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同行》製片人:黃子韜和易烊千璽是流量更是好演員

《熱血同行》講述了清末民初動盪時局中,以崇利明(黃子韜飾)、阿易(易烊千璽飾)為代表的一眾新青年,因重振“豔勢番”走到一起,在亂世之中為守護國家尊嚴而奮鬥,為民眾之疾苦而奔走的勵志故事。“《新青年》雜誌裡李大釗曾寫過‘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總製片人梁振華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這部劇原名《新青年》,所謂“新青年”精神,指的是慷慨奇志、純淨信仰,是自強不息的意念,是不趨同世俗的理想和踐行。“這是全劇的精神內核,對今天的同齡人來說,應該也不乏啟迪意義。”

《热血同行》制片人: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是流量更是好演员

製片人點評黃子韜和易烊千璽:

他們是所謂“流量藝人”,也都是好演員

黃子韜讓我們感觸特別深的三個方面:一是敬業精神,每一次對戲、實拍都是全情投入、毫無保留,這種態度深刻地感染著全劇組;二,子韜習過武,有武術基礎,動作戲幾乎每一條都堅持要親自上,從來不管難度和危險程度;三,為了崇利明,長達大半年的拍攝期裡,子韜幾乎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和生命熱忱。我們相信,子韜塑造的獨一無二的崇利明——有波瀾壯闊的生命,也有著一顆苦痛而豐富的靈魂——將會長久地留在觀眾的記憶深處。

《热血同行》制片人: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是流量更是好演员

易烊千璽進組拍攝時才17歲,但他對角色的體會——無論是歡喜、迷茫還是苦痛,都能通過豐富的內心感受,呈現出細膩而有層次的表演。這是天賦,也是優秀演員的本能。千璽在表演中沒有偶像包袱,走心的文戲、激烈的武打對戰,都能沉浸在角色中,化身為阿易——那個表面憂鬱、內心卻充溢陽光的少年。我與千璽是湖南同鄉,合作不是第一次,幾年間見證了他步履堅實的成長,特別為他高興。

《热血同行》制片人: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是流量更是好演员

黃子韜和易烊千璽的表演,是讓我們欣喜的,他們用創造性的方式,出色地完成了劇本設定的角色功能。我特別想強調的是,他們是所謂“流量藝人”,但在我們劇組,在大家看到的《熱血同行》裡,無論是投入的熱忱還是表演技能,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好演員。

故事:虛構?真實?

虛構背景下的真實時代感

《熱血同行》整部劇中,雖然沒有出現任何真名真姓的歷史人物,但鋪陳的年代感,隨處可見。在前幾集中,宮廷是主要場景之一,劇集也給了慈禧和光緒這樣對時局產生重要影響的大人物的鏡頭,但始終沒有以正面相對。

該劇雖不屬歷史劇的題材範疇,但其設置的故事背景卻跨越了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南北議和、護國戰爭等重要歷史事件。全劇故事第一階段從1908年開始,那一年在24小時之內,光緒跟慈禧先後去世,在歷史上也成為相當特殊的一年。故事的落點在1924年,那一年年底,馮玉祥清掃紫禁城,把末代皇帝和清朝皇室驅逐出他們居守整整280年的紫禁城,也是在那一年,廣東成立了黃埔軍校。在故事最後的部分,袁世凱復闢帝制,在所有的希望全都破滅之後,劇中的“新青年”們又面臨著新的選擇。

雖然劇中的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會和歷史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光緒皇帝囚禁於瀛臺的時候,有一張光緒的書單,一個太監拿著燈籠去看,那張書單上面有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國法學》《民法原論》《憲法論》,這些都真是來自於真實資料中的光緒書單。

把《熱血同行》中虛構的人物和故事放置到了真實的歷史背景中,試圖勾勒出劇情背後的歷史邏輯和歷史可能性。梁振華表示,該劇希望儘量讓故事呈現的歷史舞臺有真實感,那麼,主人公的行為邏輯、劇情的推進軌跡便有了歷史和時代的依託,觀眾的情感和思想代入自然就會強一些,也是這部作品明顯區別於懸浮、架空類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

全劇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一系列細節跟歷史對應。例如光緒死因之謎,清末日本留學潮,四川保路運動始末,南北議和,還有最後一部分的護國運動,等等。其中崇利明到日本去留學,讀了一所軍校,有網友指出,這所軍校的原型就是鼎鼎有名的“陸軍士官學校”,也是蔡鍔讀過的學校。並且那個時期,去日本留學的風尚漸盛,因此,故事的設定是符合當時的歷史現狀的。

主題:“少年感”的現實意義?

歷史洪流中雋永的少年意氣

《熱血同行》雖然有時代大背景的襯托,但主旨並不是單純為了謳歌革命的勝利,更多的是展示這一批亂世新青年的成長和苦痛,少年強,則國強。不同於以往熟知的青春類型作品充滿著青春的迷茫、疼痛或者小確幸,這部作品以崇利明為首的一眾擁有新思想的貴族青年,和平民少年阿易共同復興秘密組織“豔勢番”護衛家國的故事為主線,背後是歷史洪流中雋永的少年意氣。

《热血同行》制片人: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是流量更是好演员

有網友稱這部劇為“亂世少年圖鑑”,梁振華表示,“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這是當初他為這部劇確立的精神主旨。在他看來,這部劇裡的“少年感”也跟這樣一種精神氣質相關。劇中的崇利明、阿易這些熱血青年,從叛逆不羈到堅定,從頹廢到振起,從我行我素到擔當,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他們親歷的特殊時代,經歷著血與火的撕裂與陣痛。而《熱血同行》中體現的正是這樣一批年輕人,在面對時代賦予他們的一切時,如何去做取捨。像崇利明所代表的是貴族階層,要不要放棄自己的尊貴身份,要不要為了家國而去反抗自己的原有階層,這是他們面臨的抉擇。像阿易這種貧苦百姓,當他們看到了國家與民族未來複興的希望,要不要挺身而出去引領這個時代,這是他們面臨的選擇。

《热血同行》制片人: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是流量更是好演员

在研究史料的時候,編劇發現,那時候的革命志士都很年輕,執政的很多王公貴族也很年輕。《熱血同行》最後一集,宋將軍(以蔡鍔為原型)在戰場上說到對青年的期望:吾輩中國青年,但求“無負今日,無負民望,無負國家。”梁振華說,他特別希望今天的青少年能記住這句話。“這十二個字之於青年,適用於歷史,也適用於今天和未來。”

人物:不同階層的兄弟情?

兩人有共同的人格底色:忠國愛民,一諾千金

劇中,崇利明出身高貴,滿清正白旗貝勒爺的家庭背景讓他得以少時遊學旅歐,並赴日本進修。一出場,著洋服、開洋車、舉止新潮,雖然是富家子弟,但他有情有義,從不欺負百姓。在梁振華看來,崇利明的“高富帥”只是他的表面,世襲貝勒,皇族貴胄,留洋海歸,武力值智商皆高。諸多讓人豔羨的出身或能力,其實最終都作用於他蛻變和靈魂撕裂的苦痛。他看穿了一切卻要強裝糊塗,他要推翻的是他自己的血統和命脈,他否定的是他自己。“所以,崇利明越高貴灑脫,能力越強,思維越清醒,也就越糾結越痛苦。他知道光明在哪裡,但他周身沉浸在黑暗之中,無法自拔。這樣的人物形象,在電視劇人物譜系裡應該是比較少見的。”

相對於崇利明,以馬賊村遺孤身份復仇出場的阿易,則代表了那個階層覺醒時期的苦難者,他的經歷和崇利明完全不同。梁振華表示,阿易從出身到性格,都跟崇利明是站在決絕的對立面上的。出身草根底層,一文不名,飽受欺壓,所以痛恨不公不義不平事。阿易是純粹的,像一道刺破陰霾的鋒利的光,沒有掛礙,凌厲而決絕。所以,阿易前期的復仇,後期的投身革命,都是一往無前,不問西東。阿易後來更名“易新天”,也有這層含義,“敢叫日月換新天”。

崇利明要做的即是光宗耀祖,但又想改變這個國家,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劇中阿易想去參軍,崇利明也沒有再做過多的阻攔,其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個國家的未來一定有希望,但這個希望是屬於你的。”

大浪淘沙,殊途同歸,阿易和崇利明的確構成了“互補”,冷酷如阿易內心似火,奔放如崇利明實則內心深藏苦痛,崇利明和阿易這兩個出身、性格完全不同的少年之間的友誼也是本劇的一大看點。梁振華說,他們之所以成為彼此砥礪、生死與共的兄弟,也源自他們共同的人格底色:忠國愛民,重情重義,一諾千金。他們雖然出身、性格迥異,但在劫難中建立起了同生共死的情誼,即便身處截然對立的陣營,依然相互守望,對方遭遇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義無反顧。“二人之間的情誼有一定理想色彩,也不乏司馬遷所說的任俠風範,觀照今天日漸淡薄的友朋人際關係,多少算一種參照,或者寄託。”

改編:添加愛情戲份?

無意於拍一部談情說愛的偶像劇

與原著相比,《熱血同行》最大的改編之一是增加了女主角語初這個人物,她是“豔勢番”中唯一的女性成員,也是一位出身皇室的天之嬌女。語初不同宮鬥劇中那些格格的形象只會鬥嘴算計,在豔勢番裡和其他人一起參加訓練,學習各種機械原理,苦練射擊,比崇利明速度都快,在遇到危難的時候,她永遠想到的都是其他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女中豪傑。

《热血同行》制片人: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是流量更是好演员

原著的“豔勢番”更像是一群少年之間的兄弟情義,對於女主角的增加,不少原著迷表示不解。對此,梁振華表示,設置語初這個人物是因為故事需要一位貫穿性的女性角色,而且要與豔勢番這一組織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原著裡的女性角色出於各種原因,很難擔負這一功能。所以,劇版設置了豔勢番兩百年曆史上的唯一女性,擔負著重要的戲劇功能。其中對語初的身份也做了比較周密的設置,一方面她是格格,能夠讓故事情節與滿清皇室有更緊密的關聯,捲進宮廷角力的漩渦;另一方面,她又是阿易同父異母的姐姐,能夠把阿易和崇利明的關係比較巧妙地織接在人物關係網之中。建立有意味、有層次的人物關係,這是電視劇文本創作的一個基本要求。

語初是劇中唯一能“制住”崇利明的人,新增加的這個人物也帶動了崇利明的愛情線。梁振華坦言,這是有意追求的一種戲劇性的反差。“雖然我們無意於拍一部談情說愛的偶像劇,但必要的情感不可或缺,語初和崇利明讓人嘆惋的愛情,也成為了他們作為皇室後裔在新舊裂變時代悲劇性命運的註腳。”

新京報記者 劉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