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之前,有位哲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一本書多讀幾遍,總會有不同的發現。

今天我來重讀金庸。我發現,金庸筆下的武林人士多數是最愛憎分明的,尤其是對於“外族”的態度(注意,本文外族請放到金庸武俠的的語境之下)

無論是提到“遼人”、“金人”,或者是“蒙古人”,無不是“咬牙切齒”,恨不能“食其肉,喝其血”。

在無數中原武林人士眼中,這些“外族”生性殘暴,嗜殺成性;每當狹路相逢,必然會大罵一句"惡賊,好大的狗膽,竟然在我中原撒野"。

這種態度,毫無疑問是不對的!

太過偏薄和激進,充滿了對外族的不屑和不尊重。我們都知道遼人也有好人,大遼的老百姓多數是善良的;蒙古的牧羊人,多數也是淳樸人家。

這種行為,往小了說,就是“地圖炮”;往大了說,就是民族歧視,甚至種族歧視。

而且更要命的是,橫貫大宋、大元、大明700餘年,這種主流看法就一直沒有斷過。

難道我巍巍中華、泱泱中原武林,就沒有一位能一碗水端平的人? 700年武林就沒有出來一位大愛無疆、跨越民族階級的人?

當然不是,我們不僅有,而且至少有五位。

一、喬峰

“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喬峰起初也不完全是公允的,在知曉自己身世之謎之前,喬峰雖然是一位愛憎分明的大宋好男兒,但是確實也是一位典型的地圖炮。

在那時的喬峰的眼中,“遼人”或多或少是可惡的,他也堅定的要和遼人劃清界限。

當然,喬峰是大英雄,他行事光明磊落,不會濫殺無辜,自然不會越界去濫殺遼人。

後來,聚賢莊武林大會,中原武林齊謀誅喬峰,喬峰大開殺戒、遠走塞外,身份之謎逐漸解開。

喬峰,這才完成開觀念的徹底轉變。在喬峰的心中,遼人和宋人的差別在縮小。

我猜喬峰那時,也定然會思考:難道就遼人是惡賊?那些誅殺無辜的大宋官兵呢?

於是,喬峰開始心懷天下了,他開始認為遼宋應該和平了。

雖然他,由宋人變為遼人,由喬峰變為肖峰,成為南院大王。但是,他恪守道義,對於大宋老百姓秋毫不犯,努力營造和平,並極力勸阻遼主休兵,哪怕為此付出身陷囹圄、粉身碎骨的代價。

喬峰最後以自己的行動、生命,感化了武林同道,一部分人甚至為此放棄了成見。

二、郭靖

“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陸家莊,人頭攢動,錦旗飄飄。各路豪傑齊聚一堂,場面極其宏大。

丐幫黃蓉幫主,趁幫主換屆選舉之際,廣發英雄貼,召開英雄大會推選盟主,共商鎮守襄陽大計。

中原武林謙恭禮讓,各路豪傑仰慕郭靖黃蓉的威名,一致推選洪七公為武林盟主,黃蓉為副盟主。

如果依照江湖一般的規矩,一來二去,再來再去,黃蓉也就順利出任副盟了。

結果,最後關口,蹦出來了個蒙古國師金輪法王。

金輪法王弟子霍都,飛揚跋扈,要定下三局兩勝爭盟主規矩。

中原武林各路人馬,紛紛呵斥“惡賊,我中原武林,豈能容忍爾等作祟。”

霍都出言相激,且大聲指責中原武林欺世盜名,武林大會竟然不敢比武,還美其名曰廣邀天下豪傑。

如果此刻,你是郭靖你會怎麼辦?

是掄起降龍十八掌劈死霍都,還是號召武林同道把金輪法王一行轟出去呢?

我們不妨替郭靖思考一下:

“蒙古韃子”到底有沒有資格參與武林大會呢?

武林大會不是打著“廣邀天下英雄聚會”的旗號嗎?

那金輪法王和天下英雄之前也並未謀面,怎麼就是“惡賊了呢?”

況且,郭靖生長於蒙古,吃蒙古糧食,、喝蒙古牛奶長大,蒙古公主與他有情,蒙古可汗與他有親。蒙古有一眾兄弟朋友在,他們都是“賊人”,都是韃子嗎?

郭靖從不濫殺無辜,也從我不主動攻城掠地,做的都是助守襄陽之事。他恪守的道義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對蒙古人始終未曾有過偏見。

否則,以郭靖的功夫,為什麼不去搞暗殺,搞偷襲呢?

所以,郭靖肯定不會出手,也不能出手。聰明的黃蓉應允同法王三局定勝負。一則維護中原武林面子,二則顧及了郭靖的俠義。

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義字當先,光明磊落。無論是之前是蒙古的金刀駙馬,還是護衛襄陽,從來坦坦蕩蕩、盡心盡力,讓人心悅誠服。

三、張三丰

“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倚天故事中,張三丰已然是武學至尊,是真正的武林王者。

無論是武當少林,六大門派,還是明教、天鷹教都對張三丰禮讓三分。

這其中,除了張三丰武功蓋世之外,主要還在於他的仁愛之心,對於武林各派都能一視同仁。

從不因一個人是名門正派而偏愛,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魔教身份而嫌棄。

四、張無忌

“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張無忌可能是所有金庸武俠中身份最為特殊的一位,“正與邪”的集大成者。

父親是名揚天下的張五俠,母親是天鷹教主之女,外公是天鷹教教主,張三丰是他太師傅,金毛獅王又是他義父,波斯宗教教主小昭是他知己紅顏,峨嵋派掌門是他未過門的妻子,而大元郡主又是他的心上人……張無忌自己呢,又是明教的教主,深受教眾愛戴。

這些經歷和身份,註定了張無忌曲折的人生旅途。這個旅途中遭遇過武林各派數不盡的設計陷害,無窮盡的白眼或者誤解。

然而,張無盡始終正道之行,開創了“魔教”統領武林的先河。

張無忌最終帶領明教,和六大門派一起扛起了義軍的大旗,這算不算“同流合汙”。

而他麾下的義軍反抗的正是趙敏所在的大元朝廷。

張無忌,真可謂“心懷正義公道”第一人。

五、令狐沖

“武功蓋世又如何,狗賊,你是在我大宋的領土上”

令狐沖,出身華山派,自幼拜入君子劍嶽不群門下。

然而,華山派的清規戒律,並沒有成為他的桎梏枷鎖。因為他壓根沒有師父“正邪不兩立、魔教都是惡賊"之類的教誨放在心上。

他性格豁達,特立獨行,廣結天下各路英豪。包括眾多日月神教人士。

他不僅深得日月神教教主東方不敗器重,更是受到日月神教聖姑的青睞。

令狐沖,可謂是位典型的視"規矩"、''成見" 如糞土的人。

這也因此,給他帶來了諸多麻煩。他飽受非議,造受陷害,甚至成為武林公敵。

但是,道義會遲到,卻從來不會缺席。令狐沖最終活成了一個大寫的自己。

或許,正是因為塑造了一批像喬峰、張無忌這些心樣智齊全、三觀純正的人物,金庸的武俠小說才受人推崇,令人回味。

我們常說,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縮影。以這點看來,金庸武俠名副其實。

金庸先生正是在用武俠作品,疾呼人們要放棄成見,放棄偏見。

前些年,西方國家流行中國功夫文化。但是,我想說的是,中國功夫的精髓並不是打打殺殺,也不是空有一身本領的功夫熊貓,而是功夫背後的俠義精神。認為中國功夫就是打打殺殺,本來就是一種偏見。

疫情當前,人們尤其是一些西方人士更應該擯棄偏見的陋習。公正客觀的對待此次新冠疫情。

西方國家,請你們一定要睜眼看中國,認識到新冠病毒不是中國的,而是世界的!真正可怕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