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王羲之的《蘭亭集》是中國書法上的“至寶”,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然而,王羲之死後,《蘭亭集》的下落引發軒然大波。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蘭亭集序》自寫成後,王羲之十分喜愛,後來傳給了他的子孫。再的一類,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和侄子王孝賓(法號慧欣)一起出家,一直珍藏《蘭亭集》,直到唐代,當年智永臨書的閣樓還存在。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智永禪師一直活了將近百歲才去世。臨去世的時候,將《蘭亭集》傳給了弟子辯才。辯得到《蘭亭集》後,潛心保管,為此,他在自己居住的房間房樑上掏了一個暗寔,用來貯藏《蘭亭集》。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而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十分推崇,還為此詔令天下,大量蒐集王羲之的書法珍寶。李世民得知《蘭亭集》真跡在辯才和尚手中後,馬上將辯才請到長安,委以官職,熱情款待,然後藉機向辯才打聽《蘭亭集》的下落。然而,無論李世民怎樣百般盛情,辯才只是裝憨作痴,就是不承認自己手中有《蘭亭集》,李世民無奈只好放辯才回去。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但李世民並不死心。尚書右僕射房玄齡知曉唐太宗的心思,就推薦了監察御史蕭翼擔此重任。蕭翼是梁元帝蕭繹的曾孫,當唐太宗要他去取《蘭亭集》時,他提出兩個要求:一是不要公開派他去;二是請皇上借給他三四件王義之的真跡字帖,以便見機行事。唐太宗欣然答應了他的要求。

蕭翼就喬裝打扮成一個窮愁潦倒的山東儒生,搭乘商船來到浙江紹興。一天日落時分,他來到了辯才和尚所在的永欣寺故意在廟廊裡觀看壁畫。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辯才看見蕭翼一派落魄儒生的模樣,頓生憐憫之心,便主動打招呼。翼說他是北方人,這次是帶了蠶種到南方來賣,凡有寺廟的地方,都順便來觀看一下。辯才邀他入房交談,兩人很投機,下棋、彈琴、談詩論文,相見恨晚。

這樣一來二去,倆人所混了好幾個月,慢慢熟絡了起來。有天,蕭翼拿出了自己模仿梁元帝畫的一幅《職貢圖》,辯才十分欣賞,並就此和蕭翼談論起了書畫。蕭翼趁機說:“我從小就跟家父練習二王的書法,現在雖然流落他鄉,身邊還帶了三幅王羲之的真跡呢。”辯才說:“明天帶過來瞧瞧。”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兩天後,蕭翼果然帶來了三幅王羲之的真跡,蕭翼不斷讚美自己的收藏,言辭間甚是得意。

辯才反反覆覆看了好半天,然後說:“真跡倒是真跡,但卻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自然是《蘭亭集》了,可惜早就不在人世了。當今之世恐怕我手裡的這三件是最好的了。”蕭翼不無賣弄地說。

辯才爭辯道:“我師父曾有一個《蘭亭集》真跡!我多次看過。”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蕭翼聽了,假裝不相信,這一激將法果然起了作用,辯才衝動之下從屋外搬進來木梯,從屋樑上的小洞裡,把《蘭亭集序》真跡取下來。蕭翼看了之後,故意指出了幾處“疑點”,並說:“果然是假的。”倆人爭論了半天,誰也沒有說服誰。蕭翼於是把他帶來的那三件真帖,放在辯才那裡,請他隨時比較參看。

從此以後,辯才就不再把《蘭亭集》放回暗盒,而是把它和蕭翼拿來的三件王羲之墨寶,一齊放在書案上,沒事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同時,蕭翼也徹底取得辯才和他的弟子們的信任,可以自由來往。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有一天,蕭翼得知辯才外出,趁機來到寺裡,對他的徒弟說,有兩本書,擱在辯才師父屋裡了,要取回去。那些徒弟就叫他自己去取。蕭翼就把書桌上辯才的《蘭亭集》和他帶來的那幾件墨寶一起拿走了。

蕭翼智取墨寶回到京城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擺宴席招待蕭翼及群臣。此後,還賞辯才綢緞三千匹,稻穀三千石。

然而,辯才無心享用這筆鉅款,又因為這件事驚怒攻心,深感愧對先師,一年多後,便病世了。

此皇帝向一和尚“索要”一寶物不成,此臣只一招騙得寶物歸引悲劇


而關於蕭翼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是蕭翼此後一直在朝為官;二是蕭翼因騙得《蘭亭集》而內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為他贖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