰安專區撤銷,屬濟南市。1961年5月,泰安專區恢復,劃歸泰安專區。1979年1月,復屬濟南市至今。1992年8月,撤縣建市至今。

地名看中國:章丘。章丘鐵鍋和大蔥全國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