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千塊錢買個耳機是什麼心態?

遊戲視頻小豬


手上的耳機真的多,4位數的耳機有,三位數的耳機也有,二位數的耳機也有。

我慢慢感受到,其實聽歌帶耳機只是我個人的事情。

我花錢買耳機又不是黃賭毒這些違法的事情,我花自己的錢,做一點自己愛好的事情還不行嗎?

說實話,我覺得在自己的經濟實力之內買耳機是一件好事。第一,自己的錢,自己付的錢;第二,聽音樂能夠陶冶性情,在工作的時候帶上耳機還能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第三,最重要,取悅自己的耳朵。

你給了這些錢,然後問問自己獲得了什麼?

如果你覺得好的耳機給你帶來了快樂和滿足,比幾千塊帶來的喜悅還要大,那麼就足夠了。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話幾千塊買耳機的,因為有一些朋友對耳機的要求不高,能夠聽就行了,那麼他們買一個一百幾十塊就行了,畢竟別人也不太在意這一個東西。

如果你非常喜歡音樂和聽歌,但是手上的資金不充裕,那麼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買耳機就行了,畢竟還是生活重要。

買合適自己的耳機最大好處,就是它能夠給我們的耳朵帶來快樂。在紛爭的世界,我能夠憑藉我的耳機帶來短暫的平靜和安慰,這還不夠嗎?

我其他的愛好不多,最大的希望就是家人平平安安就行了。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就是工作了,在工作壓力之外,帶上耳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交代了。

隨便發幾張,還有好幾副耳機沒有拍上來~


太平洋電腦網


我前幾天剛在旺角入手了索尼XM3,還曾嘚瑟過,再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突然心儀上了XM3,是在新加坡樟宜機場帶上這款耳機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一下子從耳朵裡消失了,我自己從沒有玩過降噪耳機,對這種感受非常刺激,當時就想買,新加坡幣513元,合2500多人民幣,當時猶豫了一下,沒有買。我從新加坡入境香港,又去了旺角,我想再看看我在樟宜機場想買而沒有下手的索尼WH-1000XM3,淘寶將近3000,樟宜機場513新加坡幣,合人民幣2500多,旺角百老匯,最後以2699港幣入手,2300多元人民幣吧,我還認為日本或許更便宜,想著四月份能去日本了再入手,百老匯的小夥子就熱情的給我查了日本的價格,和香港差的不多,於是就果斷的收入囊中。還是那種感覺,在樟宜機場自己將耳機罩在兩個耳朵的瞬間,世界彷彿一下子消失了,是那種喧鬧消失了,我從沒有玩過降噪耳機,不知道一款好的降噪耳機還真是這麼神奇,能這樣把整個喧譁的世界變得這麼靜謐。我從西九龍高鐵站坐上開往惠州南站的高鐵,聽著歌聲,就像呆在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玻璃罩一樣,什麼車輪碾過鐵軌的咔咔聲,鐵與鐵的摩擦聲,沒有了,突然間手機有了信號,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回到了深圳。現在還在想,這款耳機應該是我這次旅行的最大收穫吧。今天去深圳,中午和原來的同事在一起吃飯,還想著一定向同事推薦這款耳機,誰知道,同事已經入手了xm2,2700多在京東入的手,同事也是極力推崇,看到同事真的是2700多,還是2,我開心的笑了,不過,早買早享受,更開心的是我在新加坡只是糾結了,糾結的也對了,又省了幾百塊錢。幾千塊錢買一個耳機貴嗎?就像大家說的,馬雲會說肯定不貴,王健林也說太便宜了,可是,對一個月只收入3000元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價,買東西就看需要,還看收入,耳機這種東西還和其它一般的東西有區別,太魔性了,更能提現“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老馬浪天涯


之前買過最貴的耳機就是Sony的 sbh70,599元,用了四年,現在跑步還在用,聲音很喜歡。去耳機店看耳機好幾回,看上了bose的一款on ear耳機,要1200一直捨不得買。前段時間刷頭條看到有人吹噓nura耳機,黑科技聽的我心癢癢,又沒有線下店體驗,我就想利用淘寶7天無理由退款來蹭聽一波(手動狗頭),然而聽了就不想退了,感覺他真的瞭解我。

很多時候買東西,你心裡可接受的價位和它對你心理產生的影響有關,這款耳機2800,我分12月分期付款,每當我聽到我之前沒聽到的音樂細節的時候,我覺得他是值得的。

我也經常玩遊戲,LOL玩了4年,王者榮耀也經常玩,但我一款皮膚都沒買過,我覺得買了又不會提高我技術,一個皮膚幾十塊錢,我會覺得太貴了。

所以,衡量一個東西貴還是便宜,參照物不僅僅是價格,你的價值觀、消費能力、個人喜好這些都非常關鍵,最重要的是,它能給你帶來什麼!



W00DST0CK


感謝您的閱讀!

大學、室友花300元買了一副耳機,當時我嘲笑:錢多了吧!那時候,我們自己使用的,都是十來元的耳機,把兩個耳機放在一起聽,確實也沒什麼兩樣。只不過,10元的耳機經常會出現一隻壞了的情況。

如今,細細想來,300多塊的耳機和10來塊的耳機,真的是有差別的,300來塊的耳機聲音飽滿,10來塊的耳機聲音會刺耳,有一種淡淡的刺耳膜的感覺。那時候我的感受,現在還記憶尤深,可是當時卻不會提出來,為了可憐的面子。

我喜歡一句:聽幾千塊的耳機和幾十塊錢耳機的差異,即使耳朵在不靈敏,你都能感覺到差異。這裡就是音質了,聲音的質地感。就像絲、綢與粗布之比。如果在專業一些,就是聲音的質量,是指經傳輸、處理後音頻信號的保真度。

於是,有人會讓我們聽好歌曲,來讓我們感受不同價格的耳機的感覺,比如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這首歌真的非常好聽),前奏的掌聲,還有有一段在1分36秒左右的模擬人聲,酒吧的場景的聲音,如果是好的音質的話,你能感受到人的歡呼聲就在你身邊,甚至有自己就值其中。

我們其實多聽一聽一些抒情歌曲,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每個樂器、每個鼓點等等。所以,就說到了越是好的耳機,你能夠感受到的音樂的層次感更深,這就是好的耳機的妙處。

聲音就是令我們感觸最大的變化,你如果對於聲音比較敏感的話,它確實可以帶給你更深層次的感覺。

前文提到的十幾塊的耳機經常一隻損壞,這就是做工。我們經常說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這不是開玩笑,好的耳機,確實會更貼合我們的耳朵,我們也能更深的感覺到耳機的樂趣。

感受差異,才是我們去區別耳機價格的原因,花幾千塊的買耳機的人,一個是資金充足、另一個是真的感受到了耳機的差異性。

LeoGo科技


恩,耳機有兩種:頭戴式的降噪耳機和追求音質的耳塞式耳機。

自從我在某個交通路口,看到我們當地盛行的電動三輪運貨車的開車小妹,戴著bose降噪耳機的時候,我就頓悟了:這種實用小工具,好不好用,需不需要,純粹是個人生活的選擇!

幾千塊錢相比時間,貴嗎?

你試看用不隔音的耳機,每天呼嘯而過的風聲蓋過耳機音量,往返幾個小時的時間白白浪費,是什麼感覺?

唔,最後說一句,幾年前自從在當地陵園管理處,看到一個工作人員刻苦查看《牛津雙解字典》學習英語之後,我就再也不會用絕對的物質來衡量各行業的人才了。

頭條號:講故事的貓小姐,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謝絕轉載

講故事的貓小姐


自己沒買的時候是,覺得花幾千塊錢買個耳機,絕對是有錢燒的。後來,經不住各種評測,經不住各種種草,於是自己花了2200買了個耳機。再後來又花2600買了個耳機,又花800買個耳機,又花了2800買了個播放器……最近又看上了一款3600的[我想靜靜]回首看來,我真是沒錢,但是不知道怎麼就慢慢的覺得2000多不貴呀。


安布雷拉公司執行總裁


我堂弟,標準的95後,比我小十幾歲,這敗家玩意兒年前買個耳機花了一千多塊,每年要換新款的旗艦手機,還有什麼藍牙音箱,什麼平板之類的各種電子產品,我堂弟是我們家族裡這輩人最小的一個,我們這個家裡的人實在是理解不了為什麼總是買各種電孑產品,尤其是為什麼買個耳機要花一千多塊


菟B吶麼彎


現在用的sony的1a dac當時1700買的,也不算貴入門級別吧。我感覺可以理解,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吧,人總得有個愛好,我不抽菸也不喝酒平時比較喜歡聽歌就買好一點的耳機唄,就跟女生喜歡包包一個包包幾千塊,喜歡釣魚的一套魚竿也不便宜這些一樣,所以不難理解,自己覺得值就值覺得不值再便宜也不值。


進擊的小木匠


第一隻4位數的耳機在0幾年買的,mdr7502當時2300,放到今天,耳機依舊好使,聲場寬,還原度也高,有些電臺至今依舊在用這款,插頭是18k金的,導電穩定,現在好多耳機就是銅而已。第二隻雅馬哈什麼什麼100,耳塞,1000,聽吉他用,效果也不錯,那個耳機只適合聽吉他……用的不多,目前躺屍吃灰!然後2200買過beats的錄音師2,有線的,年代忘記了,只記得當時用蘋果6p的年代,現在插電腦上打dota時候用(因為有麥)😂😂😂現在基本不用耳機了,用兩個mini jambox串聯,放嬰兒車上,推著小BB散步時候放放學貓叫就行了😂😂😂


灬丨隔壁老王丨灬


謝謝看到這裡,我說下自己的一點觀點。

第一,如果不是耳機發燒友的話,或者是錢多的花不了的,很難想象去用幾千元買個耳機,畢竟,在一般人看來,幾百塊錢的耳機就很貴了。不是燒友,不會追求音樂的極致,一般都是用手機自帶的耳機連接手機聽音樂,看視頻了。

第二,如果是音樂發燒友,一旦燒起來,那在耳機上的花費會更多,畢竟,越高端的耳機在解析力,聲場,佩戴舒適感等都有明顯的優勢,價格也會更高。而且,並不是一款耳機就能聽所以的歌曲,有的適合搖滾,有的適合流行,有的適合人聲,有的適合古典,所以一款耳機肯定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得準備好幾套耳機。



第三,就像和汽車可以改裝一樣,耳機也可以,耳機本身的線材有時候並不能完全發揮耳機的特性,或者你想加強耳機的某一方面,就需要換線材,高端的線材也有好幾千的,耳機插頭也要換,又是一筆投入,所以,改裝下來耳機投入翻好幾倍是正常的事情。

第四,有了好的播放器,還需要好的前端,一個好的音樂播放器也要不少人民幣,我瞭解的索尼的黑磚,還有更貴的金磚等等,畢竟自己不算燒友,更高端的也不瞭解了。對於一些阻抗大的耳機還需要上耳放,你看,這一系列下來真的是不少錢。

最後大家猜下這套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