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豪,北周的奠定者——宇文泰

大家好,這裡是薄涼每天說歷史。今天我們探討一下一下北周的奠定者——宇文泰的一生。

宇文泰,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宇文部後裔,漢化鮮卑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傑出的軍事家、改革家、統帥,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

一代英豪,北周的奠定者——宇文泰


宇文泰出生的時候,正處在由亂到治的歷史轉捩點,他出生在一個鮮卑顯赫的家族中。其祖上葛烏菟統一了十二個部落,被世代遵奉為鮮卑人的祖先。宇文泰在早年的時候就經歷了不少的戰亂。在孝昌二年的時候,他們當地就發生了一起叛亂,後來宇文泰的家族也參與了這場起義之中,但是這場起義在發動之後不久就與權勢們發生了爭鬥,在糾紛之中,宇文泰的家庭死傷不少。最後只剩下宇文泰和他的哥哥宇文洛活了下來。最後兩個人為了生計,又去投奔之前起義軍的首領軍營之中。在這位首領死去之後,他們兩個人又沒有了頭緒,於是便商量好要去加入葛榮的軍隊,但是葛榮的軍隊也沒有能夠持續多久,後來葛榮又被爾朱榮所殺害,最後在輾轉之下,宇文泰和他的哥哥又流落到了爾朱榮的手中。爾朱榮畏懼宇文兄弟有異心,於是網羅其他罪名,誅殺宇文洛生。因為宇文泰慷慨陳述,才釋去爾朱榮對他的戒心,免遭其難。 由於宇文泰與爾朱榮的部將賀拔嶽有舊,賀拔嶽亦是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軍人,與宇文泰之父宇文肱關係甚密,因此,宇文泰被收編在賀拔嶽部下。

一代英豪,北周的奠定者——宇文泰


宇文泰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在隨軍戰鬥的日子中,他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對吏民施以恩惠,羸得了不少人的好感。高歡攻滅爾朱榮後,皇帝想除掉高歡,宇文泰自請出使晉陽(今山西太原),來觀察高歡的為人。宇文泰到了晉陽之後,與高歡口答應對,敏捷雄辯,高歡欲留宇文泰為己用,宇文泰固辭而返。回京後,被孝武帝加為武衛將軍。

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嶽聯合侯莫陳悅討伐曹泥,結果中了侯莫陳悅之計,賀拔嶽被謀殺。賀拔嶽部三軍無主,惶惶不安。有的將領提議由宇文泰統帥賀拔嶽部隊,但宇文泰的好友勸阻說,形勢不明,處境危險,應觀察一下再作決定,但宇文泰卻認為:“難得易失者時也,不俟終日者機也,今不早赴,將恐眾心自離。”他立即趕赴涼州接管了賀部的指揮權,約集眾將陳說利害,巡視各營寨,穩定軍心。而且擊敗侯莫陳悅,向東進據長安。有了立政關隴的基礎。

一代英豪,北周的奠定者——宇文泰


宇文泰後來領導他的軍隊,經過潼關之戰,沙苑大戰,邙山大戰,與高歡爭奪天下。而北魏也被這兩個人分為東魏和西魏兩個國度。宇文泰雖然沒有坐上皇帝這個位置,卻一直主宰著國家。他當政期間,更改了官制,施行德治教化,要求各級官吏用儒家學說修身,躬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等,恪守這些儒家道德規範。同時又向人民灌輸孝悌、仁順、禮義,用這些儒家倫理綱常觀念束縛人們思想,以心和志靜,邪僻之念不生,穩定統治秩序。

宇文泰在用人上奉行唯賢是舉,不限資蔭。只要德才兼備,哪怕出身微賤,亦可身居卿相。宇文泰的這一選官思想體現了打破門閥傳統的新精神,保證了西魏吏治較為清明,也為大批漢族士人進入西魏政權開闢了道路。不僅如此,他還善於納諫,嚴明執法,整治吏治。

在軍事上,他創立的府兵制,設立了八柱國,大大提升了軍隊作戰能力。在經濟上,他勸課農桑,制定了一些列農業規定。提升了國家經濟程度。

宇文泰死後,他的兒子宇文覺嗣其位為太師、大冢宰,由宇文護輔政。次年,宇文覺稱帝,國號周,是為周孝閔帝,北周建立。宇文泰先後被追尊為文王、文皇帝,廟號太祖。

關於這個人,令狐德棻曾記載:“帝知人善任使,從諫如順流。崇尚儒術,明達政事,恩信被物。能駕馭英豪,一見之者,鹹思用命。沙苑所獲囚俘,釋而用之;及河橋之役,以充戰士,皆得其死力。諸將出徵,授以方略,無不制勝。性好樸素,不尚虛飾,恆以反風俗復古始為心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